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90 返回首页    go 搜狐


“舆论”导致国企股转方案流产 海立股份回应疑问

海立股份(600619)日前决定终止控股权转让,公司于8月26日回复了上交所针对该交易的问询函,称终止该项交易的主要原因系“负面舆论施加的影响所致”。8月28日,证券时报记者联系海立股份,公司方面回应称“不清楚该舆论出处”。

海立股份于今年8月13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电气总公司)拟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共计约1.75亿股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22%,且该股转方案已报备上海市国资委,并获得国资委原则上同意,8月25日为受让方递交受让申请的截止日期。

但就在受让截止日前3天,8月22日晚海立股份发表公告称,终止本次股份转让交易,原因为电气总公司发来通知,认为本次以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转让股份的条件不成熟,为保证海立股份及其投资者利益,决定终止本次协议转让事宜。

海立股份终止股转行为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上交所要求海立股份说明短时间内终止股转的主要考虑、决策过程和所需履行的程序、对投资者预期的影响,并向上交所提供股权转让事项前后两次决策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供上交所进行交易核查。

在对问询函的回复中,海立股份称,由于股转方案公布后,外界出现了部分文章和观点对本次股转质疑,暗指存在国有资产利益定向输送嫌疑。且有舆论认为,本次股转低估了国有资产,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资产贱卖嫌疑,该舆论对本次股转方案推进形成较大压力,故取消了本次股转交易。

但海立股份并未对上述回应中提到的“舆论”进行具体介绍。证券时报记者以及部分投资者均未了解到相关“舆论”具体为何。

就此,证券时报记者致电海立股份,对方回应:“对于是从哪里发出来的负面舆论,具体请询问大股东上海电气总公司。”并且表示,不了解上述提及的“舆论”。

记者致电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董事办公室,但截至发稿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近日受益于联通混改,国企改革成为A股关注焦点,海立股份自7月31日宣布因重大事项紧急停牌,期间历经复牌、停牌。其股价在7月28日为9.94元/股,8月14日复牌后连续两日涨停板,至8月15日收盘价报12.02元。8月21日公司宣布再次停牌,当日最高涨至13.60元,收盘报12.93元。

在8月28日海立股份召开的投资者说明会上,部分投资者对公司快速终止重组表示不解。

另外,部分投资者要求海立股份对已接触的受让方进行公示。海立股份回应称,截至电气总公司公告终止前,公司未收到受让意向方意向文件。

(原标题:“舆论”导致国企股转方案流产 海立股份回应疑问)

最后更新:2017-08-29 00:32:21

  上一篇:go 欧元兑美元刷新两年半高位至1.1980
  下一篇:go 走上视频行业的老路 为音乐版权打得头破血流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