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搜狐
學員分享:口譯實踐兩點感悟
小女畢業於大外,2012年參加了北京新東方口譯班學習,2013年赴紐卡留學,2014年成功應聘北汽福田同傳。整個培訓、留學和求職過程都得到了北京新東方老師的一路嗬護和無私指點,今兒從實踐角度說兩點感悟,略表對北京新東方的感激之情,也希望對需要的人有點啟發,不妥之處,望各位前輩、師哥師姐或弟妹們海涵。
郭茁芊
一、同傳實踐出乎預料
不管是在北京新東方,還是在紐卡留學,課上課下材料多為演講,或者seminar發言。發言稿經過多次修改,語言風格適合公共演說。尤其觀眾對演講主題不熟悉時,講者比較注重觀眾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因此語速適中,有適當停頓邏輯強,少語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譯員的聽力和精力分配達標,可能不必再為處理原文語意額外分神。如果有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那麼運用短間隔加跟緊原文的策略,則可能順利完成口譯任務。
但在做譯員的時間裏,材料多是在一周內完成,不會在語言表達下傾注過多精力。材料內容跟公司相關部門的業務相關,因此會議雙方對內容都有相當的熟知度。此時講者比較關注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匯報最重要的內容(或者更多地內容)。同時會議雙方對語病,邏輯欠缺的容忍度較高。此時,就可能需要譯員分出一部分精力處理原文的語句和語意了。如果把中西表達不對稱,缺邏輯,缺成分的譯文直接扔出來,可能會讓客戶一頭霧水。
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我就想到了“脫離語言外殼”,這六個字寫在北京新東方白板上,不管筆記示範做了多少輪,字擦了又寫,寫了又擦多少遍,但六個字一直留在白板上。當時並不理解這六個字改如何應用在實踐裏,耽於所謂譯文的“忠實度”和“完整性”更是諾諾不敢對原文進行任何剝離。參加工作後,慢慢發現這句話的重要性。一為大家一直在探討的中英文表達不對稱的情況。很多字詞語句,如果不加任何處理直接扔給聽者,可能並不能讓聽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語意。比如,最近領導大人就在會上說,如果不滿足什麼什麼條件,那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會“等於零”。這個“等於零”,如果譯員之前鋪墊的好,或許可以考慮直譯,文采效果兼顧。或者為了保語意,可以考慮棄文采,直接給出結果。二是,原文少邏輯,多語病,語句重複多。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剝掉那層殼,字對字,句對句的翻過去,不但聽眾不容易抓住重點,更會容易讓人懷疑譯員本身的翻譯能力。這就需要譯者對原文有歸納處理的能力了。同傳時,可以考慮適當拉長間隔,多表達原文意圖。
二、交傳之邏輯與語意重點
非學術交流或者非大型正式的商業交流的場合下,最大概率的情況是無稿即興發言。原文本身可能會缺少邏輯鏈條,或者有重複,甚至出現一位講者說一半,另一位插進來進行補充。平時交傳多為業務交流、項目匯報或集體決策。講者不會關注語言表達,而會關注結果。這個時候就需要譯員發揮主管能動性、梳理邏輯和語意重點了。
邏輯和語意重點說的是北京新東方老師強調的“少記多劃”和“葡萄串”。熟練這兩點,足以應對任何意外情況。下筆要穩要遲,核心是遲,一針見血,不能戀戰或繡花。整體結構處理要有一個主題,類似葡萄串的枝,可以串起整塊內容。遇到新的主題,就要另起一串葡萄,如此,譯員省時省力,聽眾也更容易理解譯文。在過去一年的實踐中,也遇到很多其他的不測和驚嚇:語速過快、音量過小、口音不一、突然增加材料或者話題(多半是自己不會的領域),會議氣氛時而凝重、時而有火藥味,這時考驗的不是基本功,更是反應速度,心理狀態甚至愛國立場。
做學生時,我們拿到的材料“interpreter-friendly”。但是實際工作中,材料不是很友好,聽不明白的成分較多,很多愛好者因此措手不及。再次感謝北京新東方在我口譯學習的初期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會我脫離語言外殼、梳理邏輯和語意重點,幫助我順利圓夢口譯。
推薦課程:新東方口譯/翻譯課程
(責任編輯:尚宏)
新東方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北京新東方網https://bj.xdf.cn/
最後更新:2017-01-01 1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