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搜狐
還原一個真實的買家 - 常見問題
關於買家的關注點——關鍵字:匹配
當供應商收到一個詢盤的時候,查看一下買家所在國家地區是很好的習慣,不同國家地區的買家習慣千差萬別,回複時候也可有的放矢。
其實,當我們看到一個國家地區名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印象,這些印象來源於我們的經驗,從身邊的人得到的信息以及媒體上的信息,少不了會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從地域上來看,切忌先入為主,覺得非洲,中東,南亞的買家對於價格就一定錙銖必較,歐美的買家都是大財主。
這是在之前我們做的調研,裏麵提到的買家在發詢盤時問得最多的問題,不難看出,有接近80%的買家都會詢問到價錢相關的問題,這是作為一個"經濟人"的最真實反映,無論買家是來自貧國還是富國,是分銷商,進口商還是貿易公司,對於價錢總是最敏感的,物美又價廉,利潤達至最大化,最理想不過。切記,再窮的國家也有在賣奢侈品,高價品還是有市場的;再富的國家也是窮人多,中低檔商品市場份額也是很可觀的。關鍵就看我們和買家是否匹配了。
案例分析:中小企業對於Walmart"訂單——接還是不接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WALMART了,訂單數量供應商完全不用擔心,但是單價和貨期方麵絕對夠嗆。本人以前也有幸接觸過美國另外一家大型超市TARGET的訂單,基本上把工廠幾個月的產能都包下來了,但是單價利潤方麵卻不甚理想。為什麼我們一些供應商偏偏對這些大單情有獨鍾呢?
一方麵這可以視作我們通往海外市場的"通行證",因為這些大公司都會有一套嚴格的驗貨,裝運要求,還要驗廠,通過了他們的驗廠對於海外買家來說可以說是最有說服力不過了,由於"乘車原理",尤其一些中小型的買家或會偏向選用通過大品牌驗廠的供應商。供應商也可從中積累到進軍海外市場必要的一些經驗。
另一方麵,有了一定的訂單數量,工廠就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運作,要知道,一家生產型企業的固定成本是非常高的,廠房,設備,工資,工人食宿,這些都是固定成本無論有否利潤都是要支出的,所以有時候這些訂單是虧的還是要接,當然,一些供應商也開始轉型高增值商品了,對這種利潤薄的訂單也就不那麼看得上眼了,是為原因之一。
總結下來,數量大單價高利潤好的訂單實屬鳳毛麟角,生意中總有不得不割舍的;要保市場,保證基本運營的,走"薄利多銷"路線的,那就扛上吧。就看你選哪條路了,路走對了,就不怕遠。
關於買家國家地區市場大小----"勿以國小而不為"
許多人在看到買家來自一些不知名的小國的時候,往往不屑一顧,覺得一定就是小單客戶,連塞牙縫都不夠。這樣想的話,很多商機就會平白流失掉了。其實,我們要看的不是是買家當地的市場,還有買家背後的商圈。
舉個身邊的例子——香港,人口隻有800萬,確是知名轉口貿易地,很多國內的出口貨物都是通過香港這個自由港走向世界的。亞洲最大最著名的轉口港是新加坡,位扼亞歐航線上的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
環顧全球,歐洲方麵的著名轉口港有荷蘭鹿特丹,英國倫敦,德國漢堡等等,包括我們聞之色變的尼日利亞拉各斯港,也是非洲大陸除了南非的開普敦,埃及的開羅等又一重要貿易中心,貨物集散地。
如是者,再有一個我們或會覺得陌生的名字——塞浦路斯,沒錯,就是那個地圖上用放大鏡才能找到的彈丸之地,人口隻有80萬,卻是地中海商圈的重要轉口地,以前在廣交會接觸過一些塞浦路斯客戶,不少是以身後的地中海商圈為依托做轉口貿易的。
因此生意還是"勿以國小而不為",不然很多商機就會平白跟我們擦肩而過了。除了這些相對熟悉的名字以外,另外還有一些港口也屬轉口港,轉口貿易對中間商所在國而言,一般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自然條件,即中轉國的港口必須是深水港、吞吐能力強,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各國之間的交通要衝或國際主航線上;
2.人為條件:要求中轉國對中轉地采取特殊的關稅優惠政策和貿易政策,如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等,使中轉費用不致過高。同時,要求該地的基礎設施、交通、金融和資訊等服務係統發達且完備,以利於轉口貿易的進行。
參考信息——買家分類和重要航線圖
判斷一個買家,除了看國家,還有一個重要方麵是看買家的種類,這是一篇來自阿裏學院有關買家種類的分享,https://www.alibado.com/exp/detail-w3524-e4509-p1.htm,看了一下,覺得還是比較全麵的,摘錄如下:
百貨公司 TIPS:百貨公司類的買家采購量大,價格要求穩定,每年購買產品變化不會太大,對質量要求很高。不大容易變換供貨商。大部分都參加美國、歐洲本土的專業展會,不會親自到中國參加廣交會等展會。
大型連鎖超市、大賣場 TIPS:超市類買家采購時對價格的敏感度很高,產品變化要求也很大,把出廠價壓得很低,但采購量很大。如果你的工廠開發能力強,價格便宜,資金雄厚,可以進攻此類客戶。小廠最好保持距離,否則他一張訂單的周轉資金就讓人吃不消,萬一質量無法達到驗貨標準,後果……不堪設想。
品牌進口商 TIPS:品牌專營進口類買家利潤較好,對質量有自己的要求標準,訂單穩定,喜歡跟工廠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他們確定采購數量及付款條件時會參考自身在國內的生意規模。目前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進口商來到中國參加展會,尋找供應商。我們供應商在和他們做生意前,可以通過他們的網站了解他們的實力規模、產品定位、風格傾向。這是值得中小型工廠努力開發的客人。即使是小品牌,也有機會培養成大客戶。
進口批發商(wholesaler) TIPS:價格和產品的獨特性是此類買家注意的重點。這類客人很傾向於比價錢,因為他們必須和他們的競爭對手們同在展覽上爭奪客戶,所以價格及產品的差異性一定要很高。如果產品相同,那麼他們經常會因為別人價錢較低而跑單。
貿易商(Trader): 這類的客人,什麼產品都可能會買,因為他們有各種不同的客人,采購不同的產品,但訂單量不太穩定,訂單的延續性較不穩定。服務靈活的小規模供應商比較容易和這類客人達成一致。
好了,海外買家基本都在這個框架裏了,作為供應商,你心裏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了嗎?
2.世界重要要海港和航線圖,幫助我們判斷買家所處商圈市場規模:
結語
準確判斷,還原出買家麵目,有助於在對買家跟進、推廣的時候有的放矢,一擊即中。
最後更新:2016-12-28 06: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