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廣發證券:A股未來一到兩年很可能是“慢熊”格局

廣發證券今日發布策略觀點認為,A股曆史上值得借鑒的兩次“慢熊”是01~05年和11~12年。股市的中期趨勢是受盈利、利率、風險偏好這三方麵的共同影響——更形象的說:這對應著“天時”(盈利)、“地利”(利率)、“人和”(風險偏好)。而從過去的曆史經驗來看,隻有在“天時、地利、人和”至少占兩個的時候,A股市場才具備牛市的環境(06~07年牛市、09年牛市是“天時、人和”,14~15年牛市是“地利、人和”)。但是展望未來一到兩年,首先A股盈利增速的高點應該就在今年一季度,接下來很可能進入連續兩年的盈利下行周期;其次,在“金融去杠杆”沒有完成之前,國內或將處於漫長的利率上行周期之中。這樣來看,“天時”和“地利”的條件已不具備,A股市場在未來一到兩年很可能是“慢熊”格局。而2000年以來A股市場一共經曆了三輪熊市,其中07~08年屬於“快熊”;真正能給予我們借鑒的是01~05年“慢熊”和11~12年“慢熊”。

“慢熊”的特點之一是估值距離底部的空間不等於股價距離底部的空間——由於“慢熊”的時間跨度較長,因此盈利的波動會影響估值向股價的傳導。三次熊市的PE(TTM)底部都在20倍左右的水平。而目前A股剔除金融的PE是31.5倍,距離底部還有接近40%的空間,因此一些悲觀的投資認為大盤指數也還要跌40%才見底。但是從曆史經驗來看,由於“慢熊”的時間跨度長,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盈利也會發生明顯的波動,從而使得盈利波動會影響估值向股價的傳導——比如01~05年“慢熊”中,雖然PE的跌幅高達70%(從68倍下降到20倍),但大盤指數的跌幅隻有55%(從2200點跌到1000點),因為在這個過程中A股五年盈利累計增長了22%,幫助緩衝了估值下降對股價的衝擊;又如2011~2012年的“慢熊”中,雖然PE的跌幅隻有31%(從29倍下降到20倍),但大盤指數的跌幅接近40%(從3159點跌到1950點),因為在這個過程中A股兩年盈利累計下跌了11%,反而進一步放大了估值對股價的衝擊。再結合當前來看,雖然估值距離底部還有接近40%的空間,但是考慮到A股剔除金融在2017~18年的兩年盈利累計增速可能有20%~30%,因此會幫助緩衝估值下降對股價的衝擊,大盤指數距離底部的空間應該會遠小於40%。

“慢熊”的特點之二:“雙二法則”——在“慢熊”中,“熊市反彈”的持續時間很難超過2個月,上漲幅度很難超過20%。在曆史上的兩次“慢熊”中,大盤指數並不是持續下跌,而是“熊市反彈”和“陰跌”的交織,因此會形成很多小波段。而在這些小波段中,雖然每次下跌的時間和跌幅都沒什麼規律,但是在“熊市反彈”階段的規律還是很明顯——那就是幾乎每一次“熊市反彈”的時間窗口都不超過2個月,反彈幅度也無法突破20%(唯一一次例外是2003年下半年的“五朵金花”階段,當時反彈了4個月,上漲了35%)。再結合當前來看,本來投資者的一致預期是:考慮到6月份MPA考核導致流動性緊張,而三季度預計會有政策維穩,因此“6月份跌透、三季度反彈”;但近期監管層已經出台了一係列“維穩”措施(減持新規、IPO減速、央行投放流動性表態,等等),這使得6月份的大盤指數就出現了反彈,但也打亂了一致預期的節奏,尤其受“雙二法則”的影響,三季度的市場趨勢可能並不會一帆風順。

“慢熊”的特點之三: 3%的 “抱團贏家”——在“慢熊”過程中能有一到兩成的個股因被“抱團”而創新高,但等“慢熊”結束時隻有3%的個股還能保持正收益。今年以來雖然市場整體表現疲弱,但是一些被“抱團”的個股大幅跑贏市場,甚至有149隻股票創了曆史新高。不過根據我們對曆史的統計發現,其實在“慢熊”之中股價創新高並不是稀罕事——01~05年“慢熊”中有172隻股票創曆史新高,11~12年“慢熊”中有208隻股票創曆史新高,在數量上占當時A股總體的比重能達到一至兩成。但是當整個“慢熊”接近尾聲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些曾經創新高的股票,卻發現大部分還是逃不過下跌的命運——在兩輪“慢熊”結束時,最終僅有占A股總體不到3%的個股既在熊市中創了股價新高,還在熊市結束時保持有正收益。再結合當前來看,雖然“抱團”行為短期很難結束,但是未來可能不斷會有個股因為自身條件不足而被踢出“抱團”的陣營(比如估值過高、業績低於預期,等等),等本輪“慢熊”結束最終還能保持正收益的個股可能並不會太多。

最後更新:2017-06-18 16:49:24

  上一篇:go 昔日“妖股”卷土重來 冷眼旁觀還是跟風炒作?
  下一篇:go 威龍股份:調整定增方案 發行價格大幅下調至不低於19.49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