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1299元/瓶的堅守價不變 茅台稱45天內投放4500噸白酒

貴州茅台鬧“酒荒”已經有一段時日了。

為了保證天天有酒供應,貴州茅台全國17省市經銷商加入到“限酒限量”活動,每家每個銷售網點保證有18瓶茅台酒銷售,然而,在上海仍然曝出大麵積斷貨近20天的消息,茅台酒成了“稀有品”並被資本市場及更多的消費者所關注。

鐵腕控價,堅守1299元/瓶的價格線不變,是茅台高管層今年的承諾,如今看來,茅台在鐵腕控價方麵遇到了一些挑戰。麵對專賣店門口排長隊購買茅台酒的景象,給茅台徒增了新的“憂愁”。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針對市場缺貨一事,采訪茅台相關人士,其表示,中秋國慶前45天內計劃投放的至少4500噸茅台酒已於8月15日開始發貨,相信市場會得到一些緩解。

首批150噸茅台酒已發貨

眾所周知,每年的中秋國慶“雙節”對於白酒行業來說,是傳統意義上的銷售旺季。而今年,一線白酒貴州茅台和五糧液市場普遍缺貨,貨源緊缺價格飆漲,53度飛天茅台酒在茅台自營店和專賣店以外的渠道貨架上已經貼上了1600元/瓶的價格標簽。而五糧液的市場價也接近千元,多數商超標價969元/瓶。

漲價成為高端白酒上半年的真實表現,茅台實施限價政策卻越限越高(指商超煙酒店渠道),而五糧液價格穩步回升接近曆史最好水平。按照五糧液實施的“優中選優”政策,未來五糧液的稀缺性也會逐步在市場上體現出來。

時下,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傳統的白酒市場,茅台鬧“酒荒”的聲音越來越多,如何把控這一局麵,成為擺在茅台麵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茅台承諾45天內投放市場至少4500噸酒的時間是從8月15日至9月30日,麵對市場上大麵積缺貨,茅台首批發貨量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貴州茅台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天(8月15日)已經發出150噸茅台酒。

對於上海市場大麵積缺貨一事,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現在開始,廠裏每天都發貨,市場上缺酒現象近期會逐漸緩解。

事實上,在北京地區,《證券日報》記者8月13日以消費者的身份對茅台公布的70家銷售網點中的部分網點進行過電話谘詢買酒,在20多家銷售網點中,除了2家銷售網點沒有飛天茅台酒(僅有53度五星茅台酒)外,其他網點都表示有茅台酒銷售,隻是每天僅有18瓶茅台酒可以銷售。

而據茅台上述負責人表示,茅台自營店每天大約有60瓶茅台酒可以銷售,大的經銷商每天約35瓶茅台酒銷售,一般的銷售網點每天銷售18瓶酒。

如今,從北京地區發起的限價限量活動,已經蔓延至全國17個省市,多家茅台經銷商願意維護1299元/瓶的市場零售價。

值得一提的是,一瓶53度500ml的飛天茅台酒的出廠價為819元,而市場零售價1299元,一瓶酒有480元的渠道利潤,雖然在銷售渠道上層級不同,利潤也不相同,但是,480元一瓶的利潤相比其他商品來說,也是非常可觀的。

雙節發貨量大增

事實上,經過4年多的行業調整,高端白酒今年備受消費者寵愛,量價齊升讓酒企及酒商都獲益頗豐。而在這一輪高端白酒的漲價潮中,貴州茅台及五糧液毫無疑問是行業的引領者。

如今,高端白酒漲聲一片,茅台成為“搶手貨”,被投資者及消費者追捧。

在資本市場上,貴州茅台股價近2天內在500元/股上下浮動,成為A股資本市場中唯一每股破500元的股票。在傳統渠道上,每天在茅台專賣店門口排隊買酒成為一種風景線,但在茅台人看來,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場景。

麵對市場上“搶貨”行為,貴州茅台相關人士在與記者的討論中這樣描述,在消費升級下,帶動了一大批消費茅台酒的人群,茅台酒在商務消費及高端人群中的消費比例在逐年提升,但是,白酒並不是生活必須消費品,渠道上大麵積缺貨並不是所有的酒都被消費了,而是有炒家操作,欲借此獲利。

正是看透了這一點,茅台開啟了反黃牛行動,在電商渠道端,茅台與阿裏雲及京東開始研究反黃牛軟件,而在線下渠道端,茅台經銷商們聯合搞“限量限價”活動,堅守1299元/瓶的價格底線,試圖抵製市場上(超商及煙酒店)1600元/瓶的茅台酒價格。同時,公司增加產能,逐步加大市場投放量來緩解“酒荒”。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從8月15日至9月30日,茅台承諾的至少投放4500噸茅台酒,如果按照每天150噸左右發貨量計算,此次國慶中秋雙節前,其投放量不止4500噸,而會遠遠超過這個數量。

茅台上述人員也對記者表示,今年雙節投放量遠高於往年同期,與去年同期相比預計將高出40%。

北京一家茅台專賣店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如果不是現在著急買酒,等過了國慶節,限量活動就結束,那時候再買也不遲。

同樣,在上述茅台負責人看來,此次加大投放量後,市場上缺酒的現象將得到緩解。

(原標題:鐵腕控價 1299元/瓶的堅守價不變 茅台稱45天內投放4500噸白酒)

最後更新:2017-08-16 09:02:34

  上一篇:go 央行旗下媒體:防風險需要高度重視公司治理
  下一篇:go 中國聯通在香港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