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搜狐
央視援引專家觀點:企業對外非理性投資實質是轉移資產行為
7月18日晚播出的央視新聞1+1節目就中國對外投資出現的新情況進行關注。18日,發改委發言人稱有關部門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體育俱樂部非理性對外投資風險,建議有關企業審慎行事。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稱,一些企業在國內沒有實力和經驗,在國外出現了困難和問題,還對我們國家產生了負麵形象。“非理性”話中有話,這些行為並不是以增加生產為背景的,實質上是一種轉移資產行為。外匯資本的過度外流會衝擊匯率的穩定,會引起一係列的問題,首當其衝是房地產市場,而房地產市場一旦受到影響,則會衝擊實體經濟,對股票投資者而言,一旦某些企業上了黑名單,融資會受到影響,這些股票毫無疑問會下跌。
針對節目主持人白岩鬆提出的“內地企業接盤外國虧損足球隊,比如蘇寧集團控股國外足球俱樂部,這樣的收購怎樣看”這一問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表示,如果企業完全自己的錢,幹什麼都可以,問題是錢不是自己的。“這些機構境內負債率很高,拿著從銀行借來的錢在國外揮霍,購買資產,在境外投資一旦失誤,這增加了境內銀行的風險,增加了境內金融風險,給他自己貼金。這些海外投資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回收現金的能力不是特別強,不排除有洗錢嫌疑。”
相關報道:非理性對外投資監管再成“關注焦點”
非理性對外投資依舊是各界關注焦點。7月18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在談及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大幅下降時表示,出現該情況的原因包含同期基數較高等多方麵。而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防範對外投資風險,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在業內看來,當前國內資本“走出去”規模已經相當可觀,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投資才是未來發展關鍵。
防範風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的395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同比下降45.8%。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分析稱,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持續向好,投資者信心得到提振,把更多資金留在國內,而地區衝突頻發、恐怖主義蔓延、部分國家收緊外資準入等,也對我國對外投資產生了負麵影響。
“上半年對外投資下降,既有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也有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企業在國內投資信心增強的原因”,嚴鵬程表示,這既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企業對外投資更加審慎的影響,也與去年底開始有關部門加強對外投資真實性合規性審查有關。
嚴鵬程強調,我國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支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按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的對外投資項目,尤其支持企業投資和經營“一帶一路”建設及國際產能合作項目。但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也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防範對外投資風險,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監管收緊
近年來,由於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不少國內資本選擇到海外市場尋覓新商機。以體育俱樂部投資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6年間,內地企業海外收購的足球隊數量已達12支,耗費資金超過150億元。有分析認為,個別企業急於在海外市場獲得“存在感”,目的之一是提高估值,達到提升股價的目的。
在今年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鍾山直言,我國有少量企業“走出去”存在著盲目、非理性行為,到境外投資和發展難以為繼,甚至對國家形象造成了負麵影響,我國非但不鼓勵盲目、非理性的投資,還要對涉嫌其中的企業進行監管。今年3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有很多企業在國內負債率已經很高,依然借一大筆錢赴海外收購,還有一些則是打著直接投資的旗號暗地裏轉移資產。
實際上,自去年底開始,商務部就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推動對外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了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查。例如今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宣布加強央企境外投資的審查,其中包括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在境外從事非主業投資等。受此影響,我國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製,對外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涉及房地產、酒店、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對外投資大幅下降。
敲山震虎
“過去部分企業投資決策較為盲目,到了交易落地項目啟動,才發現前期規劃不符實際,最終自食苦果,而類似於海爾收購通用電氣、美的並購庫卡等投資,能幫助企業獲取國際市場份額、實現與高科技公司合作,才是較為科學合理的投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一係列嚴格監管作用下,目前我國非理性投資勢頭基本得到了遏製。
在白明看來,過去我國對外投資水平相較利用外資略顯滯後,因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強調大規模走出去,但到了中企“走出去”規模相當可觀的今天,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投資更為重要。“近期有企業的海外投資正受到相關部門的監管,國家發改委此次表態除了再一次強調資金‘走出去’的高效益,也起到了一定敲山震虎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軍國外市場受挫、非理性投資監管加重的背景下,不少企業選擇將更多投資留在國內,逐步形成了對外投資回流的形勢。有業內專家透露,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紅利逐漸釋放,國內不少產業潛力被進一步挖掘,例如,原先我國東部不少組裝企業盤算往東南亞轉移,但近期中西部地區資本崛起,表露出承接意願,不僅實現了產業的內部消化,也給了本地產業“騰籠換鳥”的機會。(北京商報)
(原標題:央視援引專家觀點:企業對外非理性投資實質是轉移資產行為)
最後更新:2017-07-18 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