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
机器人
人工智能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难道我们的工作都要被抢走了?
当餐厅涌入服务机器人、汽车出现“无人驾驶”、围棋界有了阿尔法狗……人工智能早已不是“纸上谈兵”。
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我们该感到高兴还是担忧呢?人工智能在将来会抢走人类的“饭碗”吗?
这也成为了“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备受热议的话题。
此次峰会还是上海市首次召开全球性的人工智能峰会,吸引到了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共话人工智能。
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德国工程科学院等的专家学者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引发人类下一波‘失业潮’”这一议题会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人工智能肯定会对一些行业产生冲击
“人工智能肯定会取代一些行业,导致一些人失业。这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已不稀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表示。
李德毅认为,就如曾经电子邮件的出现,让一部分邮递员失业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让一些岗位“黯淡无光”,但这些岗位要全部消失也很难。
在他看来,制造、教育、医疗等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将会最大,“很多岗位可能将被智能机器人替代,但同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工作,人类将更加尊严、优雅、智慧地生活,迎来与机器人共舞的新时代。”
小i机器人的董事长袁辉认为,每次工业革命都会对产业及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比如昔日纺织女工的下岗;而这次人工智能的冲击可能会超乎人们想象。
“未来很多标准化、重复性的岗位将会被机器人取代,届时不仅涉及下岗人员要如何再学习,甚至影响未来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并且他觉得,这个“未来”会来得非常快,在5到10年内很多行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那么容易!“失业潮”一时还来不了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指出,“失业潮”一时半会不会来!
“没那么容易,人工智能所能替代的,暂时都还是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比如开门、检票之类,但要真正大量去替代医生、记者等职业,还言之过早,技术也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
他指出,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有很长的磨合期,“机器人复杂的应用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并非易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表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出现计算机时,美国的工人是反对的,认为计算机会取代人的工作,但事实证明计算机出现了以后,产生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人工智能也是一样,它取代的是落后的生产力,取代那些重复的、危险的、让人感到乏味的工作。”
以“无人驾驶”为例,不是说有了“无人驾驶”系统之后,人就不能开车了,未来的汽车是选择多样的,比如路况好的时候,人就可以启动“无人驾驶”系统小憩一会,“说人类将被人工智能消灭,这是简单化的误区,发展人工智能是解放人,而非取代人。”
根据你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会更赞同谁的观点呢?
(资料来自:中新社记者 郑莹莹等。)
最后更新:2017-09-02 18: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