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央行徐忠:堅決打擊披著數字普惠金融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動

先進技術在促進普惠金融乃至整個金融業發展的同時,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詐騙者打著普惠金融的旗號,提供虛假收益的理財產品。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領域非法集資與金融詐騙事件時有發生。

“要平衡好創新和監管關係,引導普惠金融規範發展。堅決打擊披著數字普惠金融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動。”在9月21日“中非數字普惠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

徐忠表示,隨著金融科技在我國率先獲得迅勐發展,更多更好的信用信息處理技術和低成本金融服務拓展方式不斷湧現,數字技術為普惠金融傳統難題提供了全新的充滿潛力的解決方案,但也存在不少懸而未解的問題,許多新的問題亟須進行深入的實踐歸納和理論總結。

他指出,從當前看,數字普惠金融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福利,也帶來資本的競相追逐,但大量普通金融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還比較薄弱,還存在監管空白或薄弱環節,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徐忠表示,普惠理念和數字技術都不會改變金融的本質,要重視改善數字普惠金融可能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

他還表示,應從供給側推進金融機構改革,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弱勢群體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注重普惠金融發展形式的多樣化,線上線下相結合,傳統金融、數字金融相結合,不搞千篇一律。

除此以外,全球都麵臨技術發展迅速而數據保護不足的問題,個人隱私信息泄露重大案件頻發。徐忠認為,要利用數字金融發展普惠金融,首先要能保障數據主體的保密權,以及獲取、利用、支配其信息的權利,允許或者不允許他人獲悉或者使用自己信息的權利。

而針對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大量“長尾人群”的特征,徐忠指出,要特別注重保護消費者權益,建立負責任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消費者保護製度。在分業監管背景下,各數字金融業態的歸口監管部門,應負責建立各自消費者投訴、受理、處置機製,落實服務標準規範。

麵對數字金融風險傳播速度快、範圍廣、隱蔽性強等特點,徐忠表示,“加強基礎監管製度建設,補齊監管短板。”

他認為,在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防範上,加快健全有效的基礎監管製度,加強綜合監管、協調監管、功能監管。同時加大監管技術創新力度,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豐富監管信息,完善監管手段、改善監管方式,努力提升數字金融監管有效性。

最後更新:2017-09-21 21:32:47

  上一篇:go 4.99%裏的小九九:增減持頻現壓線操作 真就差那千把塊?
  下一篇:go 深交所持續開展深港通常態化路演 推進跨境資本市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