閱讀260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網聯低調上線,支付寶們要被“招安”了

支付寶、微信支付變天了!

按央行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互聯網平台和業務遷移的相關準備工作。目前,已有20餘家機構和銀行完成了接入工作, 其中支付寶、財付通及四大行均在列。

今年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就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

《通知》裏表示:

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網聯具體是什麼呢?

據了解,在央行的定位中,網聯平台旨在為支付機構提供統一、公共的資金清算服務,糾正支付機構違規從事跨行清算業務,改變目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支持支付機構一點接入平台辦理,以節約連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也有利於監管部門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測。

銀聯從本質上是一家“銀行卡聯合組織”,主要負責銀行卡的跨行交易清算。

網聯,則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

所以,用通俗的話來說,“網聯”,可以說是央行給“銀聯”生的一個“小弟弟”。

這樣來看,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將被“網聯”嚴格管製,他們的每筆轉賬交易,都將被央行看得一清二楚。

在“網聯”上線之前,由於交易是“直連模式”,所以央行是看不到第三方支付的完整資金轉移鏈條的,因此,這種“直連交易模式”為洗錢、行賄、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滋生的溫床。

這次央行對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的“招安”行為,也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的時代開始走向終結(最後期限是2018年6月30日),在金融運營上,它們將被央行“穿透式監管”,學會做個“好孩子”,依法行事。

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平台,也就是網聯清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29日,注冊資本為20億元。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是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蔡洪波,法定代表人為網聯平台建設籌備組組長董俊峰,監事會主席為百度副總裁張旭陽。

在網聯的全部45個股東中,7家有央行或外匯局背景的股東合計持股37%,支付寶和財付通分別持股9.61%,京東旗下的網銀在線持股4.71%,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2.77%,萬達旗下的快錢和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付,分別持股2.45%。

網聯的上線,帶來第三方支付哪些變化呢?

1、統一標準,效率更高

網聯之前,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各家銀行合作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消費者綁定銀行卡會有不同的體驗,限額、速度等都有區別。網聯之後,統一標準全部接入,這就意味著:未來支付寶的提現、跨行轉賬等一切和銀行關聯的效率將大幅提升。

2、終結詐騙,陽光交易

網聯之前,詐騙團夥隻需要與支付公司簽訂協議就可以集資了,國家是無法準確掌握到其資金流動情況的;網聯之後,所有的網聯支付都被納入了央行的監管中,所以,現在每一筆資金流動都是曝於陽光之下的,這樣詐騙團夥的騙局和圈錢跑路就行不通了。

有人說,網絡時代是“去中介化”的,但由於“去中介”的同時完成了“去監管”,所以政府不會答應。網聯就是這樣誕生的,可以說,網聯平台是央行強加給第三方支付的一個中介機構。

網聯的成立,是國家重拳淨化金融環境,更是代表著由國家主導的中國新信用體係打響了第一槍!

最後更新:2017-10-17 09:24:22

  上一篇:go 央行出手:支付寶們正式被“收編”!各方影響如何?
  下一篇:go 厲害啦,央行終於出手啦,支付寶們現已正式被“收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