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特斯拉將在中國獨資建廠!中國版“特斯拉”們將無路可走?

昨天晚上,一則重磅消息爆了出來。

特斯拉將獨資在中國建廠,落地上海自貿區!

(華爾街日報的消息截圖)

發布這個重磅消息的是華爾街日報,這篇報道稱,援引自內部人員消息,特斯拉已經和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將在上海自貿區內,建一座特斯拉獨資的工廠,目前雙方還在商議特斯拉國產時間等公告細節。

其實這個並不是第一次傳出來特斯拉將在中國建廠的消息了。

因為早在四個月前,彭博社就已經爆出了消息,說特斯拉將在中國建廠,並且工廠將落地上海。

(今年6月份,彭博社的新聞截圖)

而特斯拉鐵定會入華國產的信號,則出現的更早——在今年3月份,騰訊就已經花費18億美元買入了特斯拉5%的股份。

而昨晚華爾街日報爆出的消息,牛就牛在,確定了特斯拉將是在上海獨資建廠!

特斯拉一拳打破了中國汽車圈兒幾十年的鐵律——外國汽車品牌在華建廠,一定要與中國企業合資,且外資占比不能超過50%。

而按照特斯拉一貫的效率,開上國產特斯拉指日可待了。隻不過,因為特斯拉的工廠將會建在上海自貿區,所以雖說是國產特斯拉,但是還是要繳納25%的關稅,特斯拉車型在國內大幅降價的可能性還不大。但是由於少了航運成本,以及國內人力成本會比較低,特斯拉的國產後的單車成本還是有希望下降20%左右的。

那特斯拉在中國獨資建廠這事兒,還有什麼意義啊?

按叫獸說,這事兒可能會影響到未來我們每一位車主的用車生活。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特斯拉要來中國建廠。

上麵這張圖,是特斯拉正式入華4年來,每年的銷量。可以看得出,自從去年Model X進入中國之後,特斯拉的銷量增長還是挺可觀的。

但是,售價近百萬,一年在中國的銷量也隻不過8000多輛,還不及五菱宏光一個月銷量的零頭,這種銷量,還遠遠沒到值得特斯拉在中國單獨建廠的規模。

這個確實是,據叫獸了解到的數據,特斯拉今年在上海的上牌量,也隻有2000多台。即便是放在百萬級的價位裏,特斯拉依然是一個小眾車。這種銷量級別的車值得在中國投資幾十億建廠嗎?

其實特斯拉有說不出的苦衷...

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上麵這張圖。

我們知道,美國這幾年也有著很強勁的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製度,對於每台新能源車最高可以有7500美元的稅收優惠。但是這個稅收優惠政策,是跟著這家主機廠投放的新能源車總量遞減的。

當一個品牌賣出的新能源車超過20萬輛後,這種政策補貼就基本沒有了。

而川普的上台,也讓這種補貼政策改善的可能性,基本被斷絕了。再加上明年開始,那些後發的企業們,主要是戴姆勒、寶馬等豪華品牌的新能源車將陸續上市,美國幾乎是這些品牌共同的首發市場。

所以,新入者將會繼續享有政策補貼,而到那個時候,特斯拉卻在美國市場上平白無故少了7500美金稅收抵扣。麵對戴姆勒、寶馬這種級別的競爭對手,特斯拉鴨梨山大,或者可以說幾無勝算了。

於是,必須開拓美國之外的第二個主場了,否則以特斯拉的實力,沒有政策幫助,真的抵不住那一票傳統主機廠的衝擊。那這個主場選在哪呢?咱們看下麵這張表。

這張表是截止到現在,發改委批複的國內新能源造車項目。

通過這個表大家就可以看得出——市場大、激勵政策好、競爭對手弱......看遍全地球,還有比中國更好的第二主場嗎?

所以,對特斯拉而言這次是下刀子也要來啊。

但是,按照說特斯拉現在的這種窘境,急於開拓中國市場,咱大天朝政府應該好好地談談這種合資啊、技術合作啊各方麵的條件嘛...怎麼就答應讓特斯拉在自貿區全資建廠了呢?這就得看一下,之前中國針對合資車/進口車的政策,到底是什麼目的。

在此之前,我們再看一組數據,這是世界主要汽車市場對進口車的關稅。

中國進口汽車平均關稅21.5%

歐盟進口汽車關稅10%

美國進口汽車關稅2.5%

日本進口汽車關稅0%

毫無疑問,中國對進口汽車的關稅,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高的;而日本卻對進口車是0關稅!那麼,在吐槽政府製定這麼高的關稅、剝削民脂民膏之餘,你有沒有想過,各國政府製定這樣的關稅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就是簡單的有的政府良心有的政府黑,依靠稅收來剝削民脂民膏?

其實,各國製定進口車的關稅,更多的是一種對自身汽車工業的保護性措施。關稅越低,說明本地汽車的競爭力越強。

比方說日本,即便0關稅,你在日本也幾乎見不到國外品牌的汽車;美國2.5%的關稅,更多的是為了拖慢日係車在美國的擴張。

歐盟的進口車關稅高達10%,這點可能毀很多人的三觀歐洲難道不是汽車工業發達的地區嘛?其實,從大的角度來講,歐洲有點外強中幹,和日美比起來,綜合實力最弱。日本汽車品牌少、豪華品牌更少,但是日本汽車工業基礎好,汽車供應鏈百強企業裏,日本有28家,而美國有22家。

而歐盟的汽車產業則是品牌多基礎薄弱,在濃厚汽車文化的熏陶下,擅長製造不計成本的豪車、超跑,但是精打細算的消費級汽車,歐洲品牌的競爭力並不好。

所以,在發達國家裏,歐盟的關稅最高。而歐盟對日係、美係甚至韓係,任何一個地方產的汽車敞開關稅後,都會引來極大地災難。

前幾年,歐盟與韓國的自貿協定生效,歐盟對來自韓國的汽車關稅降低兩個百分點到8%,這麼小的變動,導致了韓國車在歐洲銷量劇增40%,這還是歐盟車市整體下滑的情況下取得的。

所以,從中國21.5%的進口車關稅也看得出,中國汽車工業麵對國外企業,基本沒啥競爭力。

而外國品牌在中國建廠必須合資,一個比較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市場換技術,而背後的硬道裏則同關稅一樣,是一種對中國汽車工業的保護,不要被外國車企揍得滿地找牙。

然而,這是製定以上這些政策時候的中國整體汽車工業的情況。

那近幾年又怎麼樣了呢?

這個應該不需要叫獸多說,中國汽車工業雖說還不是世界領先,但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吉利、比亞迪、長城這一票新車企的崛起、上汽、北汽、長安等老牌企業的幾十年積累,拿到世界範圍內,至少不會被揍得滿地找牙了。

而放到新能源車上,更是看到了彎道超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希望。所以,國家早就有意逐步放開對汽車工業的保護,畢竟縱觀近代史,中國是吃透了閉門造車的虧啊!

所以,在今年9 月,國務院發布了今年的第 39 號文。

(國務院2017年第39號文)

在國務院的這個文件裏,明確指出:盡快在全國推行自由貿易試驗區試行過的外商投資負麵清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文裏提到要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範圍,持續推進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製造。

這句話的解讀就可以有很多層次了。不過最關鍵還是在於文末一句話看似不經意的話——文本有刪節!據消息人士透露,刪掉的內容正是有關於純電動車的股比開放在自貿區的試點

而特斯拉的國產,也將會給那些中國版的“特斯拉”們,一定的競爭壓力。

畢竟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

在6月份,特斯拉國產的消息剛剛傳出的時候,市場上普遍預測“中國政府不會輕易讓特斯拉在華建廠國產電動車,應該會提出一些苛刻的條件”

但目前來看,中國政府似乎給了特斯拉一個大大的利好。雖然依然存在25%的關稅,但“獨資”卻是一個大大的進步。

這背後,是由很多我們普通人無法接觸到的數據的支撐下,政府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吧——政府很清楚,無風雨、無彩虹,閉門造車隻能吃到閉門羹。畢竟,以現在中國汽車行業這幾十年確實進步了很多,以現在的水平站出去和國際巨頭公平競爭,最多被扇幾個巴掌,不至於被直接打殘...

-------------------------------

在本篇文章下方留言

叫獸會隨機抽3位,送“車叫獸”定製版禮品

以下3位,是10月22日中獎的小夥伴

請在微信公眾號上聯係叫獸領獎

-------------------------------

-------------------------------

(更多定製禮品製作中...)

最後更新:2017-10-23 18:12:55

  上一篇:go 獨資建廠,中國首次!特斯拉在中國終於美夢成真?
  下一篇:go 月底前上市新車:海馬S5配置升級、漢騰X5或低價入市、最後一款號稱平民星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