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搜狐
潘建成:下半年改革及風險防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回升到6.9%,下半年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如何,可能麵臨哪些挑戰?政策取向如何?針對這些熱點話題,記者專訪了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他認為,GDP增速回升到6.9%,明顯好於預期。總體來看,下半年經濟將可能延續2012年以來的 L形態勢,經濟結構可望進一步優化。他認為,今年下半年的改革力度和風險防控力度,均可能進一步增大。
記者: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回升到6.9%,這是否符合市場預期?
潘建成: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回到6.9%,明顯好於預期。不過,我並不認為中國經濟從增速的角度看,從此又開始一輪上升周期。我依然支持去年5月9日人民日報采訪權威人士的那篇訪談的觀點,那就是“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走勢。這個L形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我認為下半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將可能延續2012年以來的L形態勢,結構不斷優化,經濟質量更高,也更健康。與此同時,改革的力度和風險防控力度可能會進一步增大。
自2016年起,中國經濟停止了增速下滑的步伐,今年上半年,國內GDP增速為6.9%,整個社會表現出欣慰的情緒,基本上認為這一數據處於好於預期、穩中向好的階段。這一數據變化實際來源於六大動力,包括房地產因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因素、進出口因素、工業從去庫存到補庫存因素、消費貢獻因素及產業結構升級因素。但在這些經濟增長動力的背後,也暗含著一些需要警惕的風險。
記者:如何從這六大經濟增長動力變化研判未來經濟走勢?
潘建成:一方麵,不斷增強的經濟增長新動能,可望成為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消費結構升級和產業結構升級的不斷拓展,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麵共同為經濟增添新鮮血液,抵禦傳統動能減弱帶來的壓力。
另一方麵,因為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尤其是貿易保護主義可能的衝擊,以及2016年人民幣貶值效應已經基本釋放,上半年進出口的高增長恐在未來很難延續。而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貢獻也可能會減弱。
比如說在房地產方麵,2016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十分活躍的行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麵的。既帶動了投資增長及關聯產業如鋼鐵、水泥、化工的增長,也促進了消費,比如建材、家電家具、裝修服務的較快增長。但是,盡管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加快了去庫存的進度,但動態的施工麵積依然很大,整體看相對於剛性需求來說未來的庫存壓力仍然不小,而當前房地產的投資需求甚至投機需求還是比較突出 。因此去年10月份以來全國很多城市加大了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目的就是要遏製可能集聚的風險。
從基礎設施投資看,今年以來超過20%的增長以及在全部投資中超過20%的占比,力度不亞於當年應對金融危機時的情況意味著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持續增強,。但由於基礎設施投資耗資巨大,回收周期很長,長期過快的增長恐會留下潛在的風險。
因此,綜合來看,從控製風險的角度看,中國經濟不會從此走出不斷增長加快的走勢,而是延續L形可能性更大。
記者:您提到了需要警惕一些風險,那是不是說風險防控方麵的力度還要加碼?
潘建成:由於今年上半年已實現6.9%的GDP增速,這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際過程中的更好監管提供了條件,為深化改革提供了更大的騰挪空間。所以下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風險防控程度可能會進一步升級。
據數據統計,2012年-2016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穩定維持在1300萬左右,就業相對穩定。也就是說,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行的背景下,就業依然能保持穩定,很大程度上因為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每年15-59歲的勞動人口減少300-500萬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應的經濟增長指標應該更多關注增量而不是增速,增量保持上升,就業就基本沒有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是一場馬拉鬆長跑,而不是百米衝刺的短跑。而要跑好馬拉鬆,初始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好節奏,調整好唿吸,有持續的新動能。短時間跑得太快,有出現因竭澤而漁而中途退場的風險。
(原標題:潘建成:下半年改革及風險防控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最後更新:2017-08-28 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