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直麵挑戰利用外資重質提效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研究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問題。專家表示,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國際經濟利益博弈的格局下,我國利用外資的國內和國際環境都發生了變化,但利用外資的相對優勢依然明顯,利用外資步入了重質提效的新階段,將更加注重高端技術引入。

利用外資步入新階段

多位專家表示,從中國利用外資的縱向曆史來看,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中國正處於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型升級進程中,相應地,積極吸引外商投資步入了重質提效的新階段。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分析,過去吸引外資一方麵是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優惠政策多,外資有很多實惠;另一方麵,我國有許多尚未開拓的市場,並且在從貿易小國向貿易大國轉變的過程中,有很多市場機會,外資也想利用這樣的機會。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吸引外資步入了新的階段。白明表示,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在上漲。以前外資享受超國民待遇,但隨著法製化建設的推進,現在內外資平等對待。我國對節能環保越來越重視,高耗能和高汙染的產業不允許進入。我國正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升級,低端產業的外資也不受歡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以前我國因為缺少資金和外匯缺口而引進外資,現在外資能帶來的市場機會和技術管理經驗則是我們更看重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前所長陳鳳英表示,不論是“中國製造2025”還是做大服務貿易,都應有外資的參與,這是全球化經濟中的規律。因此,現在進入我國的外資應是中高端外資。

麵臨“夾板”式挑戰

從國際市場競爭的橫向比較分析,我國營商環境對外資吸引力發生了變化,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總體上,我國依然是最受外商投資喜愛的目的國之一。

白明認為,我國目前的引資麵臨“夾板”式挑戰:就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言,勞動力成本顯然不如越南、柬埔寨、印尼這些國家有優勢;在高端產業方麵,美國的製造業對我們形成了阻擋。

我國對外資吸引力的變化不僅有生產要素成本、優惠政策和國際貿易地位等方麵發生變化的原因,也與發達國家、周邊發展中國家的政策、營商環境的變化大有關係。比如,美國此前提出再工業化計劃,積極鼓勵資本回流。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葛順奇說,美國由於產業轉移過多,因此當經濟受到影響、就業率受到挑戰時就會出台很多政策措施,希望本土企業回流,同時采取一係列激勵措施吸引其他國家的投資。

盡管如此,我國對外資仍充滿吸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中國一直是外商投資企業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從美商會、歐盟商會等調查結果看,大量跨國企業一直把中國作為自己未來投資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同時,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需求體係。陳鳳英表示,在人才、前景和貿易循環等方麵,中國也仍是外資進入的“樂土”。人才方麵,中國幾百萬大學生的規模是其他國家並不完全具備的條件,很多公司將研發基地設在中國,而把生產基地設在東南亞。此外,中國貿易循環的規模和效率已是世界一流,周轉期短、倉儲成本低。

完善政策優化環境

陳鳳英表示,從2015年負麵清單政策中有一條專門對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製定規則,到今年初允許外資參加“中國製造2025”的研發,再到今年中央多次會議提到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問題,一係列舉措無疑是在重申政策和表明態度。過去我們的研發項目不對外開放,現在我們進一步開放,可見中國是真心誠意想引入外資。

對於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引進外資的五大舉措,白明表示,在全國推行已在自貿試驗區試行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實際上是擴大了外資的準入範圍,最大限度地讓外商找到機會;在稅收方麵給予外資更多便利是為了解決外資的周轉問題,鼓勵外資企業留在中國再投資;簡化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擴大外國人才簽證發放範圍和延長有效期是為了留住人才,解決外國人才基本的工作生活條件,留住人的背後是留住投資。

關於如何長期加大外資引進力度,葛順奇認為,盡管負麵清單在自貿試驗區已經推出四版,限製範圍不斷縮小,但仍需進一步開放。準入後迫切需要給予外資企業完全的國民待遇。

除重視招商引資外,白明強調,在手外資也要用好。既要重視增量,更要重視存量。

(原標題:直麵挑戰利用外資重質提效)

最後更新:2017-08-05 08:36:39

  上一篇:go 險資持股新動向曝光
  下一篇:go 基金業協會: 建設一個有社會擔當的現代資產管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