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高考作文預測:善於取舍 才能輕裝上路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最先提出“斷舍離”生活概念的是日本雜物管理谘詢師山下英子。她將瑜伽中的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這種放棄心中執念的理念提煉成“斷舍離”,運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頓、人際關係、思考等各個方麵。她認為,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整理術,特別是收納術,都是在物品數量不減少的基礎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空間、勞力、精力來整理。而“斷舍離”是從根本上反思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對物品進行簡化、取舍,為人們省出整理的時間、空間、勞力和精力,它不僅是一種高效能的整理術,更是一種令人生清爽、輕裝上路的哲學境界。

  閱讀上麵這些話,你產生了哪些感想?受到了怎樣的啟發?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作文。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文體不限,不得宿構,不得脫離材料的中心和含意的範圍。

  善於取舍 才能輕裝上路

  日本雜物管理谘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概念,道出了人們自身與物品關係。讓人們從而對物品進行簡化、取舍,從而節省出了大量的時間、空間和精力,從而達到高效能的管理水平。所以說:不管做什麼事情,隻有善於取舍,才能卸掉抱負,輕裝上路。

  善於取舍,輕裝上路,體現出決絕的果斷。是的,有時候這種善於取舍的果斷,成就了人生的功名。秦朝末年,烽火四起,農民起義似如星火燎原之勢,燃遍了大半個大秦的江山。然而,麵對仍舊強大的秦軍,許多農民起義軍仍無力對抗。公元前201年,趙軍被圍於巨鹿,各路諸侯雖前來救援,但麵對四十萬秦軍,許多諸侯隻能望“軍”興歎。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深深懂得,不以死戰的決心和行動,消滅秦軍主力,這場轟轟烈烈的反秦戰爭會毀於一旦,舍我其誰?於是項羽項羽率領五萬楚軍,破釜沉舟,誓與秦軍死戰,舍棄退路尋出路的決絕果斷之心,使楚軍將士舍生忘死,所向披靡,最終使秦名將章邯投降。因此,正是拋棄私信雜念,在追夢與成功的道路上更加執著,成就了他滅秦戰爭的巨大功績。

  善於取舍,輕裝上路,彰顯運籌帷幄智慧,這種智慧為人們在成功的道路上提供了捷徑……西漢之初,匈奴不斷入侵邊疆,名將霍去病在探知匈奴營地後,舍棄重甲與步兵,隻用兩萬輕騎,深入大漠八千裏,直到匈奴老巢,生擒單於,勒石班師,成就封侯的功業。無獨有偶,日本豐臣時代,大名石田三成拋棄大船直運物資進入朝鮮的做法,而采用大小船兼顧,半途卸貨的方式,使物資運輸效率大大提升,保障海外作戰軍隊充足給養。使日軍最大程度減少傷亡,而取得勝利。正是這些善於運用取舍的智慧使得霍去病、石田三成等人能揚名千古。可見,取舍是舍小取大的智慧,敢於拋棄看似有用的東西,從而卸掉抱負,輕裝前進,為贏得成功創造了便捷的條件。

  善於取舍,輕裝上路,蘊含一種哲學境界。人生正是通過物與我之間輕重優劣的比較,然後放棄物欲煩惱,消散雜念,執著於淡薄明誌的人生境界。蘇軾在逆境中,主動放棄那些世俗功利的雜念,用道家思想調整著自己,換得了“一蓑風雨任平生”的境界,得出了“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來消弭“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執念,範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歎亦如此。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舍小取大,放棄大城市,占領兩廂,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法,使東北的國民黨軍陷入包圍,消滅有生力量,從而獲得了戰場上的主動。那麼,人生抑或有諸多不如意,應放下包袱,輕裝上路,會擁有不同的心境,才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取精去糟,輕裝上路是一種決絕和智慧,更是一種哲學思想,注重選擇,果斷放棄,遠離“蝜蝂”般的貪欲,就會卸掉負擔,輕裝上路,迎接那美好的未來。

  推薦課程:新東方高考語文係列培訓

  (責任編輯:譚雪瑞)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32

  上一篇:go 俞敏洪:經曆風雨 共同努力
  下一篇:go 2017北京3+2中高職銜接招生政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