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搜狐
專家:建立實質審核與形式審查並重的“雙重注冊製”
近期A股市場經曆了深度結構性調整,唿籲IPO緩發甚至暫停的聲音不絕於耳。這種估值重估的背後,隱含了投資者對IPO常態化就是“事實上的注冊製”的擔憂。
這種擔憂源於注冊製的“被妖魔化”。前期,我們對注冊製的定位並不明晰,對注冊製的表述強調信息披露質量、新股發行不對股票的價值和投資者的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
實踐表明,這樣的表述容易引起投資者誤解。在部分投資者心目中,注冊製就是新股發行不再進行實質審核,隻需形式審查。更有專家和媒體輿論宣揚注冊製將導致估值體係崩潰。
筆者認為,我們的注冊製應充分考慮國情和A股發育階段,探索建立實質審核與形式審查並重的“雙重注冊製”,並給予這種“雙重注冊製”相當長時間的過渡期,實現平穩過渡。
“雙重注冊製”應由滬深交易所牽頭各省、市、自治區證監局進行IPO實質審核,證監會負責形式審查。各省、市、自治區證監局進行IPO實質審核的範圍,包含信息披露質量、持續盈利能力、規範運行等方麵。在開始階段,可將目前證監會IPO審查階段的工作下放,發審會環節維持不變,IPO的最終決定權還在證監會發審委,兩大交易所和各地證監局主要負責IPO審查,等時機成熟後逐漸過渡。
兩大交易所和各地證監局對IPO的實質審查,應特別重視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嚴防企業欺詐發行、虛假披露等“帶病過會”行為,嚴查業績操控、粉飾業績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IPO財務核查是抽查,抽查是20抽1,抽中的概率隻有5%。IPO抽查的低概率,難免還有企業心存僥幸。從這個意義上說,由滬深交易所牽頭各地證監局對IPO進行實質審核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財務指標的全麵檢查。
“雙重注冊製”在成熟市場並不鮮見。美國本土公司在美國境內IPO,一般須在聯邦與州兩個層麵同時注冊。聯邦注冊以信息披露為主,聯邦證券監管權限受到嚴格限定。而各州證券發行實行實質審核,控製證券的投資風險。美國各州審核的內容主要包括承銷發行費用、發行價格、股息發放情況等。
為避免引起投資者誤解、影響市場穩定,我們應該將IPO注冊製表述為“雙重注冊製”,旗幟鮮明地宣傳注冊製是實質審核與形式審查並重的。讓投資者明白,實行“雙重注冊製”會更加嚴格審查公司的財務數據真實性,以全麵的實質審核做好IPO“守門人”的角色 ,將欺詐上市者擋在IPO大門之外。
(作者係資深市場觀察人士)
(原標題:注冊製應實質審核 與形式審查並重)
最後更新:2017-06-29 08: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