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適當性新規7月1日落地:A股格局改變 “韭菜”減產成定局

有統計數據表明,長期來看,股票市場的輸贏格局大概就是“1賺1平8賠錢”,符合“二八定律”,說白了就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全世界的股市莫不如此。

隻是,相比歐美,咱大A的這個二八定律會更加突出了一些,也可能是一九定律,因為零和博弈的特征更為明顯。

這個“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的普遍規律,在我大A表現為一級市場賺二級市場的錢,大鱷賺小散的錢,漲停板“敢死隊”賺跌停板“找死隊”的錢,大小非賺接盤俠的錢……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剪刀”賺“韭菜”的錢。所謂窮人炒股,富人打新,超人IPO。

適當性新規落地,“韭菜”減產成定局

既然人為“剪刀”,我為“韭菜”,過去20多年,為何炒股的人不僅不見減少,反而還逐年增加?原因在於,每個衝進來的人都認為別人才是韭菜,而自己懷裏分明揣著剪刀呢。結局還是會回到二八或者一九定律,韭菜變剪刀談何容易?所以說,我大A地大物博,土壤肥沃,韭菜猶如離離原上草 ,老的割掉了新的又快速長了出來,韭菜割不完,春風吹又生。

不過,這樣的割韭菜遊戲,隨著一項新規的出台,將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危險,搞不好韭菜有慢慢“斷供”的趨勢。

2017年上半年剛剛過去,你炒股的成績如何,不是最重要的,你還有沒有資格炒股才是最重要。

從今天開始,《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就要正式實施了。

出於風險管理的要求,經營機構必須審慎地選擇客戶,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撿到籃子裏就是菜”。炒股這事,過去一直是客戶選擇券商,現在是券商也要選擇客戶,從單向選擇變雙向選擇了。適當性管理辦法的核心在於強化對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賣者有責”的要求,讓經營機構在獲取經營收益的同時,必須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確保權利義務的對等和統一。

當然,這個“辦法”也沒有完全剝奪小散做韭菜的權利,假如你本來屬於低風險投資者,卻哭著喊著要去買高風險產品,非要做韭菜,那也可以不攔你,但是,會把一旦做了韭菜之後的悲慘命運提前描繪給你聽,你得視死如歸地做好“願賭服輸”的心理準備。

根據規定,即使是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在經營機構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後,如果堅持購買高風險等級的產品,在經過必要承諾和確認程序後,仍然可以遵從其意願,參與相關的投資活動。因此,新的適當性管理辦法沒有限製投資者的自由交易,是在充分揭示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對投資者交易的更好保護。隻是,一般來說,反複勸阻,再不理性的人也會收斂他的賭性。

被割過多遍的老韭菜,可以少操點心,但是,新長出來的韭菜,還是需要券商多花心思悉心照料的。現有投資者參與證券期貨交易是按原有的製度安排進行的,實施新的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充分考慮這一現實情況,實行區別對待,“新老劃斷”。

這麼多年以來,從單純強調投資者“買者自負”的投資者教育,到明確經營機構“認識你的客戶”的合規風控要求,努力營造的是一個客戶與機構之間相互選擇的過程,事實上,7月1號開始實施的適當性管理辦法並非新鮮事物。2007年以來,證監會陸續在基金銷售、創業板、金融期貨、融資融券、股轉係統、私募投資基金等市場、產品或業務中建立了投資者適當性製度。

為了避免“你選錯了我,我選錯了你”這樣的選擇,按照新的適當性管理辦法,對於保守型和謹慎型投資者,券商出於控製風險的要求,將會限製他們買入A股和B股,直到他們完全理解可能帶來的損失與傷害,願意承擔最壞的結果,然後簽字畫押,賭咒發誓虧了不找別人麻煩,才可以放他們進去。今天開始,股票不再是超市裏的衛生紙,誰想買都能買的。

有人說,我炒股水平不行,自願成為韭菜,我就想向股市賠錢,難道捐款還不行嗎?答案是,在股市中,未來捐款也是要先獲得券商同意並取得資格的,不是誰都可以想“捐”就“捐”的。

按照適當性管理辦法要求,高風險業務的辦理需要雙錄。隨著監管趨嚴與“傻子交易者”的不斷減少,可以預料的是,那些“剪刀”最喜歡的“韭菜”們,無論是因為適當性管理製度的要求還是因為自身的“覺悟”,未來會越來越多地被擋在股市的門外,股票的換手率會不斷下降,成交量繼續萎縮,博傻式短線操作難以為繼,畢竟,當韭菜越來越少時,再鋒利的剪刀也派不上用場了。

市場格局大變樣,手工炒股賺錢難

即便沒有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實施,A股的投資者結構、理念與認知能力也會發生深刻的變化,隻不過,各種監管法規的出台,加速了這種趨勢。今年上半年的股市運行格局與以往相比,簡直就是滄海桑田。毫無疑問,過往的路徑,無法繼續依賴了。

第一,全民炒股熱潮開始降溫。

目前A股的投資者中,主力還是50後、60後與70後,這幾代人恰逢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他們的財富積累基本上依靠個人的努力,所以,相信自己的能力並且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是這幾代人的特點,每個人都希望從股票市場獲得財產性收益,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有一定資金來源的人,自己衝進股市炒股就是這種自信與自力的體現。

第二,一夜暴富幻想開始破滅。

改革開放以來,個人財富的積累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勢頭,發財心切,在股市中的表現就是對長期穩健收益的忽視,對短期回報的渴望。主題投資長盛不衰,博傻遊戲大行其道,內幕消息不脛而走,種種扭曲現象正是這種心態在股市上的投射。

第三,畸高換手率開始下降。

今年二季度以來,滬深兩市股基日均成交金額多在4000億以下,相比最瘋狂時候20000億的日均成交金額,確實萎縮了不少。但是,跟美國股市與香港股市相比,就算是現在A股的“地量”,也比別人的“天量”高很多。

第四,主動管理飽受煎熬。

特別是炒股這件事,投資者如果不是自己用各種方法(無非是基本麵、技術麵、消息麵)選好股票,再由自己親手在賬戶裏下單的話,總是感覺不踏實。

即使是基金經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就是要有獨具一格的選股與擇時方法,很少人會質疑主動管理的持續有效性,可是,近年來,巴菲特都開始不認同了。

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談到,假如有一千個管理者在年初時對市場進行了預測,那麼在未來連續九年裏,至少會有一個預判是正確的。當然,1000個猴子裏看起來似乎總會有一個聰明的先知。不同之處是,這隻幸運的猴子不會允許其他人和自己站在一起共同投資。

許多聰明人在做對衝基金,不過,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的工作是自我中和的,他們的智商雖然能選擇不錯的股票品種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但是,投資者為此付出的高昂年費和管理費基本上抵消了這部分的超額收益。所以,對投資者來說,對衝基金並非好的選擇。

第五,聽消息炒股不再靈光。

很多投資者相信哥們與消息遠比上市公司的基本麵更有價值,他們往往僅憑哥們的一個“消息”就義無反顧地買入某隻股票。長年累月炒消息,導致本來分析能力很強的投資者失去了分析能力,有自己投資理念的人失去了自己的理念,消息成為某種神秘的力量,它控製了人們的思想,長期來看,搞得就像宗教信仰似的。

第六,房子還是股票讓人糾結。

炒股還是炒房?這是一個問題,國人的財富大頭還是沉澱在房子裏邊,房子從消費品演變成了金融產品,它異化為與股票同樣屬性的東西,所以,一說到投資,要麼炒房,要麼炒股,除此之外,似乎別無錢途。

第七,股神紛紛向下神壇。

能在股市裏持續地賺大錢的人是受到崇拜的,哪怕這個賺大錢的人本身就是一把鋒利的“剪刀”,“韭菜”們不僅不恨,反而更加熱烈地追捧,真是“你主宰,我崇拜,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們熱愛的洋股神巴菲特其實跟我們沒半毛錢關係,反而是類似徐翔們、某某係的動向總是牽動韭菜們的神經。

第八,新股收益開始回落。

現在的新股不是股票而是彩票,抽新股等於抽簽,一旦抽中,那就啥事不用幹,搬個小板凳坐著數漲停板就得啦。

現在看來,打新是件來錢快的賺錢方式,不過,資金少的散戶隻能靠運氣,資金大的投資者則可以選擇網下打新的方式獲得很多的機會,新股蛋糕分配中的馬太效應非常顯著。

有人開玩笑說,除了在東莞桑拿浴室裏辛勤勞動的小姐們,躺著就可以把錢掙了的行當,恐怕就隻剩下網下打新了。

我認為,即將過去的手工炒股時代是建立在投資者的個人自信心爆棚的基礎上。這種自信的根源是,從智人開始,人類就一直沾沾自喜地占據著食物鏈的頂端,看起來無法被取代。法國哲學家、神學家布萊士·帕斯卡曾用一段充滿激情的文字來描述人類的自大: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終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考。

中世紀以來,我們之前所經曆過的三次革命都絲毫不能撼動對帕斯卡的“思考的尊嚴”。人們仍可以堅持一個觀點,那就是,人類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並不僅僅體現在天文學、生物學和清晰的意識上,更體現在高級的思考能力上。這似乎是維護人類在宇宙中之優越性的一道底線。雖然從古至今“智能”一詞的含義都非常模煳,甚至難以對它下定義,但是我們依然自信地球上沒有什麼物種比人類更聰明。隻要是和智力思考有關的任務,人類就難逢敵手。我們非常肯定地認為動物是愚蠢的,而人類是聰明的。人類堅信自己在信息圈中的中心地位,而不顧及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位置。

人工智能主宰投資,樂趣將比賺錢更有意義

從人類認知的進程來看,人類的自信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不管遇到怎樣毀滅性的打擊,它都可以在廢墟上獲得重建。

人類自我認知經曆過的前三次革命,都沒有從根本上擊垮人類的自信。

人類曾經自認為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哥白尼1543年發表了《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證實人類不是宇宙中心;

人類曾經自認為,雖然我們不是宇宙中心,但是,至少還是地球之靈,結果,達爾文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證實人類不是萬物之靈;

然後,雖然人類承認了自己是一群動物,但我們自信是高等動物,是有靈魂的動物,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證明人的大腦是無意識的,否認了笛卡爾所說“我思故我在”;

一場神經科學革命之後,人類迎來了自我認知的第四次革命——圖靈革命。人類進入超曆史時代,並引爆人工智能的飛躍式發展。毫無疑問,圖靈革命奏響了人工智能重塑整個人類社會的序曲,它證實人類作為一株會思考的蘆葦,那種將其與世間萬物區別開來的思考能力不再具有唯一性。整個世界正化身為一個信息圈,每個人都生活在雲端,人類已不再是信息圈毋庸置疑的主宰。

在人工智能急速發展的超曆史時代,人們的自我認知、個人隱私、身份認同,甚至周圍的政治環境都在發生變化。

作為現代人類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股票市場無法獨立於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

第一,未來將會是一個人工智能主宰投資市場的時代。

人類正在喪失信息圈中的支配地位, 這也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可以放心地完全由計算機自動選股、擇時、下單而不再將信將疑的原因吧?跟無人駕駛汽車一樣,目前“路測”的效果正在顯示人工智能在投資領域中的巨大優勢。其實,算法交易程序早就進入了實戰階段,發生在國內股指期貨市場上的“伊世頓”操縱市場案讓人領教了機器交易的凶狠,這個由俄羅斯人紮亞實際控製的公司,起動資金僅有700萬,25個交易日獲利3.8億,累計獲利達到20億。值得關注的是,伊世頓的程序化交易係統每秒下單31筆,人類交易者怎麼可以與它抗衡?愛因斯坦的智商是200,未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智商可能是20000,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上了。

都散了吧,看起來沒人啥事了。未來唯一充滿懸念的是,假如最終發展到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用機器交易,那麼,股市博弈豈不變成機器人大戰?

人工智能讓手工炒股技術變得無用,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手工交易就像刀耕火種一樣,隻會作為一種證券市場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存在了。

第二,未來將會是一個流行資產配置的時代。

手工炒股時代,投資是一場人性弱點的博弈,如巴菲特所說的那樣,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說的正是這樣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然而,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呢?

原因在於,人一旦讓自己進入到一個群體,那麼智商一下子就沒了,而一個傻子,隻要他保持著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的智商或許還高於群體智商,這就是不可思議的人性。

而計算機不需要克服人性的弱點,因為它原本就不是人,也就是說,它根本就沒人性。

在一個沒有“人性”的股市,“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然後看好這個籃子”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操作,各種數據幾乎實時在線,信息不對稱製造的套利空間微乎其微,一鋤頭挖出一個金礦的可能性早就沒有了,賺錢的機會趨於非常分散,唯有資產配置與組合投資才能不落後於平均收益。

第三,未來將會是一個被動投資為主的時代。

在2017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有人問巴菲特,為何他建議妻子在其去世後,投資指數基金,而非購買伯克希爾股票。

巴菲特回答道,“她將擁有多於她所需要的錢”,對於希望少操心的投資者來說,這是最好的投資。因為“目的並不是把她的錢翻一倍或三倍。”

巴菲特說,當數萬億美元由收取高額費用的華爾街金融家們掌管時,通常獲取巨額利潤的人會是管理者,而不是客戶。大大小小的的投資者都應該堅持選擇低成本指數基金。

連股神都認為主動選擇股票的行業眼看就不行了,可見,被動投資會成為未來的主要投資方式。

第四,未來將會是一個買入持有的時代。

低換手率將成常態。俗話說,傻人有傻福,扮豬吃老虎。聰明的過了頭兒,結果多半反被聰明誤,這原則不僅適用於人,也適用於機器人。基於對各種智能機器100倍於愛因斯坦智商的敬畏,個人投資者表現出來的鈍感和裝傻,遠比不自量力地曬技巧抖機靈有更高的生存機會。

第五,未來將會是一個新股破發成家常便飯的時代。

不要看到眼下的新股仍然是穩賺不賠的搶手貨,就迷信這種好日子可以直到永遠,隨著IPO加速與市場風格的轉換,相信新股不敗神話的破滅隻是時間問題。什麼時候投資者不再蜂擁搶購新股,說明新股發行製度就走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

第六,未來將會是一個從投資中尋找樂趣的時代。

這一點相當重要。布萊士·帕斯卡說,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裏。

當賺錢,最好是賺大錢賺快錢成為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的唯一目的時,他就不可能做到“安靜”,他的房間裏肯定是萬馬奔騰的,他的內心也一定藏著勐虎。

巴菲特如何做到了內心的安靜?因為賺錢不是他堅持投資的唯一目的,享受樂趣才是。所以,他才能做得到每天“跳著舞步去上班”。

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樣一個從物欲橫流到物欲消退的階段,高淨值人群中,“種菜養豬”隻為換錢的時代正在遠去。可以預見的是,不單純是為了賺大錢賺快錢而參與股市的人會越來越多,一個在投資中獲得樂趣的時代正在來臨。

從“找樂子”的角度來看,雖然智能機器主宰股市並碾壓人類成為常態,但是,純手工交易者就像打鐵鋪裏的夥計,他們不會消失的理由純粹隻是喜歡打鐵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而已,盡管在外人看來多少有些不可理喻。

就像這個段子所傳遞給我們的態度:為了娶上媳婦,他已經堅持買了三年的彩票,中得最多也就五十塊,所有人都嘲笑他白日做夢。 今天,他終於把那個賣彩票的姑娘娶回了家。

人生如戲,最忌平鋪直敘,你的故事,要是誰都看懂了,那就一點都不酷。快樂投資,投資快樂,做你該做的事,何須理會他人?

(原標題:適當性新規7月1日落地,“韭菜”減產成定局,一起改變的還有大A市場格局)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45

  上一篇:go 全國首個A1類通用機場 安吉天子湖機場迎來首航
  下一篇:go 央行說的“債券通”要來了 一個66萬億的市場即將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