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
搜狐
“股神”巴菲特外匯投資及交易啟示!交易前輩的啟示錄需要我們刻骨銘心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用多介紹了。不過,他似乎跟外匯交易世界沒有什麼關聯,巴菲特以及他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都不是活躍的交易者。相反,他們累積財富的手段主要是收購潛力股或者整家公司,很多投資富豪也都這樣。很多交易者持有外匯的時間以分鍾來計算,而巴菲特則常常以十年為時間單位來持有資產。
甚至,巴菲特給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建議是,不要嚐試直接進行外匯或商品的投機活動。巴菲特偏愛長期持有盈利資產。這類資產不需要幹預,它們自身就可以不斷產生分紅、利息,並默默累積形成一大筆盈利。因此,將巴菲特的投資理論以及曆史長期投資方式適用到短期或中期外匯投機者身上,它的有效性可能會打折扣。
巴菲特依然用其價值投資的理念來解釋,“衍生性金融商品也像股票及債券一樣,常在價格與價值上出現離譜的偏差。因此,許多年來,伯克希爾在衍生性合約的簽訂,一向是具有選擇性的,在數量上不多,但有時金額卻很龐大。”
不過,巴菲特在外匯投資上的收益絕對不遜於其他大鱷。在2006和2007年中《致股東信中》分別披露了巴菲特的外匯投資情況。巴菲特從2002年開始就建立了大量的外匯頭寸,直至當年才全部清空。而這些外匯頭寸,為伯爾希克哈撒韋帶來了整整22億美元的利潤,其中僅歐元一項獲利就達8.39億美元。
但是,如果深入挖掘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包括它的結構、它的管理模式,我們就會發現,巴菲特和大多數明智的外匯投資者還是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存在:
杠杆比例
由於外匯的短期波動非常小,因此外匯交易者常使用較大的杠杆比例來放大盈利,當然這也可能帶來更多虧損。盡管巴菲特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投資者,他也會使用杠杆比例來促進盈利的增長。
在對伯克希爾·哈撒韋進行調研後發現,巴菲特在90年代曾使用過約1.6:1的杠杆比例。巴菲特的杠杆比例因持有成本低而使用更加高效。2011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以265億美元買下伯林頓北方聖塔菲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Corp.)77.5%的股權,同時失去了其AAA信用評級。而籌集收購的這筆巨款,伯克希爾·哈撒韋就利用了杠杆比例。
巴菲特和外匯交易者共同的地方在於:兩者都相當大膽,一旦出現有利機會時,兩者都會毫不猶豫的使用杠杆比例來最大化利益。
但是,外匯投資者其實不應將巴菲特作為杠杆比例是否恰當的標準。因為對於交易新手和粗心的投資者來說,無論杠杆比例多小,都可能引起他們不能負擔的虧損。
注重管理
巴菲特在收購了一家公司或者部分業務後,通常不會用自己的員工取代被收購公司的管理團隊。巴菲特曾表示,自己通常先假設收購對象的現有管理層長期不變,再預測這家公司的未來發展潛能。因此,在收購後他再不幹涉,即使對伯克希爾·哈撒韋也不會事必躬親。“如果他們需要我,那麼我一定不會買這家公司的股票。”
而這對外匯交易世界也很重要。巴菲特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在什麼樣的時機下,才可能願意將持有的所有美元兌換成另一種貨幣?而他的回答是:“可能是瑞郎危機發生的時候。”
他認為,一種貨幣的將來掌握在政府的手中,政府管理才是最關鍵的問題所在:發行貨幣的政府和央行等是否有能力和公信力執行可靠的貨幣政策?它們是否準備好為強勢貨幣政策所導致的低出口和高失業率等問題付出代價?支持某種貨幣政策是否隻是出於政治權利的考慮?
相對有形資產和黃金等,貨幣會隨著時間而不斷貶值,隻是不同國家的情況各有差異罷了。
多樣性和對衝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多年來從未參與過外匯投資,除了旗下可口可樂等跨國集團會涉及不同的外匯交易之外。而這自然就會出現內部對衝的流程。
2001年美元兌其它貨幣出現急速下跌,巴菲特首次將外匯納入他的投資組合中,他買入了大量外匯交易合約用以對衝風險。到200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持有約214億美元的外匯交易合約。到2012年終,其外匯交易合約已經非常少了,價值不超過200萬美元,而一年前還有1.56億美元。有人估計,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仍持有少量無法單方麵結束的外匯合約。
盡管如此,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都在盡量避免需要大量保證金的衍生品交易。巴菲特2012年曾向股東表示:“市場總是會超出你的意料之外。我們無意將伯克希爾置於突發的風險中,因為金融世界可能因為一條消息而瞬間處於不妙的境地。”
美國長期資金管理公司的教訓
美國長期資金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nt,LTCM)被認為是史上最大的對衝基金失敗案例。LTCM曾擁有兩個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LTCM的目標是在兩種不同市場之間進行套利,因為有些資產會因流動性不同而出現價格差異。LTCM買入過期國債(Off-the-run Treasuries),同時賣空當期國債(On-the-run Treasuries)。過期國債的流動性稍低於當期國債,而LTCM相信不同市場的價格終究會趨於一致。為了放大市場波動,LTCM采用了高杠杆比例進行交易。
最初一切運行良好,投資資金越來越多。而1998年成為一個轉折點。俄羅斯金融危機發生後,俄羅斯政府決定延長債務償還期。和LTCM的預想不同,過期國債和當期國債不僅沒有重合,反而拉大了差距。
最終,LTCM的巨額虧損讓大量債權人血本無歸。到最後美聯儲進行幹預,組織了14家國際銀行組成的財團注資並接管了LTCM,才使LTCM避免了倒閉的命運。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當時也是財團的成員之一。
LTCM的慘痛失敗也應當能警醒任何外匯投資者。應該說,LTCM的理論及預測從長期來看是正確的,點差最終縮小,過期國債和當期國債最終趨於一致。但是LTCM失敗的根源,就在於它所使用的過高杠杆比例、以及過度自信。
正如巴菲特此後的評價:“為了他們沒有而且不需要的盈利,他們賭上了當時持有而且需要的資金,這簡直太愚蠢了。”
來自沃倫·巴菲特的投資小建議:
不要賭上你無法承受失去的東西。
使用杠杆比例。但是不要濫用。不然它反過來會掏空你。
為意料之外的事做好準備。
要記住,在市場回歸理性之前,你很有可能會破產。
和可靠的對手方合作。
經常對你的投資組合進行壓力測試。
保持投資多樣化。
投資外匯,實則是在投資一國政府未來的可靠度和公信力。
所有貨幣都在貶值。
對政府形成正確的認知。
今天一早起來,看到一個不是很熟悉但聊過幾次的小夥伴給船長我的留言:船長,這兩天做了黃金空單,到昨晚徹底爆倉了,8000多美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看到這條留言,船長很難過,但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說安慰的話嗎?真的是廢話;說責備的話嗎?罵了也白罵,也不忍心再說他什麼了。
我翻了翻和這位小夥伴之前的聊天記錄,發現他上次和我聊天時就已經有了不少的虧損,而且每次都是逆勢加倉的策略,這次正是最後的爆發。
這讓船長我不禁想起了墨菲定律。
今天啊,船長就來和大家說說墨菲定律,也是作為給該交易者小夥伴的一個回複吧。
首先,什麼是墨菲定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神奇的定律,和吸引力法則其實有著很相似的地方。
墨菲定律:當事情有可能變壞的時候,發生的一定是最壞的結果!
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對於這個定律,比較形象的解釋就是:如果桌子上有一塊麵包,麵包的一麵有奶油。當麵包從桌子上跌落到名貴的地毯上的時候,一定是有奶油的那一麵向下。
用墨菲定律測驗一個交易者的基本素質是不是合格,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如果你現在有一個交易係統,這個係統在統計曆史數據的時候發現,你最多連續虧5次。那麼,在你實盤操作時,連續虧了5次以後,你應該如何操作?
如果你的回答是加大倉位操作,那麼,船長要"恭喜"你回答錯了。正確的結果是應該縮減倉位。也就是你首先應該降低虧損,先避開這次風險,再去開始掙錢。
投資人有兩個核心原則:
1、一定要控製虧損;
2、記住第一個原則,如有違背,按照第一個原則處理。
因此,任何時候,一旦你開始虧損了,那麼最好的策略就是降低倉位。繼續虧損,倉位繼續降低。隻有你開始盈利了,才能逐步加大倉位。
船長想說的是,這不僅僅是投資中需要遵守的原則,即使在生活中,也必須要遵守。
給大家舉個例子,最近有個朋友狀態很差,僅僅可以維持生活,為了掙生活費,需要花兩天不睡覺去幹個私活。人到了這個時候,其實就和投資出現了大額虧損一樣。我叮囑他,一定要幹完了活好好休息。終於把活幹完了以後,想獎勵自己,就和朋友去逛街,結果錢包被偷掉了……
很多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一般投資人出現虧損,一開始的時候還知道如何處理,但出現意外的虧損,超越了心理的承受限度,應該怎麼處理呢?
不理性的投資人經常會出現兩類行動,第一類就是被激發出來賭博的特性。
這個時候,往往會有兩個結果:有些人賭對了,因此,這個模式成為他心理上一定要做的模式。
但總有他賭錯的時候。如果是像外匯這樣的大杠杆交易,就基本被清洗出局了,就像給船長留言的這位小夥伴一樣。
第二類人的選擇是認虧出局。但如果這個時候認虧離開,你也失去了挽回的機會。
選擇離場不應該在虧損達到不可收拾的時候才考慮,一定要在風險可控範圍內作出決策。
那麼,正確的行動應該是什麼呢?應該是首先降低虧損的額度,並通過不斷地小額試探尋找盈利的機會。隻有在確定了自己還在盈利,並走上正軌的時候,才可以慢慢加倉,放大利潤。
好比船長的舍得交易體係,核心思維第一條:永遠做小止損大盈虧比的交易。
你交易的單子下進去之後,行情能不能走開,有多大利潤,是盈利出場還是虧損出場,這都是市場定的,不是交易者能定的,再牛的交易者也不可能定的了。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每次虧損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以小博大,每次以有限的小止損去博取可能的大利潤,生存第一、賺大賠小。
投資是時間的函數,也是個漫漫的長跑。因此並不是要你跑得如何快,而是如何跑完全程。
我們經常看到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盈利很高的交易者,巴菲特那個50年23%的投資收益水平,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全球做到能持續這個時間、這個成績的人似乎隻有這一個。
因此,如果你在1個月掙到了500%,並不能說一定成功,重要的是在"長跑"中同樣可以有穩定的收益。想做到這個穩定的收益,必須要遵守一個原則:
1、一定要控製虧損!
2、當有規律和這個原則相違背的時候,遵守控製虧損的原則。
就像墨菲定律說的那樣,如果你已經讓你的交易進行到了最壞的地步,那麼,最後的結局,大概率已經決定了你的滅亡!
1
交易定理六則
1、合理控製倉位。資本量分成5份,不在一次的交易中拿超過1/5的資本冒險。
2、保住本金,設立虧損線。強勢位置-7%,弱勢-5%保護交易。切忌讓贏利單變為虧損。
3、不輕換股,不過度交易。尤其在牛市中,熊市除外。
4、沿趨勢操作,順勢而為。如果根據走勢圖無法確立趨勢,堅決不參與交易
。
5、心存疑慮時退出,或猶豫不決時不買股票。
6、累積盈餘。當交易獲利一定比例或較為豐厚,把贏利或本金取出,以備不時之需。
2
操盤定理6則
1、選擇活躍的股票,避免介入成交稀少,運動緩慢的股票。
2、均攤風險。如果可以,選擇3-5支股票。避免所有資本集中一支或一個行業或一類股票上。分散投資。
3、不均分損失。交易最容易犯的低級錯誤,也是最糟糕的。
4、沒有好的理由,不要了結。不斷設立止贏線,保護利潤。
5、避免贏小虧大。不隨意更改或不更改交易下單時設立的虧損線。
6、不要因為失去耐心而賣出股票,也不要因為急不耐而買入股票。
3
交易計劃,計劃交易。
1、趨勢確立後再參與交易。不要因為股票低價而買入,高價而賣出。
2、謹慎加倉。選擇合適的機會加倉——等股票非常活躍並股價突破阻力並企穩後加倉。
3、避免在長期的成功或贏利後增加交易或加倉。
4、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沒有好的理由,就永遠不在市場中改變你的立場。在交易時,讓它處於某種或幾種好的理由,或根據某種明確的計劃;然後,不要因為沒有明確的趨勢變化跡象而離場。
---------END---------
匯說FTsay泛金融革命發起與引領者!
普及金融常識,掃除金融文盲!讓每個人更平等的參與金融市場是我們的使命!即使你生於貧困,也絕不能死於貧困!
我們堅信勵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資是生活的藝術,交易是一生的修行!願與你以投資交易為生,共同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歡迎關注公號:匯說FTsay 加我微信:huishuoftsay 拉你入夥 找到組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最後更新:2017-08-20 14:28:45
上一篇:
王者榮耀 諸葛亮大招調整變強還是弱?
下一篇:
馬雲李彥宏隔空論人工智能:靠技術還是靠數據?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