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搜狐
銀行業協會:同業業務增速將放緩
中國銀行業協會4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稱,受監管規範和引導等因素影響,買入返售等同業業務增速料趨勢性放緩,應收款項投資可能繼續收縮。
在《報告》發布會上,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2017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壓力猶存,不良貸款壓力可能繼續小幅上升;商業銀行將不斷提升信貸資產管理能力,摸清風險底數,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確保整體信用風險可控。
非信貸資產業務空間廣闊
《報告》顯示,2016年上市銀行非信貸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6.41%,在總資產中的占比平均為36.2%。中小銀行非信貸資產業務增速明顯快於大型商業銀行,占比相對較高。投資類業務保持較快增長,占比穩步提高。買入返售業務增速總體放緩,占比持續下降。2017年,商業銀行非信貸資產業務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報告》指出,已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企業抽樣結果主要呈現出三方麵特點:一是銀行對企業的選擇以股權融資的初始階段為主;二是銀行針對初創期科技企業進行了信貸機製創新,突破了傳統信貸業務對盈利指標的約束;三是獲得投貸聯動融資服務的企業有較好發展動力,各項經營指標與財務指標均有較大幅度改進,資產負債結構得到一定優化。
監管推動表外業務模式重塑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提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餘額253.52萬億元,相當於表內總資產規模的109.16%”,引發部分投資者關注和擔憂。
《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7)》認為,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有助於監管部門逐步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較好地實現控製總量的目標,體現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意圖。而對於表外理財業務本身來說,調整有助於促進銀行提高表外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意識,規範業務發展模式,推動表外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本質。
《報告》指出,新發布的《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與原版本相比,新指引有較大幅度升級,在進一步完善銀行表外業務內涵的同時,對治理架構、銀行內部各業務部門的職責分工、風險管理等方麵提出了更詳細的要求,將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模式產生較大影響。雖然推動表外業務發展是“新常態”下銀行提高盈利能力,促進業務轉型的重點之一,但隨著對表外業務監管要求的不斷提高,未來一段時間強化業務管理、加強風險控製將成為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管理的重心。
(原標題:銀行業協會:同業業務增速將放緩)
最後更新:2017-08-07 08: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