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
搜狗
打造APGC模式,搜狗的這份知識圖譜可能讓世界上少一個“魏則西”
億歐9月18日消息,由搜狗搜索、《健康報》社、百科名醫網合作舉辦的“人工智能助力·共建權威醫學科普知識圖譜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恰好,昨天也是第十四個全國科普日。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部長白希、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主要領導、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搜狗公司COO茹立雲、《健康報》社副總編輯楊秋蘭、百科名醫網董事長朱曉兵、北大醫學部鄭誌傑教授等嘉賓共同啟動。
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推動醫學科普
據悉,此次啟動的醫學科普知識圖譜是搜狗名醫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的結構化、有關係的知識庫。通過“AI+Professional+專業醫學編輯”的新內容生產方式——APGC模式來構建醫學科普知識圖譜。
此外,該知識圖譜建設將融合搜狗搜索、《健康報》社、百科名醫網三方優勢:搜狗搜索在人工智能方麵的技術優勢、百科名醫網在權威醫學科普內容方麵的優勢、《健康報》在國家衛生計生政策解讀方麵的優勢。
搜狗搜索高級總監、搜狗明醫總經理韓異凡提到,目前的健康科普工作存在三個問題:第一,互聯網醫學信息魚龍混雜,且有一定門檻,導致用戶難以辨別謠言和信息真實性;第二,自然語言與醫學專業術語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一般網民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並且會遇到搜索結果不匹配、不全麵的情況;第三,海量信息下,權威、優質的醫學內容分散,難以被有效檢索。
在早期搜狗實際上已有知識圖譜的構建,“但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早期可能是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數據裏去提取實體屬性的信息去構建圖譜,目前,通過機器學習,搜狗已經可以達到僅從文本中構建權威數據。”韓異凡說。
搜索引擎是用戶獲取醫學信息的重要渠道,2016年給業界帶來了一次“地震”的魏則西事件也一定程度上給各搜索引擎敲響了警鍾。人工智能技術主要解決醫療科普的兩大難點,茹立雲表示:“第一是權威內容建設,第二是精準科普傳播。”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對於搜狗明醫構建知識圖譜在應用層麵還表現在可以:1、推理計算。傳統的搜索引擎是基於文本的相近匹配或是此前搜索的數據記錄,而現在的圖譜本身已具備推理計算的能力;2、依托知識圖譜做智能分診係統。除了指導用戶,還可以應用於基層醫生的診療裏,以提高診療效率,避免誤診、漏診等。
醫學科普:“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上,《健康報》社副總編輯楊秋蘭指出,在海量醫學信息的時代,真正優質、權威的醫學內容卻難以被快捷、有效地檢索到。同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提到,未來15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科技創新將為其提供有力支撐。人工智能與醫學搜索的結合,成為權威醫學科普內容構建和傳播的動力,也將為“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貢獻了力量。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三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了7.31億。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載體,深刻改變著公眾獲取科普信息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網絡傳播已經成為科普的主戰場。
“科普信息化,是科普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白希在會上說,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字,2010年我國16歲-69歲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隻有3.27%,2015年上升到了6%,國務院要求,到2020年這個數據需要達到10%。“但10%隻是創新國家的基本門檻。但相當於美國在1991年的水平、日本在本世紀初的水平。我們和自己縱向比效果顯著,但和世界橫向比差距還是巨大。互聯網+科普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白希表示。
據介紹,未來,搜狗搜索還會與百科名醫網一同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健康科普領域,打造APGC權威內容生產模式。“在精準科普傳播方麵,搜狗搜索了解用戶的自然溝通的場景和習慣,能夠通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語義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文字、語音、圖片等多種檢索方式,推動醫學科普和普通用戶建立起更順暢、多元的溝通方式。”茹立雲說。
最後更新:2017-10-08 0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