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7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紮克伯格迎接二女,他的2個月超長陪產假讓你羨慕了嗎?

關注盛景商業評論思考快人一步

【 圖片來源:網絡 】

作者 | 王悅 編輯 | sunny

紮克伯格在 8 月 28 日迎來了家庭中的第二位女兒,並取名為“八月”。早前大女兒出生時,紮克伯格非常興奮,以公開信的形式宣布將會休兩個月的陪產假,這一次小八月出生,當然也不能缺席。

除了羨慕紮克伯格的兩個公主的命格以外,他的超長陪產假,也讓中國職場的父母們豔羨不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談起中國的休假製度,恐怕上至創始人,下至員工,都有說不盡的哀愁和歎息:我們恐怕是世界上最勤奮和最少休假的民族之一了。不管是自願還是非自願,現實情況就是如此。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誤區和真實情況

1

誤區一:老板們想休幾天就休幾天,想何時休就何時休,當老板真爽!

真實情況:老板們比員工更不敢休息。員工們有雙休、帶薪假期,而老板們麵對投資人、市場競爭者、員工的壓力,基本上都是 7*24*365 式的無休狀態的。

2

誤區二:互聯網公司的年假一個比一個長,有 10 天的還有 15 天的,好羨慕!

真實情況:大多數互聯網人離職前,都會有漫長的未休年假數,最終隻能選擇折算成現金。連正常上下班都是奢望的他們,怎麼可能拋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去休假?想一想加班如拚命的公司,工作強度和項目緊張度,怎麼可能因為人不在而delay呢?誰也不想休假一周回來,發現自己的項目已被別人拿走,或者已有新人在虎視眈眈的瞄向你的工作吧?互聯網公司的真相其實是,有一群拚命加班每天工作 10 小時以上的同事,逼得你不得不也接受這樣的緊張度,不如此,即落後。

3

誤區三:職場女性有幾個月的帶薪年假,國家還在逐漸研究加長產假的政策,好羨慕!

真實情況:沒有一個職場女性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這是一個連高管女性都能在產假期間被驅逐憤而上網發帖控訴的時代,更不要提職場的普通女性職工了。我們常見的職場女性,都經曆過需要證明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和專業度,才能彌補上生育成本帶給公司的損耗而換取升職加薪的。我們能夠理解公司,在女性職工孕產期中承受的損失,還不單是薪資成本,更重要的是應對市場競爭要多出來的人力和時間成本。而職場女性在這場角力中更顯吃力,隻能盡力用更大成本填補生育成本,這其中沒有人的問題,更多的還是製度的缺陷。而當今製度如果一直不改,年輕的女性一出校門就要麵對擇業競爭力比男性弱的局麵了。

所以為什麼人人都羨慕紮克伯格的超長陪產假?因為在當今中國的環境下,職業男女都不能享受這樣的自由度和福利。老板和高管們不能,中下層員工們也不能,男性不能,女性也不能。從休假的福利待遇和製度上來說,我們目前還真處於社會主義的初期階段。

曾經有一位領導過中澳合資企業的CEO談起,他們當時,中國有500多位員工,澳洲也有幾百位的員工,當兩者決定合並統一福利製度的時候,因為種種製度原因,中方當年的年假要從7天調整到5天。中國區CEO很快就批複同意了,倒是澳洲的CEO非常猶疑,連發兩次確認郵件給他,再三核對確認。他們隨後通了一次電話,澳洲區CEO表示,澳洲的職工一般會提前一年就安排好當年的休假安排,所以如果有這種將7天假期壓縮至5天的調整,會遭受員工的極大反感和抗議,作為管理層不得不考慮風險。中國區的CEO則表示,他們理解澳洲區CEO的擔心,但在中國,每年能夠休完年假的人數,不到總公司人數的10%,所以從7天壓至5天,對90%的人群來說,是沒有影響的。這位中國區CEO一直牢記著這個小插曲,其實並不是他不願意下屬多休假,而是,激烈的市場環境和競爭的內外部壓力,員工主動放棄休假是最常見的職場競爭方式之一,深通管理之道的他也不得不遵循這一規律,畢竟在這種強大的內因外因之下,任何人的同情心都不管用。

這位CEO自己的故事也是如此:當年他的女兒出生時,他也僅在太太進產房之後前去陪同,女兒出生之後,太太休息之時,他就已經回到了辦公室。這種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作風,在國內的職場上,並不是少見的事情。盡管這些年政策製定者一直在優化各項福利,一些行業如互聯網也在招聘時強調比對矽穀待遇,但類似於Facebook這種提供八周帶薪陪產假的做法,還是國內公司不敢效仿的。畢竟市場競爭是白熱化的,我們常見的國內公司是加薪及巨額獎金,但沒有誰有傳出“超長假期”的信號。畢竟在國內,能讓員工好好的休完當年的年假,就已經是非常非常寬容的公司了。

是時候正視國內職場“超長待機”的現象了,近年來也都不乏各種“過勞死”的案例~但是,目前的狀況是誰都沒有這個問題的解藥,畢竟,不努力就失業的規則,是讓職場人不敢挑戰的。

但我們有必要對未來充滿樂觀,隨著職場85後、90後、95後的逐漸崛起,這一代職場人“要求成就感,要求自由度”的職業訴求唿聲越來越高,在職場上,90後工作不再以賺錢為第一目的和惟一目的。有調查顯示,90後普遍看重的是發展前景,他們注重的是工作能否幫助自我成長,是否能實現自我價值,是否有假期。很多90後表示,可以為了假期放棄高工資。與60、70後的“工作是為了生存”不同,更多的90後員工認為“工作是為了生活”。因此,假期、發展平台、彈性的工作時間、公司的娛樂活動等因素成為了他們選擇公司和職業的關注點。

另外隨著AI越來越多的加入工作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工從機械的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人們勢必會從事越來越充滿創造性的、想象力的、主觀能動性要求更高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和時長的關聯會進一步減弱,當你不能通過長時間的工作換取更多的工作成果時,更休閑、更放鬆、更靈動的生活工作狀態才有可能誕生。

所以,讓我們樂觀期待,在不知道有多遠的未來,老板和高管們、中低層員工們,所有的需要工作的男性和女性,都能擁抱職業與生活都平衡的未來~

最後更新:2017-09-06 09:40:42

  上一篇:go 吳奇隆浪漫情書曝光,劉詩詩笑顏大開,甜蜜讀信
  下一篇:go 張天愛公開卸妝引熱議,5級美顏都掩蓋不了她臉上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