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
搜狐
華大基因高位震蕩 華泰證券三家營業部拋售

華大基因今日高位震蕩,盤中股價創新高,隨即衝高回落,換手率高達50%。
盤後數據顯示,昨日搶籌的華泰證券三家營業部今日現身賣出席位。華泰證券南通如東人民路營業部賣出6490萬元,華泰證券上海分公司賣出6253萬元,深圳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營業部買入2494萬元同時賣出6156萬元。買入方麵,中銀國際重慶江北營業部買入1.07億元,國聯證券無錫五愛北路營業部買入4536萬元。
【延伸閱讀】
華大基因19漲停板突破百元 “高精尖”爭議引估值博弈
8月9日,華大基因(300676.SZ)在收獲其上市之後的第19個漲停板,當日股價終於突破百元大關達109.18元/股,市值到達437億元,大幅領先同行業貝瑞和康即ST天儀(000710.SZ)和達安基因(002030.SZ)。
不過,在經曆了18個一字板漲停之後,該股主力資金在今日早盤中已有“出貨”跡象,僅僅在早盤中,其換手率便達到50%,全天換手率更達到68.32%,成交量近10億元。
有私募基金經理認為,“一字板”被打開表示部分投資者“落袋為安”的情緒正在升溫,而再次封板則表明主力吸籌抬價的“野心”仍然存在。
二級市場上的華大基因的“多”、“空”博弈正陷入白熱化。
從目前公司近兩年來歸屬淨利潤近27%的增長速度來看,時下的124倍市盈率確實已經不低,即使疊加概念的溢價因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位券商人士認為,目前華大的估值應該在50倍市盈率的範圍最科學。
大股東身家超百億
比起已借殼ST天儀上市的貝瑞和康和達安基因,2017年7月14日上市的華大基因算是A股基因檢測領域姍姍來遲的一員,而後來者上市後連續19個漲停實屬“瘋狂”,也創下了近期新股連板的記錄。Choice數據顯示,進入2017年,新股上市後“一字板”漲停打開速度加快,平均為9個板。
在經曆瘋狂連板之後,即使對比之前其上市伊始由西南證券給出94.4元/股的最高預測價,時下的華大基因已超此預期近16個百分點。對比總市值147億的達安基因,總市值437億的華大基因已是目前行業內的“超巨”。
顯然,該股這19個交易日的“聚富效應”已十分明顯。盡管董事長汪建對市值成長的熱衷並不感冒,但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間接持有1.49億股的他,按8月9日109.18元/股收盤價計算,身家已逾162億元。
市值盛宴下也令不少機構和個人享受到了打新帶來的豐厚回報。按網下投資者中一簽華大基因獲得500股新股計算,19個交易日的收益則至少在4.7萬元以上。
“我們參與了這隻股票的打新,幸運地中了5000股,準備開板後賣出。”8月7日,華南某私募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新股開板太快,C類戶打新僅存3%到4%的收益,類似華大的機遇實屬難得,但他坦言,目前漲幅太大,他準備打開後“落袋為安”。
爭議“高精尖”
股價翻倍,估值高企。截至8月9日,華大基因市盈率達到124倍,高於行業均值和創業板指的37倍市盈率。盡管企業盈利增速也在上升,但市場人士普遍對公司未來盈利的可持續性及估值含金量抱有怯意。
Choice數據顯示,華大基因近五年來的歸屬淨利潤呈現出波動中向上的態勢。2012年至2016年分別為8173.42萬、1.36億、2812.07萬、2.62億、3.33億。最近兩年的利潤增幅為26.93%。
以目前的盈利增速,市場態度已經略顯謹慎。
“目前100多倍的市盈率顯然是高估了。”8月7日,上海證券醫藥製造業分析師杜臻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企業成長性評估體係中,百倍PE項目的利潤增速至少也得翻一倍。而目前華大基因僅僅近三成的增長率。
“一般來說,疊加溢價因素後,淨利潤增速在20%到30%的公司維持50倍的市盈率最合適。” 杜臻雁坦言。
據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的掘金引擎目前的動力來源依舊主要是依靠“生育健康類服務”,這一股獨大的業務占其收入結構比重的54.28%,而複雜疾病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和藥物研發類服務則各占22.39%、19.23%、3.47%。倘公司一直依靠較為單一的業務體係運作,未能將其他業務條線做大做強,杜臻雁認為,這一“單核”的業務模式或將使企業未來可持續盈利的空間縮小。
曾對華大基因做過實地調研的華南某私募人士表示,雖然在許多投資者眼中,華大基金或屬於“高精尖”類企業,但實際上目前華大基因最大的尷尬卻在於核心技術的低門檻。他解釋說,華大的行業競爭力並非體現在技術上,而是目前廣泛的客戶基礎,但他坦言,起步早也意味著投入成本較高,隨著設備成本的下降,已有份額被後來者搶食的風險非常高。
此外,記者發現,華大基因目前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來自政府補貼。8月4日,華大基因對外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記載,最近三年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 1759.27萬元、2098.16萬元和3441.25萬元,占各期利潤總額的比例為23.49%、6.47%和8.40%。前私募人士指出,如果未來各級政府補貼政策發生變化,導致公司不能繼續享受財政補助,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盈利水平。
8月7日,固利資本投決委員會主席黃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華大基因,他的定位是新股,參與打新獲取收益尚可,但作為價值投資的標的,他認為優勢並不明顯。“雖然業績看起來不錯,行業依附於基因產業,但不是高精尖技術,對資金的吸引力不大。”
不過,也有部分公募基金經理認為,估值隻是評價個股的一點,橫向對比看,整個基因行業的公司估值都不低,而對於華大基因這樣能夠在利潤上有體現,且屬於稀缺標的的品種應該重視。(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最後更新:2017-08-10 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