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
搜狗
搜狗確認計劃在美國IPO,下一個故事是人工智能
DoNews10月15日消息 (記者 費倩文)傳了多時的搜狗 IPO 傳聞終於要變成現實了。
早在兩年前,坊間就開始流傳出搜狗要上市的消息,彭博社在今年 1 月的報道中預測搜狗的估值在 50 億美元左右,而到了 7 月份,搜狗 CEO 王小川在內部信中確認了赴美 IPO 計劃。
10 月 13 日,搜狗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募資最高達 6 億美元。
輸入法-瀏覽器-搜索,這曾是搜狗著名的“三級火箭”,不過麵對資本市場,搜狗提出了新的規劃。
抱緊騰訊大腿,賺錢還得靠搜索
輸入法和搜索引擎是搜狗最有名的產品,論知名度,搜狗輸入法顯然還排在其搜索引擎之前,但真正養活搜狗的卻是後者。
根據公開的財報,2014-2016 年期間,搜索及搜索相關廣告業務每年為搜狗貢獻超過 9 成的收入。2017 年上半年,這部分業務已經為搜狗帶來了 3.29 億美元的營收。
搜狗稱自己是目前國內第二大搜索引擎(也有數據顯示其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其市場份額很大一部分得益於與騰訊的合作。在 2013 年獲得騰訊注資後,搜狗取代了搜搜成為了騰訊旗下各產品的默認搜索引擎。今年 4 月微信推出的新搜索功能,更是直接把搜狗整合進了微信當中。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 年 7 月搜狗約 38.2% 的流量是由騰訊貢獻的,搜狗 CEO 王小川也曾透露移動端搜索流量大部分來自與騰訊的合作。
這意味著搜狗自身的引流能力有限,搜狗也在招股說明書的風險提示中提到了其增長可能受到騰訊影響。招股書顯示,如果“騰訊能證明搜狗作為微信默認搜索引擎將破壞用戶體驗”,雙方的合作將於 2018 年 9 月結束,而非 2023 年。而一旦有了“破壞用戶體驗”的名聲,對搜狗的影響將是難以估量的。
輸入法變現困難,搜索又受騰訊製約,顯然,搜狗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王小川則將寶押在了人工智能上。
人工智能,搜狗的新故事
搜狗目前在人工智能上的研發主要集中於聲音識別和分析、圖像識別、語義理解及機器翻譯幾大部分,推出了問答機器人汪仔、搜狗地圖“智能副駕”、語音實時轉文字工具“搜狗聽寫”、結合分診和醫療搜索功能的“搜狗明醫”等多個號稱采用了人工智能的產品。
搜狗想要講一個新故事,向人工智能方向靠未嚐不是一個好選擇,但搜狗有沒有能力做好又是另一回事了。
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分析師 Marie Sun 認為,全球各大搜索引擎公司都在采用人工智能改善搜索結果,搜狗這一戰略沒有錯,但問題在於搜狗在大數據積累上的劣勢:
Google、 BAT 在人工智能上尚處於探索階段,剛剛起步的搜狗在投入還是產出上自然無法與這些巨頭相提並論,無論是問答機器人,還是“智能副駕”,亦或是“搜狗聽寫”,看上去都是空有人工智能名號罷了。
重投入、見效慢、商業化前景未明,人工智能在短期內並不足以支撐起搜狗的商業模式。
不過,搜狗提交 IPO 的消息一經發布,搜狐的股價大漲 13%,看來搜狗的故事還是能打動華爾街投資者的。(完)
最後更新:2017-10-15 21: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