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61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司馬懿奪權時,跟隨曹操起家的舊部為什麼不幫助曹氏維權?

網友炭燒39:

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司馬懿可以說是一個功勞非常強大,為人處事十分低調的人。但是不管司馬懿怎樣低調、怎樣謙和,他畢竟不姓曹,也不姓夏侯,曹叡並不是不信任司馬懿,他隻是更加信任宗室。尤其是曹芳年幼的情況下,即便出現君權旁落的情況,曹叡也寧願它旁落到宗室大臣手中,而不是姓司馬的人手中。

更何況,曹叡還記得曹植的上疏和高堂隆臨死前的遺書以及祖父曹操那句“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所以曹叡死前,立曹芳為太子,並列出了顧命大臣的人選: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 這五個人,大將軍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關係極好,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夏侯獻是夏侯淵的孫子,而秦朗雖然不是宗室,卻是曹操的養子,也跟宗室差不多。 很明顯,這份名單沒有司馬懿的份兒。全是他們家親戚。

曹宇擔任大將軍的第一天便奏請曹叡下詔不許司馬懿進入洛陽城。這一想法跟曹叡不謀而合,洛陽城裏有五個權力即將超過司馬懿的人,卻沒有一個人比司馬懿能力更強,功勞更大。這種時候放司馬懿進城,簡直是引狼入室。 於是曹叡一道詔書,就把司馬懿趕回了長安。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跟鹹魚真的沒有什麼區別了。但是,鹹魚也會有翻身的時候。不管是曹叡還是五大輔政大臣都沒有想到,他們忽略了一個細節,一個致命的細節——確切地說是兩個人:劉放和孫資。 這兩人是曹魏老牌秘書。早在魏國建國初期,兩人就同時擔任了曹丕的秘書郎,後來這兩人同時轉為左右丞。黃初初年,秘書被改成了中書,於是劉放被任命為中書監,而孫資被任命為中書令,各加給事中。曹叡即位後,這兩人的地位愈加尊崇。

這兩人跟司馬懿的關係很不錯,司馬懿從不拉幫結派,但他知道什麼人該接近什麼人不該接近,而身為領導秘書的劉放、孫資二人正是他結交名單上的第一名。 相反,宗室大佬們就不怎麼待見劉放、孫資二人,尤其是夏侯獻、曹肇和秦朗根本看不起劉、孫二人,相互關係鬧得特別僵。 所以劉放、孫資也一直把司馬懿當作自己人,而宗室親族則是外人中的外人。在他們心底,是最希望司馬懿能夠成為輔政大臣的。

必須把這些膏粱子弟搞下去,把“自己人”司馬懿搞上來! 劉放、孫資作為機要秘書大部分時候都陪伴在曹叡身邊,但是大將軍曹宇等人也死守著曹叡,一步都不肯離開。 最後,曹叡病重,兩人讓曹宇趕緊去叫人,然後放一邊抹眼淚一邊啟奏道:“陛下百年之後,打算把天下托付給誰?” 曹叡雖然快死了,但腦子還很靈光,立刻知道二人想說什麼,不耐煩地一口堵回去:“不是說了,讓燕王輔政嗎?” 劉放沒有在意曹叡的語氣,他早就打好了腹稿,乘此機會開始慷慨陳詞:“陛下難道忘了先帝‘藩王不得輔政’的遺詔了嗎?” 這句話對曹叡毫無殺傷力,在曹叡看來“藩王不得輔政”這道遺詔本身就沒什麼道理。 當然,劉放還沒說完:“陛下您知道嗎,您剛得病那會兒,曹肇、秦朗就調笑、戲弄您的愛妃們。而燕王在城南屯兵,不讓大臣覲見陛下,這根本是豎刁、趙高這類權奸才會幹的事情啊!”

這句話殺傷力就大了。自己還沒死,曹肇、秦朗就調戲自己的老婆們,曹宇就打算獨攬朝綱,這簡直與謀反無異! 曹叡聽得心頭火起,劉放正好上綱上線添油加醋:“如今皇太子年幼,國家卻麵臨內憂外患的境地,陛下不做長遠打算,卻因為一己私恩把祖宗基業托付給這麼幾個平庸之人,臣下恐怕社稷危險啊!” 劉放這番話又說到曹叡心裏了,還揭開了曹叡最大的疙瘩。

曹叡何嚐不知道五位輔政大臣才能平庸,根本不是安邦定國的賢才。他隻是希望這五人能看在宗親的分上竭力保存曹家社稷。

網友挑梁ZK;

這個問題說起來有點搞笑,因為在現在人們的眼中(具體來說實在東晉五胡十六國之後)司馬懿都是個白臉大奸臣,是個篡權奪位挾天子令諸侯的大壞蛋。可是在五胡十六國之前人們的心目中是個大忠臣。這一點在《三國誌》中可以體現的。

當然也有人說陳壽是晉朝人,因為政治原因可以美化司馬懿。我覺得這個論調有一定的依據,可是也有很多問題。第一,陳壽是公認的良史,為了巴結權貴美化一些壞人他沒有幹過。第二,陳壽對司馬昭的評價很客觀,罵你老子誇你爺爺,用這種操作巴結當朝者基本上是早上沒睡醒。

首先我們認為司馬懿有篡權奪位之心,主要是因為高平陵誅殺曹爽的事。但是說實話,司馬懿為什麼殺曹爽?主要還是為了保命(保一家的命)而且曹爽本身就不是個好東西。幹掉曹爽頗有點清君側的意思。關鍵在於司馬懿在幹掉曹爽之後幹了點啥。

答案是……啥都沒幹,這一手搞得曹芳措手不及。他也感覺司馬懿現在這麼NB會不會拿自己開刀,主動示好封司馬懿為丞相……結果司馬懿不當。曹芳更懵逼了,心想是不是官給小了(東漢曹魏是三公九卿製和九品中正製,並無丞相,丞相在東漢曹魏不像個職位,而是一種“天子第一老子第二”的身份象征。所以你看到三國很多時候沒有丞相,是很正常的)又封司馬懿為王(加九錫),司馬懿又拒絕了。曹芳以為司馬懿是跟自己客氣客氣,繼續堅持給司馬懿封王。結果司馬懿幹脆稱病不上朝了,一副寧死不受封的樣子(裝病專業戶)。曹芳終於放心了,不再對司馬懿起疑心而且時常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親自到司馬懿家請教司馬懿。結果不知道司馬懿是真病了還是真心退隱江湖,依然死都不上朝。

司馬懿不上朝,當年曹爽手底下一些沒有被清理掉的親信就坐不住了,曹爽親信王淩令狐愚叛亂,要罷黜曹芳(再次佐證曹爽是個什麼東西)。司馬懿終於不裝病了,三下五除二把這對雜魚給料理了(手段略殘忍)。曹芳很感動,心想封司馬懿丞相加司馬懿九錫,司馬懿為了名節斷不會接受。就想封司馬懿為相國,可是司馬懿又拒絕了。曹芳這下不能忍了,這一天天的光你來救我了就不能讓我賞你點啥?說出去別人會罵我的。一再堅持要拜司馬懿為相國,封司馬懿為郡公(比王低的爵位)。結果司馬懿又不上朝了,跟之前不同的是,司馬懿這次是真不行了。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馬懿去世,諡號文貞(一說宣文),追封相國郡公。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於魏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

司馬懿死後,借著九品中正製的關係。他的子子孫孫個個都是高官名將,朝中重臣。當然,其中出了個司馬昭。這都是後話,跟司馬懿沒有什麼關係了。但是有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當年毌丘儉文欽,因為反對司馬家族的不臣之心,舉大軍“清君側”。在起事之前他們也寫了篇討賊檄文,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曆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司馬家族的敵人,都可以在討伐司馬家族的檄文中這麼誇讚司馬懿。可以說司馬懿當時留下的影響是多麼的正麵。反他?早上沒睡醒吧!

網友喬春雨:

也不是完全沒有人反抗,司馬懿的政變其實也有漏洞,隻不過曹爽太無能了!

曹氏兄弟在洛陽城中還留有許多中下級軍官和數量可觀的軍隊。但這些大兵群龍無首,隻需要一個有足夠權威的人領導,就能立刻轉化為司馬懿的武裝力量。 司馬懿想到了兩個人選:高柔代理大將軍一職,接管曹爽所部軍馬;桓範代理中領軍一職,接替曹訓所部兵馬。

司馬懿也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就是相信了偽裝得很好的兩麵派恒範,司馬懿靜靜等待曹爽的反應,可就在這時候,一個司馬懿始料未及的突發情況幾乎打亂了司馬懿所有的部署: 桓範離開洛陽城,直奔曹爽而去!

理素質極強的司馬懿立刻恢複了果決,命令老臣王觀取代桓範前去收編中領軍直屬營,同時下令全軍戒備,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見到曹爽,桓範也顧不得客套,立刻呈上醞釀多時的計策:“天子車杖在此,大將軍打算如何利用?” 曹爽想了片刻,壓低聲音道:“天子年幼權弱,能有何用?” 桓範一跺腳:“大將軍煳塗!天子才是唯一的求生之道!” “司馬公所倚仗的乃是太後懿旨。但太後懿旨和天子聖旨,哪個分量重?” 曹爽心說“分量都不重”,但話沒出口又咽了回去:“然則先生何以教我?”“護送天子車駕至許昌,號召天下勤王,與司馬太傅武力決戰!”(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桓範斬釘截鐵地說。 說完,桓範滿懷期待地望著曹爽,曹爽卻陷入了沉默, 廢材就是廢材。

另外說下,曹氏家族本身也已經非常弱了。曹操時代,多半依賴曹爽宗親領兵,但是曹丕父子之後,幾乎改變這樣的情況,對曹氏宗親進行最大限度的打壓和防範,而且非常嚴厲,不僅沒有任何實權,還要受到監視,幾無異於困徒。

其中特別強調,不賢者不王,而且一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國,活動區域不許超過三十裏,不許進京,不許和周圍其他的封王來往;在國內,一舉一動皆受中央派來的輔監管製著。再次就是利用徙封、奪兵等方式對諸王實行精神折磨。最後是不許他們統兵治民。

另外一點,曹氏宗親之中,再無領袖人物,與曹氏關係最好的夏侯家族,除了夏侯玄和夏侯霸之外,其他基本上也沒啥影響力。夏侯玄很快被召回京城軟禁,夏侯霸則叛逃蜀漢。

最後更新:2017-10-13 20:28:59

  上一篇:go 跑男第五季收官鹿晗演技開掛,迪麗熱巴成國民閨女擋箭牌
  下一篇:go 唐藝昕、迪麗熱巴的新發型又叫自拍殺手!簡單易學又好看,一起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