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2 返回首頁    go 人物


AR的誘惑:iPhone十年,庫克終於要撕掉喬布斯標簽

蒂姆·庫克把AR(增強現實)作為最大的技術賭注。“我把AR看做一個偉大的創意,就像智能手機一樣。”有預測稱,未來數年,iPhone在蘋果營收中的占比將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將是AR業務。而國內的AR生態業者正在趕往新生態家園的路上。

文丨AI財經社 周路平

編丨趙雯

iPhone十周年,蘋果將於北京時間周三淩晨1點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如你所道聽途說的那樣,iPhone8(我們姑且先這樣叫吧)將發布,它可能是這樣的:全麵屏、雙攝像頭、OLED屏幕、無線充電、取消Home鍵、3D麵部識別……

根據最近五六年蘋果發布會的慣例,市場傳言與最終實際情況都不會有太大出入,深圳華強北的手機殼和保護膜甚至已經開始上市售賣了。

不過,如果隻是這些“改良”,蘋果將不再是蘋果,它將淪為手機第一集團軍的“普通一員”。蘋果不會甘心,它要做得更多。而它的顛覆和創新在哪?這次,你可能不隻從外觀、交互這些地方去找尋,還要從iOS11中的新增工具去推測。

沒錯,AR(增強現實)可能就是新一代iPhone的最大賭注。

蘋果手機最新係統iOS11將完全支持不久前蘋果發布的AR開發工具包——ARKit。而iPhone8雙攝像頭也為AR應用的更好呈現做鋪墊。

是時候把焦點放在AR身上了。“我把AR看做一個偉大的創意,就像智能手機一樣。”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今年早些時候說。

就像iPhone是喬布斯時代的一個標簽一樣,這次,蒂姆·庫克有意讓AR成為庫克時代的標簽。他把賭注壓在了AR上。

長期關注蘋果的分析師Gene Munster大膽預測:未來數年,iPhone在蘋果營收中的占比將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將是傳說中的蘋果AR眼鏡。

大佬都來了

蘋果在AR上組建專業團隊、收購相關專利和布局或有7年之久。

今年6月,在美國加州矽穀,蘋果終於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發布了ARKit。這是AR的基礎設施,包含大量AR 算法,連接硬件和操作係統的算法以及一整套原生態開發工具包(SDK)。這意味著開發者可以直接在蘋果iPhone 和iPad上開發AR遊戲、營銷、購物、教育、裝修等應用。

當地時間6月5日,蘋果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ARKit。@視覺中國

在幾段開發者的測試視頻中,可以看出ARKit的強大。它能虛擬變身為一段皮尺,人們拿著手機就能測量一幅畫的長度;它還能在宜家家具前,疊加一個與實際大小一模一樣的虛擬家具,看看搭配效果。

ARKit最大的優點是能用單個攝像頭和手機中現有的陀螺儀加速計,實現效果非常好的AR應用。

“我們沒有想到蘋果的ARKit利用普通的單目攝像頭,就能實現這麼好的VIO(視覺慣性裏程計),這讓我大吃一驚。”AR解決方案企業視+創始人張小軍對AI財經社說。視+公司在2015年推出了首款國產AR開發工具Easy AR SDK。

超體科技CEO關文華第一時間拿到了測試包。作為AR應用開發者,他對國內外所有的SDK做過測試。“我把一個實物放在虛擬空間裏,無論手機怎麼抖,人怎麼轉動,物體依然還在那個地方。這秒殺了幾乎所有國內AR SDK公司”。

蘋果的AR技術來自各路大牛。近7年,蘋果收購了8家以上的AR公司。其中,2015年,蘋果收購了號稱“AR鼻祖”的德國初創公司Metaio。多位業內人士告訴AI財經社,收購後,蘋果把Metaio公司100多人的研發團隊,從慕尼黑全部搬到了矽穀,這可是一筆不小的代價。蘋果這次能做出口碑頗佳的開發包,幾乎都歸功於Metaio團隊與其自身的技術積累。

不僅是收購,2016年,蘋果還從Magic Leap和Oculus挖角。這兩家新興企業是AR技術的創新明星。今年初,庫克甚至挖來了一位NASA 技術專家Jeff Norris。此人曾開創一個任務創新辦公室,開發怎麼用AR和VR,讓技術人員控製航天器和機器人。

不過,就在蘋果發布ARKit不到兩個月,它的老對手穀歌來了。8月底,穀歌也發布了基於單攝像頭手機的AR開發工具包,名字都與蘋果有些神似,叫ARCore。這次的發布時間也很巧妙,卡在蘋果發布會之前。穀歌還稱,要在未來幾個月中,讓1億部安卓手機具備AR功能,阻擊蘋果的意圖明顯。

但穀歌的這一舉動被業界視為“被動追趕”。

穀歌在AR上實際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早在2014年,穀歌就發布了AR開發工具包Tango。但這個工具包最大的弊端在於,它需要強大的硬件設備才能玩轉。現有的手機帶動不了,它需要深度傳感器和額外的攝像頭。Tango發布後,隻有聯想和華碩配合,各出過一部AR手機,但銷量都不大,也沒有多少AR應用開發者跟進。

直到蘋果發布ARKit後,穀歌才幡然醒悟——像蘋果一樣,趕緊推出能在手機上實現的AR應用開發包。

但因為是被動狀態,穀歌並沒有準備得非常好。張小軍在蘋果和穀歌的SDK出來後分別做了測試。“感覺穀歌的整體效果要比蘋果差一些”。

不過,無論是蘋果還是穀歌,兩家巨頭在AR技術的儲備上並沒有太大差距。未來,開發者可以用ARKit開發蘋果設備上的AR應用,用ARCore開發安卓設備上的應用。蘋果和穀歌又將在AR時代角力。

除了蘋果、穀歌、微軟和Facebook等勃勃野心的國外巨頭,國內的BAT也“悄然行動”。

百度在今年7月發布了AR SDK測試版,沒有對外過多宣傳。不過,測試過的人士透露“百度開發工具包跟蘋果和穀歌真的沒得比”。阿裏巴巴也投資了國外四家AR企業,包括美國的Magic Leap、以色列的Infinity 和Lumus以及瑞士的WayRay。AI財經社獲悉,騰訊已經有了AR工作室,名字都有了,叫QAR,但產品還沒有出來。

除了BAT,聯想、網易和華為也在布局,但多為應用和硬件設備上的投資。如聯想已和迪斯尼達成戰略合作,開發了一款由超級IP星球大戰改編的AR遊戲,並推出AR頭顯。

手機還是眼鏡?

蘋果的聰明之處,是優先在“已有金礦”——其數億蘋果設備用戶和兩三百萬開發者中挖掘AR商機。

“蘋果戰略清晰,先把存量市場AR化;往後會推出AR眼鏡,這個眼鏡與手機配套,作為附件存在;再往後,手機會越來越小,最後融入到眼鏡裏。”亮風台創始人廖春元對AI財經社分析說。據悉,蘋果很有可能在2018年底到2019年左右推出AR眼鏡。

在蘋果之前,諸多探路者選擇“眼鏡”為載體,實現AR體驗,但路走得很尷尬。

在2017年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深圳AR眼鏡公司0glass創始人蘇波在偌大的現場中邊走邊數了一下,參展的智能眼鏡公司有100多家,隻有37家發布了產品,12家能量產。這其中,中國智能眼鏡公司不超過20家,8家發布了產品,3家能量產。

很顯然,市場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尤其以眼鏡為載體的AR產品,“相當於我們手機的大哥大時代”。

“AR現在最好的載體不是智能眼鏡。”蘇波說,“AR眼鏡的開模,簡簡單單五六十萬元就沒了。要是到富士康去開模,100多萬元輕輕鬆鬆就沒了,而眼鏡本身還沒成熟。”

與此同時,要想引爆消費級市場,依賴兩個條件——巨大的保有量和讓消費者產生粘性。“眼鏡尷尬的是,現階段,在滿足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後,就被束之高閣了。”蘇波分析說。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樣,AR眼鏡還僅僅是一個酷炫的玩具,無論續航、佩戴體驗度、能實現的功能等各方麵都不盡如人意。

實際上,連老大哥穀歌的眼鏡都碰壁了。

2012年,穀歌發布穀歌眼鏡,令發燒友和極客歡唿不已。《人民日報》記者後來甚至戴著它參加了總理記者招待會。但它卻在2015年停產了。原因是產品本身不成熟、高達1500美元的售價和市場定位上的失敗。尤其是穀歌眼鏡既想做C端的消費級市場,又想做B端的工業市場,結果哪個市場都不買賬。

2014年,記者佩戴“采訪神器”穀歌眼鏡參加兩會。@視覺中國

同樣,微軟研發的AR眼鏡HoloLens,售價高達2.3萬人民幣,盡管它被業內認為是現有AR技術的集大成者,但也沒能推廣開。

沉寂了兩年後,2017年,穀歌眼鏡重新發布了企業版,這次把精力放在了工業和醫療行業,不再是普通消費者。確實,在一些操作繁瑣、安全性要求高的行業市場,頭戴式 AR 設備能帶來諸多便利。

蘇波做的AR眼鏡也幾乎都賣給了大企業,像國家電網、西門子、華為和富士康。但即便如此,第一代眼鏡的總出貨量隻有500台。很明顯,大廠商對AR也停留在嚐試階段。

現在,AR的探路者們把目光轉向了手機。“我希望我的應用未來是長在AR眼鏡上的,但我不可能等到AR眼鏡成熟才創業,所以,我現在選擇從手機端開始。”AR創業公司我的天科技創始人陳德輝說,“但手機隻是過渡性載體。未來AR將與眼鏡結合。不過,當下手機是最好的AR載體”。

這種認知幾乎在AR圈子裏達成共識。“就像PC是為互聯網而生的設備,手機為移動互聯網而生,人們把下一代AR寄托在了智能眼鏡上。”AR門戶網站ARinChina創始人張明軍說,“雖然手機確實是當下搭載AR的不二之選。”

探路者選擇手機,也得益於手機性能這兩年的大幅提升。AR對硬件資源要求很高。2015年創業時,陳德輝檢測了近百款手機。“痛哭流涕啊,很多手機都沒有陀螺儀(一種傳感器)”。現在,則是另外一種景象。

蘋果的A9、A10處理器和高通的驍龍830、835處理器,都可以流暢地運行AR。攝像頭傳感技術的突破,讓深度信息的獲取能力越來越強大。不出意外,iPhone 8將搭載雙攝像頭,其中一個鏡頭具備3D感測和激光模塊。千元之上的手機也都配備了陀螺儀、加速計和羅盤,這些是AR應用最基礎的硬件設備。

當AR大潮到來之時,手機廠商都會進一步改進產品,在AR上有所行動。

蘇波預測,在2020年前,AR的最好載體是手機;之後,B端市場慢慢變成智能眼鏡;到了2025年,在消費級市場,眼鏡可能會取代手機。

聞風而至

在ARKit和ARCore發布之後,每天都有人在張明軍創辦的ARinChina開發者社區裏發布Demo(演示),涵蓋各類AR創意應用。

在這次市場急劇上升前,張明軍也經曆2016年前後的AR投資熱潮。當時,視+宣布獲得汽車之家領投的近億元A +輪融資;做視覺模組的耐德佳獲得數千萬元融資;AR眼鏡公司0glass也宣布獲得三一重工領投的數千萬元融資。

伴隨著融資的加速,各種AR沙龍峰會也接踵而至。“2016年,我參與組織的AR峰會和沙龍接近50場,平均每周一場。”張明軍說。海口、重慶、西安等各地產業新區,都在乘風而上,都想在這個風口上鬧點啥。“結果,辦會和賣AR設備的公司倒是賺了一點,就是這點作用。”張明軍苦笑一番。

不過,蘋果和穀歌的發力,或許真的攪動了市場。ARKit和ARCore的推出,意味著AR在C端開始實質落地,AR應用將從之前的萌芽狀態快速發展,那些前期有技術積累的企業,將迅速擁有一片藍海。

“客戶開始主動打電話,帶著需求找上門。”AR企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我的天科技陳德輝說。目前市場的熱情已超出他的預期,一些客戶已有明確想法,例如會讓他們提供一個方案,用支付寶AR,掃一掃瓶子上的LOGO或瓶身包裝,就能呈現一個酷炫的AR效果,並可進行交互。而在2015年初入行業時,陳德輝需要一遍遍向用戶解釋AR是什麼,應該怎麼玩。

支付寶AR實景紅包。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簽科技CEO蘇硯透露,她們今年的業務量將是去年的3-5倍左右。小簽科技主做AR導覽、AR文創和AR體驗館。“現在,不管是博物館還是景區,都在找我們尋求解決方案”。在她看來,AR會越來越走向垂直行業,隻有集中在某個點去深度挖掘特定場景下的AR應用,才有可能跑出來。

“今年到明年會有一堆不同領域的應用嵌入AR功能。”廖春元預測。

除了直接受益的AR應用企業,這條價值鏈的其他環節也在迅速尋找新定位。

作為行業資訊網站,ARinChina的變現方式主要是開發者培訓和產品交易平台。平台去年的付費用戶是四五百名,而從蘋果發布ARKit後,“用戶關於ARKit的谘詢至少漲了5到10倍”。

今年8月,AR企業“亮風台”宣布完成了近億元的B輪融資。它研發的HiAR 技術基礎平台,包含了開發工具包、雲端平台、管理後台。它也開發了智能眼鏡HiAR Glasses。“巨頭在做大生態,我們做的是大生態裏麵的小生態。”廖春元說。雖然蘋果和穀歌發布的開發工具包不可避免地衝擊了亮風台的業務,但廖春元認為,合作大於競爭。

“蘋果有非常強大的市場教育能力。”張小軍說,視+因為也做AR工具開發包而受到影響,但他依然對巨頭的進入感到欣喜。行業人士分析認為,蘋果的ARKit仍有大量技術未解決,甚至隻占到目前技術鏈條的不到20%,基礎技術公司仍有創新和服務的空間。

正如這次蘋果發布會邀請函上的宣傳語:“我們,家裏見(let's meet at our place)”。而聞風而至的AR從業者目前正在迅速趕往新生態家園的路上,let's meet at our AR place。

最後更新:2017-10-08 08:26:30

  上一篇:go iPhone 8要來了,你的腎還好嗎?
  下一篇:go iPhone X產能嚴重不足!中國黃牛能炒到2萬元一部: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