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9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監管叫停ICO背麵:半年“非法”融資26億

“說叫停就叫停,我們手裏這些幣怎麼辦?”一位參與ICO項目的投資者阿達(化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這些天以來,在各個ICO相關的項目群裏,不安與躁動的氛圍正在彌漫。引發不安的主要原因,是9月4日下午央行等七部門發布的公告,其中明確表示,將ICO界定為“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監管大棒落定,且比市場預期要嚴格得多,直接終結了整個行業,這讓ICO的投資者始料未及。

“這次的公告隻是個綱領性的東西,還有更多細節需要規範,比如如何退出、如何處理手中的幣等。”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

而除了投資者之外,焦慮的還有眾多ICO二級交易平台,它們紛紛麵臨關停和轉型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監管政策,並不涉及比特幣。但受此牽連,比特幣這幾日應聲下跌。根據OKCoin幣行數據顯示,9月2日,比特幣曾達最高價格32214元,而9月7日早間,比特幣價格為28890元,跌幅超10%。

OKCoin幣行分析人士認為,比特幣價格受多重因素影響,監管辦法是針對ICO代幣市場的,很多沒有實質性產品的項目代幣價格可能發生大跌,但對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等數字加密代幣市場的直接影響不大,即使有也是短期影響。

交易平台轉戰海外?

ICO,全稱Initial Coin Offering,改編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一詞,隻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

投資者在賭的是,認購的代幣(指企業發行ICO所使用的虛擬幣)能夠登陸交易市場並會升值。新型數字資產升值與否,取決於ICO項目的應用前景。ICO發起者會發布一個技術白皮書,闡釋其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眾籌獲得的數字貨幣將投入到該技術的後續研發中。

據薛洪言介紹,2016年以前,ICO被局限於一個小圈子內,這個圈子裏是區塊鏈擁護者、比特幣投資者和理想主義的理工男,他們懂區塊鏈,也認可區塊鏈的發展,圈子雖然小眾,卻相對健康。但在2016年下半年以後,事情變味了,因為ICO開始由小眾群體逐步滲透至大眾市場,月度融資額出現爆發式增長。

進入2017年以來,ICO現象迅速升溫。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事實上,新增ICO項目大多與區塊鏈開發毫無關係,甚至一些傳銷組織也乘虛而入。

“目前這些二級流通平台,使得ICO交易火爆。現在很多人不在乎團隊靠譜度,不在乎項目應用場景,代幣上市升值就轉手賣掉。在二級市場裏,有些ICO剛剛上市就被炒到了超高的價格。”一位幣圈人士對記者稱。

9月4日下午,央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有關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停止的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以及已完成的代幣發行融資項目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區塊鏈法律事務律師張烽表示,監管政策出台後,或許以後代幣發行、交易將設立門檻,實行資質管理,包括對交易所和代幣發行、交易,後續應該會有規範政策出台。

OKCoin幣行分析人士則認為,目前ICO的不健康發展和泡沫化嚴重的現象,讓不了解行業的投資者混淆了區塊鏈技術、加密數字代幣和ICO代幣的區別,也給投資者帶來認知和投資誤區。監管機構對於ICO的監管有利於數字資產行業更好的發展。

消息一出,各ICO交易平台均表示“積極擁抱監管”。

虛擬數字貨幣交易平台聚幣網發布告表示,深入貫徹落實有關部門的決策,下架部分交易品種;從即刻起停止“創新試驗區”品種交易,用戶可將該區的交易品種轉出至其他平台。

據了解,聚幣網此次被下線的ICO代幣均為近期上線的ICO項目代幣。被下架的ICO代幣包括量子鏈、玄鏈、基本幣、B-token、ICO幣、比原鏈、醫療鏈、投票鏈、UGtoken、鈦幣、Achain、知產幣等。

而在監管傳聞發酵的兩周內,上述代幣中的8種代幣,累計下跌超過90%。

此後,雲幣網也發布暫停交易的公告,稱正進行內部合規自查,自查期間暫停交易業務。

目前,有十餘家交易平台都相繼宣布暫停交易。

對於這些交易平台未來的出路,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海外市場或許是唯一的途徑。

“目前的文件並沒有擋住海外融資的渠道,有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作為通道,ICO項目得以繞過外匯管製。比如日本、英國、新加坡都是潛在的目的地。但是,這些國家對ICO的管製也並不寬鬆,甚至對風險的警惕性更高,所以想要出海並不容易。”上述業內人士稱。

代幣退出或忽略成本差異

交易平台尚有海外市場可去,但國內投資人手中的代幣,卻成了“燙手的山芋”。

根據9月4日的公告要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而在監管公告的大框架下,還需要更多細則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政策還需要更多的規範來細化退出這一塊。比如,沒有進入二級市場的幣可以按發行價退出,但是已經開始流通的怎麼辦?按發行價還是買入價(退出)?公司已經把錢花出去了怎麼辦?這些都需要文件進一步明確。”薛洪言稱。

記者谘詢一位ICO項目負責人,他表示會回購用戶手中的代幣,但是何時回收,如何回收,以何種價格回收,這位負責人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

據記者了解,ICO交易平台“幣安”日前宣布了關於超級天網ICO 退幣的公告。公告顯示,參與超級天網ICO的用戶將根據當時兌換比例原路退回對應資產。而以BNB(幣安幣)兌換SSN(超級天網代幣)的用戶,將采用ICO當日ETH(以太坊)的匯率標準,以1SSN=0.00002857 ETH返還用戶等額ETH.

另一家平台ICOAGE也公布了退幣方案,但僅限於相關ICO項目代幣尚未發放給ICOAGE的代幣部分。

“參與ICO但未發生交易的用戶,按照ICO比例進行退回;已發生交易及二級市場用戶,需等待監管部門進一步溝通後另行公告。”某ICO交易平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在融得比特幣和以太幣還留在發行人賬上的情況下,理論上不存在回購能力的問題。此時,若ICO代幣尚未進入二級市場流通,處理起來比較簡單,直接按照發行價回購即可。對於ICO代幣已經進入交易所流通的,考慮到一批ICO參與者已經套現離場,很多新的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中高價買入,投資者的購入成本差異很大,很難達成一個各方都滿意的回購方案。”薛洪言表示。

對於這樣的困境,薛洪言認為,最終的辦法可能是忽略成本的差異,直接以持有代幣數量的多少由項目發行方組織最終清算,後期高價買入的投資者也隻能承擔相應損失。而在發行人已經把融得的資產轉移或支出的情況下,或許隻能通過司法程序去解決問題。

(原標題:監管叫停ICO背麵:半年“非法”融資26億)

最後更新:2017-09-10 08:47:37

  上一篇:go 人民幣貶值壓力消失 央行調降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至0
  下一篇:go 共享單車押金難退頻現 專款專用實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