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
人物
次新銀行股回歸路:上海銀行跌停迎解禁
11月16開盤,上海銀行跳空一字跌停,報15.41元/股。截至發稿時,賣一席位仍有超136萬手賣單封在跌停板上。上海銀行的發行價為17.77元,目前的股價已經大幅擊穿發行價,根據東方財富的資金流向表顯示,當日有2.44億資金淨流出上海銀行。對於觸發上海銀行放量暴跌的主因,市場一致認為是首發限售股解禁,11月16日當日,上海銀行有29.26億股限售股解禁,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4.49%,是解禁前公司流通股的3.75倍,解禁市值達到500億,對上市公司股價的產生不小的壓力。
解禁前後次新股現原形
上海銀行股價下挫,帶動次新銀行板塊集體陷入調整,16日當天,張家港行、吳江銀行、杭州銀行的跌幅均超過4%,其中張家港行的跌幅更是達到6.21%。
去年中小銀行迎來自己的“豐收季”,包括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常熟銀行、江蘇銀行、貴陽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張家港行(今年1月24日上市)等九家銀行“守得雲開見月明”,批量登陸A股。
不過隨著今年9月次新銀行股首次公開發行的部分限售股陸續解禁,次新銀行股開始陷入調整。
和上海銀行類似,9月下旬,無錫銀行公告,有約6.07億限售股於9月25日上市流通,而9月25日無錫銀行放量跌停。這批解禁的限售股約占無錫銀行總股本的32.85%,按照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超過60億元。
10月9日,常熟銀行的限售股流通,當日常熟銀行也是跳空低開,不過尾盤拉升,最終全日下跌1.9%。
9月4日,江陰銀行限售股解禁當日,其A股走勢也是疲弱,開盤即跌9.3%,雖然之後略有回升,但收盤價仍跌7.31%,報收11.16元,成交9.52億元,換手率達11.90%。從解禁當日至今,江陰銀行二個多月的時間下跌近3成,最新的收盤價為8.49元,相比最高價23.86元,已經跌去64%。
從目前來看,解禁前後的次新銀行股表現都不佳,接下來還有吳江銀行(2016年11月29日上市)、張家港行(2017年1月24日上市)兩家銀行進入解禁期。多數分析師認為,相對於大盤銀行股的低估值,上市次新銀行的市盈率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隨著限售股解禁潮的到來,次新銀行出現估值回歸的概率很高。“一是金融監管政策開始趨嚴,尤其是同業、理財業務監管力度加強,中小銀行依賴規模增長的發展路徑發生變化;其次,次新銀行上市之後出現過幾波爆炒,估值已經嚴重脫離板塊平均水平,如張家港行上市之後最高漲幅超過400%,此前的估值一度達到50倍,而大中型銀行的估值則不到10倍,這顯然不合理。”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減持已經接踵而至
從目前來看,小非股東減持的意願較強。今年8月2日,江蘇銀行首發部分限售股解禁,共涉及18119名股東,上述股東持有的限售股共計46.4億股,解禁規模逾400億元。在國慶長假之前,江蘇銀行股東減持消息浮出水麵。9月28日,該行上市公司股東模塑科技公告稱,在2017年9月26日-9月27日,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出售了其持有的江蘇銀行股票635萬股,減持均價為8.44元。本次出售前,模塑科技持有江蘇銀行股份約10044.25萬股,占該行總股本的0.87%;此次出售後,模塑科技還持有江蘇銀行約9409.25萬股股份,持股比例降至0.815%。據了解,減持前,模塑科技持有江蘇銀行的1億股股份的初始投資金額僅為7260萬元,此次減持,經該公司財務部初步測算,在扣除成本和相關稅費後,可獲得所得稅前投資收益約為4800萬元。
11月14日晚間,匯鴻集團也發布了減持江蘇銀行的公告, 2017年8月29日至2017年11月13日收盤期間,江蘇匯鴻國際集團累計減持江蘇銀行1100萬股,占江蘇銀行總股本的0.0953%; 控股子公司匯鴻中天累計減持江蘇銀行無限售流通股310萬股,占江蘇銀行總股本的0.0269%。接二連三的減持,將江蘇銀行的股價持續波動下行,最新的收盤價為7.77元/股,年內跌幅達到17.78%,
市場人士指出,江蘇銀行的部分股東開始減持股份,其它限售期已過的次新銀行股東減持的消息後續也可能出現。
天風證券研究所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誌明認為:“次新銀行股價值被高估,基本麵無法支撐其高溢價。隨著大量老股即將流通,次新銀行的股價出現較大跌幅,估值逐步向其價值回歸。”
廣州民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廖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次新銀行股存在估值回歸的需要,雖然今年次新銀行股均出現了較明顯的下跌,但是估值仍然不便宜,如張家港行現在的估值仍有27.5倍,相比一般銀行來說,依舊高高在上,一旦進入解禁期,存在調整的壓力。
(原標題:次新銀行股回歸路:上海銀行跌停迎解禁)
最後更新:2017-11-17 06: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