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8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中信策略:輕行業重主題 關注國企混改(附股)

投資要點

過去幾周全A指數緩慢爬升,但市場領漲板塊和主線並不明顯。雖然市場情緒和流動性都不錯,但不少投資者卻發現很難賺錢。本報告關注結構,一方麵再次梳理投資者糾結的周期板塊問題;另一方麵跨過行業,以主題為線,建議密切關注國企混改。

行業淩亂、熱點分散:市場預期比較混亂。

市場短期難以形成一致預期。一方麵,這與近期增量資金主要來自遊資和杠杆類資金有關;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宏觀數據和市場政策調整影響下(例如下調外匯準備金率,股指期貨再次鬆綁),投資者預期波動,且短期難以形成一致預期。而近期房地產、建築、餐飲旅遊行業的相對走強,主要還是前期滯漲下的補漲邏輯.

看短做短,參與主題。首先,杠杆與遊資流入,活躍市場:一方麵,融資餘額屢創年內新高,目前已達到9800億元;另一方麵,監管對二級市場波動監控相對寬鬆,連續漲停的個股受窗口指導的概率降低。根據指數測算,漲幅最大的前20大主題在8、9月份相對滬深300平均收益率是5.7%和7.2%(前11交易日),而在7月份這個數是0。“漲停板”指數8月後斜率變大,表明市場情緒修複,漲停後的公司次日表現也不錯。這種環境更有利於看短做短,參與主題。

周期不用糾結,不必悲觀

模煳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一方麵,需求平而不弱,環保控產嚴格;另一方麵,現貨價格穩定,盈利穩步兌現。糾結於細節就會忽視主線:隻要環保和供給側因素依然較強,而需求不顯著低於預期,那麼穩定的現貨價格會將盈利預期逐步兌現到對應的周期板塊個股中。不必糾結於期貨價格和宏觀數據預期差。況且,我們判斷基建投資在9、10月份同比將見底回升——基建回暖遇上區域控產的窗口也不容錯過。

對於近期宏觀數據引發的擔憂,以及部分周期品期貨價格的下行導致的周期股調整,我們認為並不影響配置周期股的核心邏輯——供給側。周期本身就是高Beta板塊,且前期漲幅不小,部分投資者獲利了結也很正常。我們再次強調,周期不用糾結,也不必悲觀,依然建議持有,但不必加倉;結構上可以更多向房地產、建築等前期滯漲板塊傾斜;如果本輪調整比較充分的周期板塊可以擇機增持

輕行業、重主題:關注國企混改

如前所述,宏觀預期和市場政策調整下,投資者暫時難以形成一致預期;而監管環境變化使得遊資流入、資金杠杆和風險偏好提高;市場情緒比較活躍,波動性穩定,流動性狀況也不錯,這種環境下,建議輕行業、重主題:後續建議關注國企混合所有製改革.

停牌潮下,混改預期進入兌現期。根據數據,截止至2017年9月15日,共有22隻混改概念股停牌,僅9月就有中國鋁業、上海電力、中鋼國際等在內的6隻國企概念股停牌,預計國改進度有望年內全麵加速。從停牌個股來看,軍工、有色、石化與公用事業有望成為改革重心。第三批國企混改有望在部分壟斷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地方國企也將首次被納入試點範圍。建議重點關注中直股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烽火通信等。

風險因素:三季度盈利情況弱於預期。金融監管趨嚴,利率中樞再次上行。人民幣再次進入貶值通道,海外資金流出A股。

【正文】

過去幾周,全A指數緩慢爬升,但市場領漲板塊和主線並不明顯。雖然市場情緒和流動性都不錯,但不少投資者卻發現很難賺錢。本報告關注結構,一方麵再次梳理投資者糾結的周期板塊問題;另一方麵跨過行業,以主題為線,建議密切關注國企混改。

行業淩亂、熱點分散:市場預期比較混亂

市場短期難以形成一致預期

近期市場行情結構顯示出明顯的行業淩亂、熱點分散的特點。一方麵,這與近期增量資金主要來自遊資和杠杆類資金有關;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宏觀數據和市場政策調整影響下,市場難以形成一致預期。

在人民幣快速升值中,央行下發文件,自9月11日起,外匯準備金率從20%調整至0。另外,9月15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宣布,下調三大股指期貨合約的手續費,調整幅度為25%;同時還下調了保證金標準。除了股指期貨外,人民幣升值背後的外資流入是近期A股走強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這些因為政策調整產生的擾動會改變匯率與股指波動性的預期,並不會改變這些變量的中期方向。市場政策調整導致投資者預期波動,且短期難以形成一致預期,這是9月以來A股行情行業主線淩亂、熱點分散的主要原因。而房地產、建築、餐飲旅遊行業的相對走強,最主要還是前期滯漲下的補漲邏輯,這也是我們堅持持有建築和房地產作為亮馬組合底倉的原因。

看短做短,參與主題

杠杆與遊資流入,活躍市場。如上圖所示,近期融資餘額快速上升,截至9月14日已經達到了9800億元,融資買入額也一度創下813億的年內新高。私募、遊資以及杠杆類資金的進入提振了市場情緒,也使得市場內部波動維持在一定水平,如下圖所示,雖然指數波動率依然不高,但更能反映全市場個股波動情況的中國波指一致處於相對高位。

這種環境更有利於看短做短,參與主題。遊資流入與資金杠杆增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管在8、9月邊際寬鬆,特別是相對7月份。事件上看,連續漲停的個股受到窗口指導的概率降低。從數據上看也可以佐證:如圖1所示,我們計算了5月份以來統計的180個行業概念指數的漲跌幅(為保證9月可比,都選月初11個交易日累計),選取了其中這些概念主題中表現最好的20個主題相對滬深300的平均收益。這個指標在8、9月份是5.7%和7.2%,而在7月份是0.

換一個角度,我們用“漲停板”指數來考量主題活躍情況。指數計量方法是T-1日漲停板的個股在第T日的市場表現,如圖4所示,漲停家數變化雖然不大,這個指數在8月以後斜率明顯變化,說明當市場情緒修複,漲停後的公司次日表現也不錯。

周期不用糾結,不必悲觀

而對於近期宏觀數據引發的擔憂,以及部分周期品期貨價格的下行導致的周期股調整,我們認為並不影響配置周期股的核心邏輯——供給側。周期本身就是高Beta板塊,且前期漲幅不小,部分投資者獲利了結也很正常。我們再次強調,周期不用糾結,也不必悲觀,依然建議持有,但不必加倉;結構上可以更多向房地產、建築等前期滯漲板塊傾斜;如果本輪調整比較充分的板塊可以擇機增持。

關於周期主線的推薦和板塊邏輯在之前的報告中已經多次論述了,這裏就最近的輿情與大家擔憂的角度再次擇要分析。近期對周期板塊擔憂之一是8月份的宏觀數據依然偏弱,特別是需求數據大都弱於預期;其次是不少周期品期貨價格最近一周有明顯下調。

需求平而不弱,環保控產嚴格

首先,我們要強調的是周期板塊本輪行情的邏輯是供給側導致的漲價,需求整體平緩。提價不提量的供給,特別是長期位於高位的現貨價格使得周期板塊盈利預期顯著改善。8月的宏觀數據並不會破壞這個主邏輯,換一個角度看,隨著供暖季臨近,時間是站在供給側這邊的。

其次,需求平而不弱,中期失速的可能很小。如以下圖表所示:1)我們多次強調,從先導指標來看基建投資可能在9、10月份環保限產最嚴的兩個月出現明顯回暖;2)展望時間更長的話,房地產待開發土地麵積持續負增長,而購置土地麵積持續正增長。另外,8月宏觀數據相對預期的情況已經優於7月,10個主要核心指標低於預期的是6個,相比7月份9個要好一些。

現貨價格穩定,盈利穩步兌現

對於周期板塊的行情研判,周期品的現貨價格比期貨價格重要。一方麵,期貨價格波動大,現貨價格波動小,其走勢更能反映趨勢;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現貨價格直接影響周期品供應商的收入和盈利。

近期周期品期貨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調,周期股股價也有一定調整,考慮到供需趨勢和現貨價格,我們認為不必糾結和悲觀。如下表所示,三季度7月初至今,12個主要周期品種中有7個的最新現貨價格依然處於7月至今的高位,鋁和螺紋鋼這兩個品種相比高位略低,而隻有銅、鎳板、鋅這3個品種有一定回落。季度環比來看,12個品種的2017Q3(截至9月15日)的現價平均數,有11個相比2017Q2 上漲,漲幅大都在8~15%左右;而相比2016Q3的同比漲幅則更大。

模煳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糾結於細節就會忽視主線:隻要環保和供給側因素依然較強,而需求不顯著低於預期,那麼穩定的現貨價格會將盈利預期逐步兌現到對應的周期板塊中。不必糾結於期貨價格的宏觀數據預期差波動。更何況,我們判斷基建投資在9、10月份同比將見底回升——基建回暖遇上區域控產的窗口也不容錯過。

輕行業、重主題:關注國企混改

如前所述,宏觀預期和市場政策調整下,投資者暫時難以形成一致預期;而監管環境變化使得遊資流入、資金杠杆和風險偏好提高;市場情緒比較活躍,波動性穩定,流動性狀況也不錯,這種環境更有利於看短做短,參與主題。而8、9月份A股的熱點主題能取得的超額收益確實高於7月。對於9月而言,前有新能源汽車,後有國企混合所有製改革。

22隻混改概念股停牌,國企改革進度加碼。根據數據,截止至2017年9月15日,共有22隻混改概念股停牌,僅9月單月就有中國鋁業、上海電力、中鋼國際等在內的6隻國企概念股停牌,預計國改進度有望年內全麵加速。

從停牌個股來看,軍工、有色、石化與公用事業有望成為改革重心。從22 隻停牌個股市值的角度來看,國防軍工、有色金屬與石油石化市值占比分別為27%/23%/10%;從停牌公司家數角度來看,公用事業、電力設備、國防軍工、石油石化與汽車占比分別為14%/9%/9%/9%/9%。

第三批國企混改有望在軍工、石油石化與通信等壟斷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地方國企也將首次被納入試點範圍。建議重點關注有望直接受益國企改革催化的中直股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烽火通信等。

風險因素

三季度盈利情況弱於預期。金融監管趨嚴,利率中樞再次上行。人民幣再次進入貶值通道,海外資金流出A股。

(原標題:周觀點:輕行業,重主題:關注國企混改)

最後更新:2017-09-17 10:18:11

  上一篇:go 內需成為“主力擔當” 上半年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96.1%
  下一篇:go 國務委員王勇:央企要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