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搜狐
工信部印發《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建設指南》
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建設指南
一、產業發展概述
移動互聯網是指移動終端通過移動網絡接入互聯網服務,包括移動終端、移動網絡、移動業務與應用及移動安全等多個要素。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信息產業中發展快、競爭激烈、創新活躍的重點領域之一,正迅速地向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廣泛滲透。移動互聯網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對推動技術進步、促進信息消費、推進信息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進入加速普及期,我國移動終端整機製造、核心芯片、應用服務、移動網絡均呈高速發展態勢,安全保障體係進一步完善。2017年1-4月,國產品牌智能終端出貨量達1.44億部,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0%,國產3G/4G終端芯片實現重大突破,終端產品向中高端發展。移動高清視頻、大型網遊、移動支付、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創新業務和服務層出不窮,種類日益豐富。與此同時,4G網絡的快速普及以及與WLAN網絡的協同發展,為移動互聯網用戶提供更佳的網絡體驗。
移動互聯網產業內涵廣泛,其生態體係主要包括移動終端、移動網絡、移動業務與應用、移動安全四個方麵。
——移動終端。移動終端主要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隨著萬物互聯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能無人機等新型終端形態也在不斷湧現。目前移動終端領域正以人工智能、傳感、物聯、新型顯示、異構計算等新興技術為動力,繼承、完善和創新現有技術體係。
——移動網絡。移動網絡主要包括3G/4G/5G蜂窩網絡和WLAN網絡等。我國正積極加快4G網絡建設和普及,合理布局WLAN網絡,啟動5G研發和測試,構建高速寬帶移動通信網絡,促進無線寬帶網絡城鄉普及和升級提速,全力支撐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
——移動業務與應用。移動業務與應用主要包括移動業務平台以及個人應用、行業應用和公共應用等移動應用。目前,移動業務與應用已進入平穩發展的新階段,構建了基於優勢平台打造自有業務生態的發展模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大數據分析等核心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移動應用的創新;物聯網推動移動應用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並逐步深入城市管理各環節。
——移動安全。移動安全主要包括終端安全、網絡安全和應用安全等方麵。移動操作係統的開放生態體係,一定程度影響了終端和應用安全的發展,針對網絡基礎設施的攻擊也會導致網絡安全威脅,同時數據的大規模流動也帶來了數據隱私安全等問題。但各類軟硬件加密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個人信息保護以及惡意攻擊防範手段等不斷湧現,逐步推動移動互聯網安全防護產業的發展。我國正麵向技術提升、監測評估、政策監管三方麵構建移動安全防護體係。
二、建設指南編製總體要求
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信息產業發展指南》《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指導,從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實際出發,運用綜合標準化的理念和方式,著力構建重點突出、協調配套、科學開放、融合創新的移動互聯網標準體係,加快終端和應用、網絡和信息安全等重點領域標準的製定和實施,促進移動互聯網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基本原則
——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圍繞移動互聯網產業生態體係,立足國內、借鑒國際,加強移動互聯網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統籌開展移動終端、移動網絡、業務應用和安全等領域的標準研製。
——需求牽引,急用先行。以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需求為引領,圍繞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加快推進重點標準和基礎標準的研製,動態更新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及時滿足產業發展亟需。
——加強管理,安全有序。著重在移動互聯網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管理安全方麵,開展相關標準的研製,進一步完善安全應用環境,推動移動互聯網產業安全有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基礎標準較為完善、主要產品和服務標準基本覆蓋、安全標準有效保障、符合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需要的標準體係。形成標準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標準應用範圍不斷擴大、與國際先進標準水平保持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麵。
三、綜合標準化體係建設內容
(一)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框架
依據全球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及趨勢,基於國際標準組織對於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工作基礎,以及我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製定標準時麵臨的諸如難於規劃和預測、監管標準建設不足、標準約束性下降、標準製定成員代表性不足等情況,結合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生態各關鍵環節特點,構建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框架,由“基礎”“移動終端”“移動網絡”“移動業務與應用”和“移動安全”五個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1.基礎標準。主要包括移動互聯網術語、參考架構等方麵的標準。用於規範移動互聯網涉及到的相關術語和概念,為其他各部分標準的製定提供支撐。
2.移動終端標準。主要包括終端整體、應用軟件、操作係統、芯片硬件、外圍接口等方麵的標準。用於規範移動互聯網中終端的軟硬件建設,實現終端統一管理和互聯互通。
3.移動網絡標準。主要包括無線接入網、核心網等方麵的標準。用於指導和規範移動互聯網的網絡接入和傳輸。
4.移動業務與應用標準。主要包括移動互聯網應用、業務平台、服務等方麵的標準。用於規範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展以及業務平台的架構和接口的統一。
5.移動安全標準。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服務安全、安全技術與產品等方麵的標準。用於指導實現移動互聯網的安全監管、服務安全、信息安全和係統安全。
(二)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研製方向
以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框架為基礎,通過研究分析移動互聯網範疇內的已有標準,提出能夠直接反映移動互聯網特征,並能有效解決應用與業務平台、終端統一管理、服務質量保證、個人信息保護與安全監管等問題的31個標準研製方向(如表1所示,具體見附件),以指導具體標準的立項和製定。其中網絡部分遵循現有網絡標準製定方向。
表1 移動互聯網標準研製方向統計表
名稱 | 標準研製方向 |
基礎標準 | 2 |
移動終端標準 | 13 |
移動網絡標準 | 2 |
移動業務與應用標準 | 7 |
移動安全標準 | 7 |
共計 | 31 |
四、重點工作
(一)完善標準體係的頂層規劃和設計。完善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整體係統架構和技術思路,確定移動互聯網相關產品、網絡和應用服務的技術組成,增強移動安全保障能力。聚焦移動互聯網產業生態體係構成和產業發展路徑,不斷完善和優化綜合標準化技術體係,統籌推進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標準製定、試驗驗證、知識產權處置和推廣應用等各環節工作。
(二)加快重點和基礎公益類標準製定。加強終端和應用、網絡和信息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服務提供、評價和質量保證等方麵的標準研究和製定。重點完善互聯互通和技術引擎相關的基礎性工作,解決個人信息保護、應用商店及智能終端安全、接口安全、支付安全以及惡意行為防範等問題,並麵向用戶感知提升應用服務質量,建立一套完整的應用服務評價和優化機製。
(三)大力推動相關標準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標準化機構的作用,推動移動互聯網標準的宣貫與實施。推動產業生態係統各方加深對標準的理解,最大限度用好現有標準,提高相關企業貫徹執行標準的自覺性。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移動互聯網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附件: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研製方向明細表
附件
移動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係研製方向明細表
序號 | 類型 | 子類型 | 編號 | 標準研製方向 | 對移動互聯網發展關鍵環節的支撐作用及情況說明 |
1 | 01基礎標準 | 0101術語 | 010101 | 移動互聯網術語 | 主要規範移動互聯網術語、定義和概念,用於統一移動互聯網的認識,簡化開發推廣人員工作,並指導其他標準製定。目前已形成移動互聯網術語標準。 |
2 | 0102參考架構 | 010201 | 移動互聯網參考架構 | 主要規範移動互聯網參考框架標準,規定移動互聯網中的標準建設的基本組成部分、基本分類以及構建方法等,為移動互聯網的標準化建設提供參考。目前已形成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安全監測體係架構標準。 | |
3 | 02移動業務與應用標準 | 0201應用 | 020101 | 公共應用 | 主要規範服務於用戶的公共應用的業務特征描述、業務架構、相關接口等方麵。目前已形成標準包括環境預警、移動社區、移動健康等相關應用的技術要求,還需製定標準方向包括移動稅收等相關應用的技術要求。 |
4 | 020102 | 行業應用 | 主要規範服務於用戶的行業應用的業務特征描述、業務架構、相關接口等方麵。目前行業應用方麵標準較少,已經開始製定移動辦公相關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等相關標準製定,還需要製定應用的互通性相關規範。 | ||
5 | 020103 | 個人應用 | 主要規範服務於用戶的個人應用的業務特征描述、業務架構、相關接口要求等方麵。目前已形成標準包括富通信、移動視頻、融合個人業務、即時消息相關標準。還需製定標準方向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移動搜索這些已有研究報告,還需進一步製定標準,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新型個人應用的規範。 | ||
6 | 0202業務平台 | 020201 | 技術引擎 | 主要規範移動應用交易平台、推送平台、廣告平台等技術引擎的架構、信息交互模式,並規範平台接口。目前已形成標準包括移動應用商店客戶端、平台和信息的相關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統一推送平台技術要求、WebRTC相關技術標準、HTML5相關標準、推送平台性能指標和測試方法等。還需製定標準方向可包括支付平台計費接口規範、業務部署和運行環境技術要求、業務開發生成環境的技術要求等。 | |
7 | 020202 | 開放平台 | 主要規範開放平台上相關業務能力的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標準以及開放平台的開發環境、平台托管等方麵的標準。目前已形成標準包括基於表述性狀態轉移(REST)技術的業務能力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係列標準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編程接口技術要求等。還需製定標準方向一方麵需要進一步完善基於表述性狀態轉移(REST)技術的業務能力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係列標準,另一方麵開展不同平台應用程序接口規範工作。 | ||
8 | 0203服務 | 020301 | 服務質量 | 主要規範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中所涉及到的應用、平台、接口以及終端等方向的性能指標、功能指標、評價指標等體係標準,建立質量衡量模型,形成關於服務質量評測指標、評測方法和評測分級的標準化建議,為後續建立可量化、可實現的服務質量標準體係提供思路。目前已形成移動互聯網業務關鍵性能指標係統技術要求標準。還需完善麵向多種服務的質量管理體係標準,包括諸如O2O領域、支付領域等方麵的服務質量規範。 | |
9 | 020302 | 服務評價 | 主要規範用戶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服務中的評價體係,通過研究用戶體驗的概念,梳理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建立以用戶感受為中心的服務評價指標體係、準則、方法等。目前已形成標準包括移動在線業務友好性技術要求標準。還需對於服務評價指標體係和測試框架方麵進行規範。 | ||
10 | 03 移動網絡標準 | 0301 核心網 | 030101 | 核心網 | 主要規範核心網架構、接口以及網元設備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等,標準建設遵循現有網絡標準體係。 |
11 | 0302 接入網 | 030201 | 移動接入網 | 主要規範移動接入網協議、不同接入網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控製和管理平台要求等,標準建設遵循現有網絡標準體係。 | |
12 | 04 移動終端標準 | 0401 終端整體 | 040101 | 移動手機 | 主要規範移動手機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管理架構、外觀要求以及軟硬件實現方法。標準建設遵循現有移動手機標準體係。 |
13 | 040102 | 平板終端 | 主要規範各種製式的移動平板型數字移動通信終端的技術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指標、可靠性要求、卡接口要求、電磁兼容性要求、巡航能力要求、電池電源充電器要求、外觀及包裝要求及相應的測試方法。目前隻形成平板終端設備的測試方法標準,下一步還需針對上述領域進行相關標準製定。 | ||
14 | 040103 | 可穿戴設備 | 主要規範包括手環、手表等移動腕戴式設備和眼鏡、頭盔等頭戴式設備在內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性能、用戶體驗等方麵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目前形成腕戴式設備通用技術標準和測試方法,還缺乏不同類型可穿戴設備的技術要求標準,急需製定相關標準。 | ||
15 | 040104 | 其他終端 | 主要規範其他應用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終端類型,包括無人機、車載設備、移動POS等智能硬件的功能、性能、用戶體驗等方麵。 | ||
16 | 0402 應用軟件/中間件 | 040201 | 應用軟件技術要求 | 主要規範移動終端上的應用軟件,包括軟件設計、軟件安裝、軟件性能以及軟件對於終端的技術要求等方麵,以及預裝應用軟件的規範,包括可刪除預置應用軟件和不可刪除預置應用軟件,預置應用軟件分類等。目前有應用軟件性能監控的在研報告項目,在研標準有應用軟件評級,軟件組件管理,可信軟件棧,基於web的應用軟件和運行環境的技術要求,還需進一步針對預置軟件相關規範,以及應用軟件設計和運行環境等方麵進行標準製定。 | |
17 | 040202 | 應用軟件接口 | 主要規範移動軟件接口的技術要求,保證互通性。目前該方麵標準較少,還需針對瀏覽器的接口、移動瀏覽器對於HTML5的支持、移動支付軟件接口、生物識別接口等方麵進行標準製定工作。 | ||
18 | 0403 操作係統 | 040301 | 移動操作係統 | 主要規範基於移動操作係統的基本技術要求,包括操作係統API、操作係統性能、安全等內容。目前針對操作係統的標準較少,還需進一步針對操作係統的規範進行標準製定。 | |
19 | 0404 硬件 | 040401 | 移動終端芯片 | 主要規範移動終端芯片的相關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目前已形成移動終端芯片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等標準。還需針對生物識別芯片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方麵做出規範。 | |
20 | 040402 | 外圍器件 | 主要規範包含屏幕、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電池、按鍵等外圍器件的基本結構,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安全特性,電磁兼容特性等要求,目前已形成標準包括便攜式移動電源通用性能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在研標準項目包括移動通信終端用快速充電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無線電源設備技術要求。還需補充和完善該範圍內的標準項目。 | ||
21 | 040403 | 智能卡 | 主要規範智能卡的物理特性、電器特性、接觸式邏輯接口與通信協議、非接觸空口協議等,以及嵌入式SIM卡的使用規範。目前形成通用集成電路卡(UICC) 與終端間USB接口特性測試方法係列標準、基於用戶卡進行身份認證標準以及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限域通訊業務用戶卡係列標準等。 | ||
22 | 040404 | 其他硬件 | 主要規範移動終端所涉及到的其他硬件,包括存儲設備、傳感器、生物識別模塊、藍牙模塊、WIFI模塊等硬件設備的物理特性、電氣特性、機械特性以及性能要求等方麵。 | ||
23 | 0405 外部接口 | 040501 | 外設接口 | 主要規範包括近場通信接口、藍牙接口、ZigBee接口、USB接口、紅外接口、SD卡接口、SIM卡接口、充電接口、耳機接口等在內的接口物理特性、通信協議、通信流程和接口性能。目前已形成標準包括基於近場通信手機配對技術要求、終端與平台接口,手持機耳機接口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移動通信手持機充電器及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通用集成電路卡(UICC) 與終端間USB接口特性測試方法以及基於2.45GHz射頻技術智能卡接口相關標準等,還需加強其他接口方麵的標準製定。 | |
24 | 040502 | 無線網絡接口 | 主要規範包括3G/4G網絡以及WIFI網絡接口物理特性、通信協議、接口性能等技術要求。目前在研項目包括移動智能終端無線接口安全研究。隨著網絡發展還需繼續補充網絡接口相關規範。 | ||
25 | 05移動安全標準 | 0501 安全管理 | 050101 | 市場監管 | 主要規範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防範惡意競爭,保障移動互聯網安全有序發展,目前缺少相關標準,還需補充和完善該標準項目。 |
26 | 050102 | 用戶個人信息保護 | 主要規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定義、範疇、分類和分級方式以及針對個人信息管理業務平台和終端的標準,規範包括用戶賬號、用戶授權以及用戶資源方麵的數據管理方法、管理架構以及管理範圍。目前已形成包括移動用戶個人信息管理業務係統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移動用戶個人信息管理業務終端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個人信息共享導則等標準。還需針對應用商店、終端、應用軟件以及用戶數據保護等方麵進一步製定個人信息保護標準。 | ||
27 | 0502 服務安全 | 050201 | 服務安全管理 | 主要規範移動互聯網服務安全測評方麵的標準,規範移動互聯網服務安全測試和評價。 | |
28 | 0503 安全技術與產品 | 050301 | 終端安全 | 主要規範移動終端的安全方麵,包括硬件安全能力要求、操作係統安全能力要求、外圍接口安全能力要求、安全分級等。目前已建立標準包括惡意程序檢測方法、移動惡意軟件防禦、終端指紋識別、終端風險評估、終端接口安全、終端漏洞修複等標準,還需針對範疇內的其他方向進行標準製定。 | |
29 | 050302 | 應用安全 | 主要規範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技術要求、測試評估方法、安全行為規範和準則、安全加固技術和方法、應用惡意推廣約束以及應用及相關業務平台、應用商店中惡意應用的安全監測防護技術等。已製定移動互聯網聯網應用安全防護要求、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防護檢測要求、移動應用身份認證、移動支付安全規範等標準。應重點開展及修訂應用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評價方法、移動互聯網應用安全行為關鍵特征及判定方法、應用安全加固技術要求、應用及其業務服務平台相關安全監測技術方法和安全防護要求方麵標準的製定 | ||
30 | 050303 | 係統安全 | 主要規範移動應用商店、第三方應用服務器等係統的安全評測和評估標準,規範數據信息安全和係統評估辦法等。目前已形成應用商店信息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標準、移動互聯網應用商店安全防護要求等標準,還需針對應用商店上架規範、分發渠道方麵進行規範,完善和細化已有網絡安全評測標準,根據技術和設備的發展變化不斷完善相關安全評測和評估方法。 | ||
31 | 050304 | 數據安全 | 主要規範包括數據同步安全、數據交換安全、數據結構安全、數據存儲安全、不良和惡意信息數據處理以及不同應用場景中對於數據安全方麵的技術要求。目前此方向形成標準較少,還需進一步針對數據安全進行標準製定。 |
最後更新:2017-08-07 22: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