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5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氯堿企業集體漲價被發改委罰款 牽扯多家上市公司

氯堿企業集體漲價 被發改委罰款過億元

涉嫌價格壟斷遭處罰 多家上市公司牽扯其中

9月8日,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力特”,000635.SZ)發布公告表示,由於參加“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涉嫌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的違法行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對其下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在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的同時,處以791.55萬元罰款,該款項占英力特2016年度PVC(聚氯乙烯樹脂)產品相關市場銷售額的1%。

此後,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正集團”, 601216.SH)、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鄂爾多斯”,600295.SH)、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原集團”,002386.SZ)、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路集團”,000510.SZ)等多家氯堿上市企業也發布了類似公告,這些企業或其關聯公司同樣因為參與上述“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而收到發改委的處罰告知書。

根據發改委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參與“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的企業涉嫌通過微信群與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交流價格信息,達成了統一提高PVC產品銷售價格的壟斷協議。

“當時企業去參加了一個由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組織的行業會,開會的過程中就聊到了PVC的價格,我們就參與其中了。”鄂爾多斯一名內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表示。但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的一名副秘書長向記者否認稱,“我們基本不了解,這個事跟協會沒關係。”

每噸漲價數百元

根據發改委對英力特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2016年,英力特參加了“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並通過微信群與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交流價格信息,達成了統一提高PVC產品銷售價格的壟斷協議。2016年7月,相關氯堿企業在“聯合體領導交流”微信群中提議從當年8月1日起統一提高PVC產品銷售價格50元/噸。英力特回複:“執行”。2016年9月,相關氯堿企業在微信群中再次公布《PVC價格執行表》,明確約定了各區域及出廠自提最低限價,英力特予以回應支持。

經查,在達成2016年7月的壟斷協議後,英力特將銷售給上海某公司的PVC單價從5250元/噸提高至5400元/噸,漲價150元/噸;將銷售給安徽某公司的PVC單價從5525元/噸提高至5875元/噸,漲價350元/噸。在達成2016年9月的壟斷協議後,英力特將銷售給山東某公司的PVC單價從5650元/噸提高至5900元/噸,漲價250元/噸;將銷售給河北某公司的PVC單價從5600元/噸提高至5950元/噸,漲價350元/噸。以上調整後的銷售價格或漲價幅度與壟斷協議約定一致。

記者了解到,PVC的價格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基本處於下行趨勢。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5年是PVC行業較為艱難的一年,整體表現低迷,全年PVC價格整體走勢為“倒V字”形,大部分時間價格維持在5000~5550元/噸。年初均價為5000元/噸,上半年行情震蕩攀升,至6月份到達最高價位6100元/噸。下半年市場呈現頹勢,一路向下且不斷探底,到當年12月末,價格跌至低穀,出現全年最低價位4900元/噸。

在2015年,因為行業低迷,以PVC為主要業務的英力特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了42.63%,天原集團2015年的淨利潤同比也下降了73.6%。

到了2016年,PVC的價格猶如坐上了火箭一般扶搖直上。根據生意社數據顯示,2016年年初,PVC報價還在4700元/噸波動,年末已經上漲至6230元/噸左右,整體漲幅達32.79%。PVC漲幅最凶勐的時間段是在2016年7~11月,PVC市場行情呈現單邊大幅上行態勢,多地市場成交價格創5年來新高。2016年11月20日,PVC價格行情出現全年最高點,在7800元/噸,漲幅達66.70%。

而上述PVC價格上漲的時間與發改委披露的“西北氯堿聯合體”企業商議調整價格的時間相吻合。

得益於PVC價格暴漲,2016年,英力特和天原集團的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70.26%和236.15%。全國主要PVC生產廠商也基本實現了利潤增長。

處罰過輕?

上述鄂爾多斯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們公司的PVC生產規模不算很大,就是下屬的一個分公司在經營。這個事件涉及到了十多家上市公司,有一些是上市公司主體,還有一些是像我們這樣的集團下屬的公司。”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包括英力特、君正集團、鄂爾多斯、天原集團、金路集團在內的多家氯堿上市企業均參與了“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此前曾有報道稱,新疆天業股份有限公司(600075.SH)也牽涉其中,但該公司隨即發布澄清公告稱,其未收到發改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加入這個‘西北氯堿聯合體’要從一次會議說起。這個會議是由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發起的。因為考慮到行業內組織開會,我們企業也就去了,至於這個聯合體,當時並不知情。後來開會的過程中就聊到了PVC的價格,我們就參與其中了。其實,很多行業都有這樣的協會,協會帶頭往哪兒走,企業多數情況也就跟著走了。”上述鄂爾多斯內部人士如是表示。

隨後,記者向中國氯堿工業協會致電求證。該協會一位副秘書長向記者表示:“這個事我們基本不了解,這個事跟協會沒關係。”在記者繼續追問下,其以開會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進一步采訪。

“這個事實是2016年發生的,2017年發改委進行了調查。”英力特方麵向記者表示,“按照流程來看,現在是發改委下發了事先告知書,公司還是有申辯的權利,如果最終確定要罰,那我們也就隻能接受罰款。目前我們企業已經向發改委提出了申辯,就看之後的結果了。”

上述鄂爾多斯內部人士表示:“現在確實是可以申訴的,有一些企業覺得還有機會,就沒有發公告,不過我們公司認為這個事情基本就這樣了,所以我們也就把公告發了。”

根據發改委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涉事企業被處罰的金額為數百萬元至上千萬元不等,占企業2016年度PVC產品相關市場銷售額的1%。記者梳理發現,目前英力特、君正集團等涉事的6家上市企業被處罰的金額總計約為1億元。

但一家遭處罰的氯堿企業人士坦言,“之前聽說白酒行業也有反壟斷調查,這次對我們的處罰是2016年銷售額的1%,發改委的這一波處罰,罰輕了。”

《水俁條約》加壓?

對於氯堿企業而言,如果說被發改委處罰無關痛癢,那麼《水俁條約》或將是一次更大的考驗。

記者了解到,《水俁條約》是一項關於限製汞使用的條約。我國作為締約國之一,將嚴格限製汞的使用。根據環保部給出的履約表,到2020年將實現聚氯乙烯單體單位產品汞使用量比2010年減少50%。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曾經公開表示:“燒堿、聚氯乙烯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含汞廢酸、廢汞觸媒等,每年耗汞占國內汞消耗量的85%,產生廢汞觸媒1.7萬噸左右。”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PVC的生產工藝主要有兩種方法:乙烯法和電石法。兩種方法最後都要用到氯乙烯單體(VCM)生產PVC,不同之處在於生產VCM的方法不同。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一般采取乙烯法。由於我國貧油、少氣、富煤的能源結構,電石法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至今,我國電石法PVC的產量占總產量的80%以上。

“電石法生產PVC涉及汞的環節主要是在催化劑方麵。目前來說,我國的電石法的產能是占多數的。” 英力特工作人員向記者說道,“我們當初建設的時候,就是按照電石法設計的。電石法主要是用蘭炭和白灰,燒製成電石,然後將電石破碎來製造乙炔,用乙炔聚合得到VCM。乙烯法則是用原油,從原油中直接提取乙烯,這樣來生產VCM。這兩套工藝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想要把電石法改成乙烯法隻存在理論的可能性。特別是一些企業,比如君正集團,從白灰燒製到生產電石再到最後的成品,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對於企業來說,降低汞的含量隻能選擇低汞觸媒充當催化劑。”

事實上,早在2011年1月19日,環保部就發布了《關於加強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及相關行業汞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自通知發布60日後,新建、改建、擴建的電石法PVC生產項目必須使用低汞觸媒。2015年底前全麵淘汰高汞觸媒。

根據《水俁條約》,自2017年8月16日起,禁止新建的乙醛、氯乙烯單體、聚氨酯的生產工藝使用汞、汞化合物作為催化劑或使用含汞催化劑。今後想要在國內新增電石法PVC產能,難度很大。

不過,記者先後致電君正集團、鄂爾多斯、英力特、中泰化學等多家從事PVC生產的上市公司,受訪員工均表示,並未聽說過《水俁條約》,企業的PVC生產情況正常。

最後更新:2017-09-16 15:51:06

  上一篇:go 德國汽車業產值十年間本國經濟占比顯著增加
  下一篇:go 我國農業產業化組織超過41萬個 輻射帶動農戶1.27億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