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保險業治亂象攻堅戰:陽光泰康中國人壽罰款超300萬

福建保監局開出的罰單總數72張,占全國罰單總數的12.46%,為全國最高。此外,遼寧、江蘇、廣東、湖北、湖南等地開出的罰單總數分別為62張、53張、44張、31張、30張,分別占比10.73%、9.17%、7.61%、5.36%、5.19%。這6個地區的罰單總數合計占全國罰單總數的50.52%。

從嚴監管

隨著保監會“1+4”係列文件的出台,保險市場整治亂象成效初顯。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保監係統針對保險公司開出的罰單總數近300張,罰款總額超6000萬元,涉及66家保險公司。在人身險上,電銷業務違規首當其衝;在財產險上,財務不真實、虛列支費用等成為重點問題。

從地區分布看,福建保監局開出的罰單總數72張,占全國罰單總數的12.46%,為全國最高。此外,遼寧、江蘇、廣東、湖北、湖南等地開出的罰單總數分別為62張、53張、44張、31張、30張,分別占比10.73%、9.17%、7.61%、5.36%、5.19%。這6個地區的罰單總數合計占全國罰單總數的50.52%。

此前不久,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要堅持“監管姓監”的正確定位,進一步突出監管職責,徹底厘清監管與發展的關係,徹底摒棄本位主義和“父愛主義”的錯誤觀念,決不能以任何理由放鬆監管、懈怠監管。要堅持監管從嚴,敢於亮劍、敢於碰硬,勇於“揭蓋子”“打板子”,堅持嚴罰重處,確保讓監管真正“長上牙齒”。

14家壽險罰款總額超去年全年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共有33家人身險公司收到保監係統罰單,罰單總數131張,罰款總額3090.8萬元。

其中,3家人身險公司各自罰款總額超過300萬元,分別是陽光人壽、泰康人壽和中國人壽。陽光人壽以398萬元位列第一,泰康人壽以370.4萬元位列第二,中國人壽以345.7萬元位列第三。

從監管處罰原因看,電銷業務違規首當其衝。這從保監會發布的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通報即可窺一二,今年上半年,在涉及人身險公司投訴中,銷售糾紛11847件,占人身險公司投訴總量的50.56%,主要涉及的險種有分紅險和普通壽險,反映的主要問題有誇大保險責任或收益、隱瞞繳費期限和退保損失等合同重要內容、以其他金融產品名義進行不實宣傳、營銷擾民等。

目前,電銷仍是人身險公司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險電銷市場實現首年年化規模保費累計10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26%。從公司規模看,大型人身險公司以累計70億元的保費占據人身險電銷市場65%的份額;從資本結構看,中資人身險公司以累計85億元占據79%的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監管中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監管部門的處罰力度更加嚴厲。從單筆平均罰款金額看,超過一半的人身險公司單筆平均罰款超過25萬元。其中,前海人壽以單筆罰款136萬元位居第一,這是因其編製提供虛假資料和違規運用保險資金,保監會對前海人壽及相關責任人員分別作出警告、罰款。

這體現了從嚴監管的趨勢。近兩年,人身險公司的罰單總數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罰款總額卻屢創新高,震懾作用顯現。去年,人身險公司收到罰單總數超過400張,罰款總額2813.9萬元,罰單數量有所下降,罰款總額呈現上升趨勢。

今年以來,人身險公司罰款總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罰款總額。其中,33家受到監管處罰的人身險公司中,有14家罰款總額超過其去年全年的罰款總額。例如,陽光人壽去年全年的罰款總額約為200萬元,而其目前罰款總額已達398萬元。

當然,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保險公司也在加強對自身的建設,部分人身險公司收到的罰單總數和罰款總額相較去年明顯減少。例如,新華人壽去年罰款總額206.7萬元,而今年以來,其累計收到1張罰單,罰款金額7萬元;中國人壽的罰單總數和罰款總額和也不及去年的1/2;太平人壽和信誠人壽也有較大減幅。

整治車險市場亂象更為嚴厲

今年以來,共有33家財產險公司收到保監係統罰單,罰單總數155張,罰款總額3282萬元。其中,人保財險罰單總數36張,罰款金額756.6萬元。無論從罰單數量還是罰款總額看,人保財險均位列第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保財險保費達到1739.17億元,遙遙領先。

此外,太保產險和國壽財險位列第二和第三,兩家的罰單總數都是11張,罰款總額幾乎一致,均超260萬元。今年上半年,太保產險、國壽財險保費分別為519.64億元、318.80億元,分列第三、第四。

從單筆平均罰款看,最為突出的是英大財險、太平財險、鼎和財險、華海財險和安誠財險,單筆罰單均超35萬元,尤其是英大財險4張罰單便被罰162萬元。英大財險主要是因濰坊中支“竊聽門”事件,涉及財務業務資料不真實和妨礙依法監督檢查兩大問題。

從監管處罰原因看,財務不真實、虛假列支費用等都是重點問題。例如,福建保監局開出的72張罰單中,有一半罰單涉及財務不真實、虛假列支費用的問題。

一位財產險公司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按照客戶來源渠道劃分,財產險分為直接業務,包括直銷、電銷、網銷等;還有間接業務即中介業務,包括車商、汽車代理公司等。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

該人士續稱,一些經營主體鑽了中介業務的空子,通過各種名義列支費用,手續費從15%直至80%、90%。一些分支機構采取虛擬中介公司(實際可能並未獲得工商執照)的方式,分支機構在市場上高費用收單,然後給到這一中介公司,表麵支出高額費用實際中飽私囊;還有一些分支機構的業務經理或業務員,安排自己親戚擔任中介公司負責人,與親戚之間形成利益鏈。

對此,保監係統重拳整治。保監會此前下發的《關於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明確要求,不得以直接業務虛掛中介業務等方式套取手續費,不得以虛列“會議費”、“宣傳費”、“服務費”等方式套取費用;如實記入“手續費支出”科目;做好費用入賬和費用分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知》下發後,各地保監局已經陸續采取措施強力規範車險市場,諸如深圳、青海、貴州、山西、江西、四川等地。

這也將成為今年下半年的重要看點。例如,《深圳市機動車輛保險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出台,實施“雙錄”製度,要求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在車險銷售時采集影音、圖像,記錄保存銷售關鍵環節;實行“交費實名製”,要求車險保費必須通過轉賬方式一次性全額支付,並且付款賬戶名稱應與投保人名稱一致;實行手續費集中支付,要求保險機構隻能通過省級分公司(含駐深營銷服務部)或總公司的唯一指定賬戶支付手續費。

(原標題:保險業治亂象攻堅戰: 66家公司吃到近300張罰單)

最後更新:2017-08-22 10:02:36

  上一篇:go 中國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等7家機構出資69億元參與中糧資本混改
  下一篇:go 人民日報:國資委將穩妥推進煤電鋼鐵和重型裝備製造央企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