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M2指標意義下降 經濟增長須去“信貸依賴”

新近公布的7月主要經濟數據齊齊出現放緩。而這其中,M2增速的繼續下滑成為最受市場關注的焦點。7月M2同比增速達9.2%,增速分別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同比回落1.0個百分點。這也已經是M2連續7個月出現下跌 .

M2增速下滑是否應該擔心呢?

對此,央行在《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隨著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更加複雜,M2的可測性、可控性以及與經濟的相關性亦在下降,對其變化可不必過度關注。”

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經濟數據全麵回落無需太擔憂, 但經濟對信貸依賴度是否能趨勢性降低,從根本上或取決於供給側改革和包括關停僵屍企業在內的國企改革能否繼續推進。

無需恐慌的下滑

“雖然各國經濟都離不開M2增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M2內容已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由於貨幣改革與金融創新的原因,M2的內容得到了擴展,如影子銀行與委托貸款等已超出過去M2定義的範疇,由此這使得M2跟經濟的關係沒過去緊密。”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8月17日對記者表示。

現實是,盡管M2增速出現下滑,但7月新增社會融資額達到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415億元,增速為13.2%,超出市場預期。從結構上看,除了銀行貸款的增加,通過發行債券進行直接融資的途徑正在打開:7月企業債券融資從6月的減少209億元轉為增長2840億元,回升了將近3000億元。

這表明盡管有金融去杠杆的影響,但是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依然得到了有力的支撐。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薑超認為:“對7月M2增速的下滑無需恐慌,因為隻要央行堅定控製貨幣總量,推動金融去杠杆,M2增速的低增或將成為新常態,M2增速作為貨幣指標或逐漸失效。”

央行參事盛鬆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對整個社會流動性狀況的衡量,其準確性甚至可能超過M2。下半年貨幣政策或緊中趨緩, 而降準釋放的信號意義太濃,央行更樂於通過其他手段而非降準來達到增加貨幣投放的目的。

現實中也可以看到央行正在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維持穩定的貨幣政策基調。就在8月16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了1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13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鑒於當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投放1800億元,創下自今年6月7日以來的最高單日淨投放。

就在前一日,央行開展了1年期MLF操作3995億元,操作利率持平於3.20%。這是央行年內第十次開展MLF操作。這或旨在對衝逆回購與MLF,因為當日有1400億逆回購與2875億MLF到期。

這正如央行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所言,合理利用操作力度和開停節奏,“削峰填穀”熨平流動性波動。

經濟顯增長韌性

市場對於M2走勢的強烈關注,源於對帶上“緊箍”的貨幣政策下,以投資帶動的“穩增長”是否能持續的擔憂。

7月,主要經濟數據都出現一定的回落: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7月比6月增長0.61%。其中作為增長主力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也比1~6月回落0.2個百分點。

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預期10.8%,前值11%。在上半年突出的進出口領域,。按美元計價,中國7月出口同比增長7.2%,低於預期的11%,前值11.3%;進口同比增長11%,低於預期的18%,也低於前值17.2%。

“考慮到本輪全球經濟複蘇已經進入下半場,在複蘇的強度上不會繼續增強,因此對出口的拉動作用不會進一步提升。” 對於未來出口態勢,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記者如此分析。

那麼,7月經濟數據全麵回落有偶然因素還是趨勢性的走勢?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看來,有偶然成分,並不代表中長期趨勢。 在全球經濟回暖的背景下,全球和中國的資本開支都將趨於擴張。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然環比上漲,房地產市場“塌陷”可能性很小。工業品市場供需關係的扭轉和產能出清,未來存貨周期仍然保持擴張,預計下半年中國製造業投資增速仍然將反彈至6%~7%的增速。

“受供給側因素影響、房地產活動放緩和天氣因素幹擾,7月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都弱於預期。”在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除了房地產銷售和相關活動出現如期放緩之外,目前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基調將導致信貸增速(包括地方政府相關的融資活動)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下行。同時,關停過剩產能、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等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可能會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速。但考慮到今年以來經濟增長強於預期,所以她仍將全年GDP增速從6.7%上調至6.8%。

她表示,迄今為止信貸增速放緩尚未大幅拖累整體經濟增長。最近信貸的有效性明顯改善,這可以歸功於去年以來周期性行業的企業利潤和和現金流出現明顯的改善,對外部融資的依賴大幅降低。

但她同時指出,隨著未來幾個月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將帶來企業內部自有現金流的重新走弱,特別是如果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的監管得以嚴格執行,預計經濟對信貸的依賴度還會再次上升。

“因此經濟對信貸依賴度是否能趨勢性降低,從根本上取決於供給側改革和包括關停僵屍企業在內的國企改革能否繼續推進。”汪濤說。

有跡象顯示,一係列的改革措施正在逐漸落地。國務院8月16日下發通知,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範圍。內容包括,鼓勵境外投資者持續擴大在華投資、保障境外投資者利潤自由匯出、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等。

同時發改委也公布,在第三批混改試點中,除了繼續選擇部分中央企業納入試點範圍外,還根據地方申請,遴選一部分地方國有企業納入試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出,未來中長期來看,從發展空間和潛力、增長韌性、要素供給條件、改革創新紅利不斷釋放等多個角度衡量,中長期中國經濟有條件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對於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莊健指出,一方麵,從供給角度來看,除了資本與勞動力投入之外,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更多需要新經濟、新產業、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另一方麵,從需求角度上,需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

(原標題:M2指標意義下降 經濟增長須去“信貸依賴”)

最後更新:2017-08-20 02:17:17

  上一篇:go 不良貸款雙雙飆升 甘肅銀行擬赴港上市
  下一篇:go 索菲亞:借力大數據精準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