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劉士餘: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供給側改革應有之意

“伴隨著全麵深化改革的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展開,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展示出更加廣闊的前景。新的偉大時代唿喚一流的投行,也必將為投行的成長創造難得的機遇。”6月1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第六次會員大會上對券商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他認為數字最有說服力。五年來,證券行業的資本增長2.2倍,總資產增長2.7倍,服務企業完成股權融資6萬億元、債權融資15萬億元、並購重組交易3.5萬億元。這些數字反映出整個證券行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劉士餘強調,證券行業在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能力和自覺性等方麵正在不斷地增強。證券行業始終扮演著投資者與融資者之間、投資者與市場之間、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橋梁作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新的動能在不斷的提升,新的業態在不斷的發展壯大。

“我真誠地期盼,亦堅信,通過包括在座各位的證券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把握機遇,以舍我其誰的責任和擔當,建設富有中國製度特色、注入中國文化元素的世界一流投行。”他同時對券商未來的發展提出四點要求。

第一,希望專注主業,更好服務於創新驅動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意。證券公司要心無旁鶩做好主業,秉承發展新理念,始終服務於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當前要著力服務好“三去一降一補”這項突出任務與關鍵領域改革,促進更多的資源優化配置到實體經濟最需要的領域。真正履行勤勉盡責等責任,從源頭上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不能“隻薦不保”、一上了之。證券公司不能隻盯著承銷保薦,更要在並購重組、盤活存量上做文章,為國企國資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僵屍企業”的市場出清、創新催化等方麵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加快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

第二,希望主動作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金融服務與金融資源的競爭曆來是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之一,沒有一流的投行,哪有一流的國際競爭力。支持有條件的證券公司積極圍繞客戶“走出去”做好境內境外全流程的服務;支持有條件的證券公司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積極到沿線國家和地區布局設點,開展跨境業務,為實體企業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投融資服務。同時,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境外機構來華開展合作,逐步放寬市場準入,擴大市場互聯互通。

第三,希望創新發展,著力提升服務質量。

毫無疑問,沒有創新,證券行業就沒有活力。同時,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創新必須以合規經營和風險控製為前提,圍繞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來進行,不能打著創新的旗號規避內部管控與外部審慎監管。否則,最後必將導致“脫實向虛”、自娛自樂,引發風險。高質量的服務是證券經營機構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的基礎。證券經營機構始終要以“了解你的客戶”為原則,要以為你的客戶創造價值為宗旨,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企業投融資和居民財富管理的需求。

第四,希望守住底線,共同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各類證券經營機構必須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共同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穩定的市場環境。這方麵要靠大家一起行動,共同嗬護。證券公司不能光想著招攬客戶、收取傭金,要切實履行投資者保護的相應責任,還要識別好客戶,發現異常交易行為,要按照法律法規,該製止的要製止,該報告的要報告。同時,要約束好自己的員工,堅守職業操守,體現專業精神,為市場發展注入正能量。

劉士餘: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供給側改革應有之意

(原標題:劉士餘: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供給側改革應有之意)

最後更新:2017-06-19 06:01:27

  上一篇:go 社保基金時隔七年再選管理人 多家基金公司躍躍欲試
  下一篇:go 業績承諾差4200萬需補償1.6億 原股東曲線收回天神娛樂重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