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人物
釣魚新手技巧詳解,釣魚打行程的秘訣!
早釣近 午釣遠;早釣魚 晚釣蝦 中午釣個大王八;早釣太陽紅 晚釣雞入籠;早晚釣一陣 回家吃一頓;早晨釣黎明 傍晚釣黃昏;寧釣早晚一刻 不釣中午半天;早坐東向西釣 晚坐西向東釣 正午坐南向北釣 背靠太陽順光釣;一日三遷 早晚釣邊;早晚釣近午釣遠 天陰下雨釣邊邊;上午釣西 下午釣東;夕陽西下 釣魚最佳;
一、打行程的定義
按我的理解,所謂行程,是拋竿鉤落水後,漂從橫躺、站立、下沉到預定釣目時,在這期間由於魚兒搶食,產生頂立、橫移(下移)、上頂、加速下沉等信號,抓住這些信號,能釣起魚來就是打行程。行程是一門技術活,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找到感覺,提高技藝。
二、必要的裝備
盡量用短竿 不要超過4.5米竿,竿長不好操作,費勁費體力,時間長了釣點容易瞄不準,出現偏差。2.7-3米輕手竿、前打竿是適合的,竿輕易操作,不感覺累。 盡量用棗形漂 棗形漂又稱行程漂,行程就是一截距離,它主要體現在漂尾,所以行程漂漂尾一般較長,通常在15-17目。漂身則要求下沉緩慢,漂腳要求行程中需要穩定下降,因此漂身設計為棗形,漂腳則設計長漂腳,所以行程漂的漂型多為長腳長尾棗核型,當然長腳長尾型流水型也行。 子線不宜過長 我常年使用0.4、0.6、0.8號的子線。夏天天氣熱,魚兒搶食積極,魚兒中鉤後掙紮,長子線易打結,我一般子線在10-15厘米之間,鉤距在3.5厘米,這是我個人習慣。 鉤用細條袖型 我的主要對象魚,是小白刁(翹嘴)、小鯽、小麻魚等,要求鉤門寬、鉤尖鋒利,細條的白袖、金袖0.5-4號鉤為最佳。
三、技藝操作方法
調漂要低目 不管細尾漂、粗尾漂。最佳方式是帶鉤漂調0-1目。調目過高,不易判別魚訊,想一想,調目高必然釣目也高,小魚追搶食餌料時,由於漂的浮力大,釣目高,反應魚訊很不明顯。行程目的是充分利用浮漂浮力對釣組的有效控製功能,延長鉤餌在水體中的鍾擺時間,爭取更多的時間讓釣者捕捉魚訊。但如果用漂尾較粗的漂,細條袖型、細溪流型號0.5-2號的鉤,本身自重非常輕,對調目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也就是說帶鉤調平水與無鉤調平水,沒有什麼區別。 確定好總行程 調好漂後,用搓餌、假餌掛下鉤找底,確定總行程距離,用太空豆加以定位。在實踐中一般不要超過總行程距離,可根據魚層分布情況、魚搶食瘋狂程度等,不斷調整行程的長度,也就是水線的深度。 增加子線擺幅 在實戰中,把鉛皮墜上推10-35厘米,變相延長子線的長度。操作中,子線落水後待漂剛翻身是把風線後拖10厘米左右。用於規避因鉛墜快速下沉過長,導致子線與主線相纏的概率。 定好釣點方位 釣點最好在頭部前麵中間,也就是胸前方位,便於瞄準定位釣點。 盡量繃直風線 連接浮漂的釣線為風線,無力時盡量不壓水,輕揚竿使風線與漂之間沒有多餘冗線。手輕輕一抬一揚,漂受力而動,憑手感可感知是否中魚,可有效在第一時間內截殺魚。 拉餌是王道 要想快速打到小魚兒,拉餌是首選。首先,拉餌上餌的速度非常快。其二,取魚的速度非常快,因為有擋針,無須用手捉住魚再取魚。其三,加快拋竿的速度,也就是頻率。動作熟練後,可以單手拋竿,進一步加快拋竿頻率。 手法要靈活 在打行程過程中,手法要多變。 靈活一:從遠打近,遠則水深些,來探索魚層分布情況,如果魚被引上中層,則王近處釣,同時降低水線長度,逐步把魚拉上水皮; 靈活二:拉絲粉的比例要加到餌料的20%-30%左右,使餌料在水中呆的時間長些,經得起魚兒的追咬,一次不中魚,可在鉤不出水麵的情況下,實現二次、三次中魚的機會; 靈活三:常抖動鉤餌,在垂釣過程中,不斷輕輕的抖動手臂,牽動鉤上的餌料像活餌一樣活動,增加魚兒上鉤機率。
最後更新:2017-10-08 08: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