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0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布在即 這些上市公司已經布局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深度學習、腦科學的技術突破,人類正在邁向智能時代。

記者20日獲悉,科技部已經完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起草工作,這將是中國首個麵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智尊保董事長楊華軍接受中國證券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支持、資金支持、技術積累、市場空間都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中國在這些方麵具有優勢。在即將開始的智能時代,中國企業將大有可為。

主管部門將長周期支持AI技術

人工智能,被公認為是當前最具戰略性挑戰性的前沿技術領域,有可能開啟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變革和深遠影響。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麵臨重大發展機遇,部分應用領域與世界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加快發展需要政府企業深度合作,加強產研融合,推動數據開放,積極營造加快人工智能發展的良好生態。

為此,科技部製定了促進中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規劃,預計將在近期發布。

據悉,該規劃將要求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突破人工智能基礎前沿領域的技術,力爭取得更多的早期收獲。

記者了解到,多年來,科技部通過“863”、“973”等一係列科技支撐計劃,支持了智能計算機係統、智能機器人、自動信息處理技術的進步發展;下一步,將在深度學習關鍵技術、跨界融合的信息技術、人機協同的操作和控製、群體智能和開放研究方麵下力氣。

規劃還要求,加快人工智能的成果向應用轉化。

業內人士認為,教育、醫療、公共安全等領域,將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

此外,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傑介紹說,“十三五”期間,老齡化問題凸顯。人工智能應該在老年殘障人士的行為輔助、個性化護理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他認為,這方麵的市場空間很大,“目前,世界上40%左右的智能假肢,都是中國人買的。德國有一款50多萬的智能假肢,70%的銷量是中國人貢獻的。”

記者還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將長周期支持和引導相關技術、產業和應用的發展,結合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工作,統籌人工智能軟硬件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加強標準化工作,組織編製人工智能發展的白皮書和產業生態地圖,引導社會圍繞重點領域加大投入。

中國有機會走在世界前列

隨著頂層設計框架的搭建完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望在政策支持下持續提速。

楊華軍認為,政策支持、資金支持、技術積累、市場空間都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在這些方麵,中國公司是有優勢的。

“近年來,主管部門重視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企業的發展環境和資金保障都要優於國外。”

過去,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積累中,國外確實要領先國內,諸如激光雷達、慣導等重要感知設備;機器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等。但是不久前,智尊保發布的無人觀光車擁有多項技術,將打破國內企業技術上落後的局麵,推動國內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

楊華軍還說,中國有將近14億人口的龐大人口基數,人工智能的市場空間巨大,非常有利於產品推廣,使企業敢於投入研發。

上市公司已經成為細分領域翹楚

隨著技術發展、政策完善,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到追逐人工智能的賽道上。其中,一些上市公司已取得了突出成績。

在人工智能的聽覺領域,科大訊飛已占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公司。

目前,訊飛開放平台全麵開放業界最領先的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喚醒、人臉識別、麥克風陣列等10多項核心能力,旨在構建全新移動互聯網語音及交互生態。

在人工智能的視覺領域,佳都科技已經掌握動態人臉識別核心算法,該技術突破了靜態人臉識別的限製,人臉識別準確率從20%提升到了70%以上。與此同時,以動態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的“視頻雲+大數據”平台形成了實戰能力。

在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保千裏深耕汽車視像領域多年,擁有“毫米波雷達技術+車規級智能駕駛平台技術+車內以太網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保千裏聘請了中國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為公司首席科學家,使公司研發優勢進一步放大。另外,保千裏在2016年9月入股創新工場,利用創新工場在人工智能方麵的技術和資源,加強技術、人才交流和共享,推進自身戰略布局。

還有更多的上市公司主動擁抱人工智能。

東方明珠6月12日公告稱,公司與微軟(中國)及微軟亞太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推進智能雲及人工智能新技術研發及媒體行業應用的技術合作。根據公告,東方明珠擬采用微軟AI技術和Azure智能雲平台打造智能家庭互娛平台及終端,並建設同一用戶管理平台。

熙菱信息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人工智能目前對安防行業的影響非常大,公司與國內人工智能頂級公司進行接觸合作,將自身打造成為公共安全領域實戰應用專家,積極參與安防新局麵。

最後更新:2017-07-20 10:59:34

  上一篇:go 隔夜shibor報2.7534% 上漲3.14個基點
  下一篇:go 外匯局:外匯供求趨平衡 推動外儲餘額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