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2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霜降後,野釣鯽魚鯉魚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釣點選擇。有水草的向陽處,湖、塘、水庫的凸凹處,水底不平或有木樁、樹枝處等都是釣鯽魚的佳點。時間上遵循早晚釣深釣遠,中午釣淺釣近。

二、天氣選擇。晴朗天或陰天有微風都可以出釣。雨天垂釣須在下雨時的1~3天,由於雨水的作用,水麵溫度雖有所降低,但對水底溫度的影響不是太大,相反,因雨水增加了水體溶氧量,鯽魚的活動及食欲也會隨之增加,故而好釣。若在雨後(指連續下雨在3天以上)垂釣,必須待連續晴天在一周以上方可出釣。由於受下雨天的較長時間的影響,整個水體的溫度也隨著降低,此時鯽魚活動相應減少,覓食相對遲緩,出現連續的晴天,水麵或淺灘處受日照作用,水溫逐漸升高,鯽魚就會避寒逐暖,開始覓食,此時下鉤定有收獲。

三、餌料的配置。此期用餌要投其所好,做到色香濃鬱,鮮活可口。誘餌用炒香的豆餅粉和蒸熟的玉米麵與丁香酒泡過的小米摻和而成,能捏成團,入水即散,使餌料在下沉的過程中形成一個霧化區,這樣,魚隻能聞味,很少能食,遇釣餌則爭食,提高釣獲量。釣餌要用紅蚯蚓,選擇體小,味濃,色鮮者為佳。若蚯蚓較大,掐去蚓體的前2/3,隻用蚓尾即可。紅蟲效果更好。

四、釣具組合。此時期鯽魚的活動量雖然減少,咬鉤雖輕,但咬鉤者大多是150克以上的大鯽(近年來我的垂釣結果),故應備中硬調或硬調5.4米手竿,2號強力線,伊勢尼7號鉤,墜稍小,輕質漂垂釣時將帶餌雙鉤剛剛觸底,調成平水或稍露出漂尖。隻要浮漂出現違背正常的蕩動,即可提竿得魚。

五、引逗結合,及時提竿。撒餌布窩時用餌量要少,同時多布2~3窩,以便輪番垂釣,省時省事。此期間鯽魚身體已開始僵硬,反應也較遲鈍,咬餌較輕,要主動提竿逗魚,引其上鉤,具體做法:將鉤拋至窩點待穩定後,數分鍾如無反應,把竿提起分別向上、左、右斜方或身邊拉動,使餌在水中尤如活體遊動,但動作要輕柔,拉動距離不要超過十厘米。當浮漂出現抖動、上浮、下沉、平移時立即提竿不可錯過提竿時機。

秋天野釣怎樣釣鯽魚這幾點掌握了,可以讓你魚獲多多

一、對魚的食性不了解,餌料不對路子

餌料能不能適應魚的胃口,是獲魚量多少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如果餌料對不上路子,塘中的魚兒再多也別想把它釣上來。特別是有的養魚人長期使和一種食物喂魚,使魚兒養成了偏食習慣。所以釣魚人在垂釣之前必須對所去的釣場有所了解,對口下餌,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當然,還有色、味、形方麵的考究,效果就會更好。

二、人為因素的影響,使魚兒受到驚嚇

受了驚嚇的魚兒在短期內是不吃餌的。因此,必須了解:在近期內,塘主有沒有捕過魚、塘中有沒有灌過水、塘中之魚是不是剛放進去的等等,這些都是使魚受驚的因素。另外,岸邊的嘈雜聲、釣魚人的揚竿聲、中鉤之魚在水麵的拍打聲、光照下的竿影等,這些都是應該避免的。

三、氣候的突然變化,魚兒還沒有適應

氣候的突然變化,會影響水溫的變化,氣候的溫差大,水溫的溫差也大。因此,在短期內形成較大溫差的水中,魚兒是一下適應不了的。所以出釣之前必須考慮到天氣變化對垂釣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待天氣走向正常後再出釣,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釣組配置不當,不能應對魚情

下鉤之前,對塘中之魚情要有所了解,如魚的種類、魚的大小、塘口的新老,以及季節的特征等。否則,有魚也難釣上岸來。又如,老塘口,魚都被釣猾了,警覺性相對較高,用粗線、大鉤就很難釣上魚來;再如,春季魚頭較小時和冬季釣鯽時,小鉤、細線才是最佳選擇。因此,必須根據魚情來決定釣組的配置,切不可“一鉤一線釣四季”,“一副釣組打到底”。

五、塘主喂食充足,飽食之魚沒胃口

許多的養魚專業戶,都能根據魚的需要,定時、足量放食。剛剛吃飽的魚沒了食欲,怎麼能釣上來呢?飽食之魚,起碼要等半天時間,才有進食的欲望,垂釣者必須掌握這個特點,適時下鉤。

最後更新:2017-10-20 21:49:42

  上一篇:go 釣魚跟不釣魚的人差別什麼這麼大?
  下一篇:go 野釣選漂、調漂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