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搜狐
郭敬明:一人一IP,一個人的文娛帝國
第1727期文化產業評論:近期郭敬明又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他從新概念大賽出道至今,一人造起了一座“21億票房、6家公司”的文娛帝國,打造了一個泛娛樂文化產業鏈。他的成功絕大部分要歸功於對粉絲經濟的深刻理解與運用,但曾經抄襲、拜金等醜聞,以及近些年來影視作品改編的備受指責,郭敬明這一商業形象大為受損。而在這個文娛帝國上,郭敬明又是最具價值的頂梁柱,在一個人等於一個企業、等於一個IP的尷尬境地,他的成功與失敗,與他一手打造的郭敬明IP息息相關。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綜合
編輯:李卓
8月21日,郭敬明再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與風暴的中心,這次風暴的起點卻是他旗下簽約作者李楓挑起的。李楓發出博文《關於郭敬明,致所有人》,稱郭敬明性侵旗下簽約作者和員工;不到三小時,郭敬明發出一條微博進行回應,“1.完全捏造。2.已讓律師處理。”然而,對於所有人來講,郭敬明這三個字的含義,恐怕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明媚著憂傷”的少年的名字所能涵蓋的了。
郭敬明的文娛帝國
根據媒體《壹娛觀察》的報道,從“新概念”作文比賽出道的郭敬明,經曆成名、出版圖書、投資公司、拍電影之後,除了擁有超過21億票房成績,郭敬明背後還與多家公司綁定,且其自身也是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作為一個作家,他是新概念作文大獎賽的得主,在大三時憑借《幻城》一炮走紅,幾個月便發行到50萬冊。21歲,也就是2004年成立工作室“島”,出版了麵向學生群體的文學雙月刊雜誌,最高發行量曾經達到40萬冊。注冊了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緊隨其後推出了青春雜誌《最小說》,使柯艾文化在2007年版稅收入就超過了1100萬元,成為當時國內雜誌界的翹楚。
2010年,郭敬明又正式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業務範圍也在期刊和出版之外涉獵影視劇、版權和周邊產品開發。“最世文化”是郭敬明商業運作的主要平台,在出版與期刊業務上,郭敬明將偶像經紀從藝人引入到作家之中,為簽約作家配備專職編輯,以《最小說》等期刊作為平台,開設專欄、連載;整合旗下作者聯合出書;安排諸多商業合作。為了吸引更多青年作者簽約,他舉辦了“The Next 文學之新”大賽,李楓便是從這個比賽中脫穎而出,隨後簽約的。
這個模式下最得意的莫過於郭敬明本身,在《最小說》上,他連載了《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爵跡》等作品,在《最漫畫》上,又將這些作品改編為漫畫連載。更引人注目的是,2013年,他從作家變身為導演,處女作《小時代》的上映,當天便刷新了電影市場多項紀錄:排片超過45%、首日觀影人次220萬、首日票房7300萬元等等。
此外,在2015年,郭敬明就通過協議轉讓的形式,以每股1元的價格,獲得了樂視影業500萬股,占比0.6%。與郭敬明合作過多次的和力辰光公司也再次與他進行股權交易,2015年年報顯示,郭敬明為和力辰光前十大股東,股權占比為4.05%。郭敬明還是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股東,這家主營出版的公司,通過企業投資參股的方式,投資了上海柯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同時亦對郭敬明的創作團隊有所整合。郭敬明還是5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包括上海遐邇文化傳播創作室、上海雙子惠蘭文化創作室、上海最線代動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令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這一條以文學作品作為起點與核心的泛娛樂IP改編的道路,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文娛帝國,而這一切的中心,都是郭敬明。
郭敬明的崛起之路:商人與作家,話題與爭議
較之斐然的商業成績,郭敬明的崛起過程中的話題與爭議更為矚目。除去身高之外,人們更難以忘懷的無非是他一路走來更為難堪的事情:抄襲,價值觀的扭曲以及作品的劣質。
抄襲
郭敬明的兩部成名小說,《幻城》被指抄襲《聖傳》,《夢裏花落知多少》被指抄襲莊羽《圈裏圈外》,後一書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定“整體上構成抄襲”,判郭敬明道歉,但郭僅完成賠付判決,在微博上稱“不會道歉”。而最近文學作品《爵跡》則被指抄襲動漫《FATE》。
從《夢裏花落知多少》抄襲事件開始,許多人心中大抵對郭敬明便無好感,作為作家,抄襲醜聞可謂致命傷。郭敬明通過法律上認定抄襲的作品走紅且獲益豐厚,他不僅沒有道歉,而且此後的職業生涯亦是順風順水。
價值觀的扭曲
這一非議源自郭敬明《小時代》係列作品,《小時代》集中展示了郭敬明喜歡的生活,背景就安放在上海,他為困守家鄉的小城青年們打開了一扇窺視紙醉金迷的大城市和另一種華麗、懸浮生活方式的窗,不厭其煩地在文字裏堆砌各種奢侈品名詞。然而這一作品被許多人,尤其是在主流批評聲音中,被指責為“拜金主義”。
作品的劣質
這更多的體現於他的影視作品,尤其是他自己導演的作品。《小時代》四部電影在豆瓣上最高評分隻有4.9,《爵跡》的最低評分隻有3.9。前兩部《小時代》被網友揶揄為不像電影,像“加長版的MV”。甚至,把《小時代》係列電影理解成一幕流動的小說PPT都不為過——熒幕上充斥著被美圖秀秀濾鏡過的漂亮畫麵,它們彼此並無鏡頭意義上的關聯,隻能通過演員在對白裏把小說的隻言片語原封不動地搬運到電影上,才勉為其難地完成了粗糙不堪的敘事。《爵跡》雖然采用了諸多特效,卻仿佛給人以一種“恐怖穀”效應。角色的麵部表情的不自然使人難以接受。
雖然諸多非議,諸多事端,但郭敬明這一路依然走的順風順水,2007、2008、2011年的作家富豪榜上,郭敬明占據過榜首,2014年至今未再出書的郭敬明,如今仍在榜單第九位以1500萬版稅堅挺著,《小時代》係列電影累計票房高達17.9億。麵對他所擁有的財富,令那些批評與指責更像是“酸葡萄。”
一人一IP,一人一帝國的窘境
郭敬明一手締造了屬於自己的文娛帝國,但這個帝國也僅僅屬於他自己。在郭敬明快速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之時,最世文化卻幾乎沒有釋放任何的IP價值。幾部根據旗下作者改編的作品都反響寥寥。
從2006年《最小說》成立算起,郭敬明的品牌複製論陸續取得了試驗成功。落落、安東尼、七堇年、笛安等作者簽約《最小說》,一年一度的選拔賽則繼續為《最小說》提供著新鮮血液。然而這些作者中至今都很難找出一個與郭敬明齊肩的。在整個最世文化的產業鏈上,最有價值的一環便是郭敬明,甚至是唯一一環。
或許這僅僅隻是一個尷尬,可怕的是,郭敬明自己也無法再複製另一個郭敬明。更為致命的是,現在存在的這個郭敬明,也在失去自己曾經的風光。
最世文化商業邏輯是,創作優秀文學作品,作者偶像化、藝人化,隨後改編文學作品為其他文化產品,以獲得更高收益。而這一邏輯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粉絲。文學作品要足夠“優秀”,就需要更多的粉絲去認可;作者偶像化、藝人化的動機與歸宿,也是獲取粉絲的關注與消費;而衍生出的影視、漫畫等作品,更需要粉絲掏錢包去賜予更多價值。
而要使粉絲願意買單,願意掏出腰包,作品、作者的形象至關重要,尤其是作者的形象。
然而,郭敬明的形象在經曆了這麼多後,已大不如前。曾經的仰望天空的少年,現在卻站在大眾的對立麵。2016年10月,在電影《爵跡》的媒體會上,郭敬明曾痛哭: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做什麼都是錯的?
而其他人恐怕早已看出端倪,《爵跡》上映前夕,郭曾發微博指責樂視影業,稱其在宣傳中拿掉了自己作為導演的署名,從樂視的回應來看,他們此舉主要是擔心後續的賣座問題。
郭敬明的商業建立在自己的聲名之上、粉絲之上,建立在一個必須以原創為基本準則的“作家、導演”之上,這就使得他很難做一個純粹的商人,他需要像明星一樣經營自己,推他的青春係列。他是個優秀的炮製者、操盤者,卻往往又以創作者的身份示人,但創作史又有汙點,這就是矛盾的。郭敬明有四千萬粉絲,很難想象一個擁護者如此之多的人會說出“是不是隻要有郭敬明,你們就不看”,可見這粉絲帝國已成頹勢。
郭敬明三個字曾經看起來就像是一種賜福,這三個字代表著流量、票房、銷量以及大筆的金錢,而現在看起來則更像是一種詛咒,抄襲、拜金和差評,如今又添了“性侵”。曾經維係於形象與名聲的粉絲經濟在這種侵蝕下,還能堅持多久?
畢竟,在目前看來,他的堅持就決定了他的文娛帝國是否屹立不倒。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
文化產業研究所
中國文化產業價值分享平台
見識•態度•深度
交流/報道/約稿/谘詢/合作
報名•在職研究生
2017北京大學 文化產業專業
點我查看
最後更新:2017-08-27 23:07:55
上一篇:
謝娜素顏讓人驚豔,肚腩微起疑似懷孕
下一篇:
盤點:郭敬明的親密合影,最尷尬的不是被親臉的範冰冰,而是她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