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從18羅漢到18歲,馬雲的夢想和被他改變的世界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原創首發

丨作者:陳光 / 編輯:畢亞軍 /責編:楊芷嘉

阿裏18周歲,馬雲離18年前天方夜譚的夢想,隻剩一步距離。

2014年9月19日,紐交所的人流從電梯口排到了馬路上。休息廳內,8位阿裏巴巴的敲鍾人稍顯緊張。快遞員竇立國是第一次出國,他像個明星一樣被長槍短炮簇擁,直搖頭稱從來沒想過會這樣。

馬雲接口說出了他的那句名言:我們也沒有想過會這樣。所以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1天後,這句話像洪流一樣覆蓋了中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

別人的夢想是夢想,而馬雲的夢想更像是陳述即將完成的事情。過去的18年裏,他說過太多天方夜譚似的目標和夢想,卻又腳踏實地將之一一實現。

就連那些看似“隨口一說”的夢想,都即將變為現實:18年前創立阿裏的第一天,馬雲說要做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企業,身邊的17個人一臉茫然。

現在,阿裏離這個夢想已經很近了。伴隨著阿裏實踐夢想的過程,中國的整個商業社會體係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

9月8日,阿裏巴巴將迎來18周年年會,屆時,近4萬阿裏人將填滿杭州黃龍體育場。他們的斜上方是世界最大的超過3萬平米的無線大屏,他們的手裏人均一個阿裏IOT手環。

偌大的黃龍體育場,將被打造成阿裏的辦公室內網,如此規模和科技感的年會,在中國企業的發展史上前所未有。與之對應的是,如此市值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在中國企業的發展史上亦是前所未有。

整個8月,華爾街都在討論這家亞洲市值第一的公司,還要多久能超越亞馬遜和Facebook。在包括索羅斯、巴菲特等美國投資者的瘋狂追捧下,市值4300億美元(約合28000億人民幣)的阿裏巴巴,距離亞馬遜不到一個“漲停”,與Facebook的距離是1個半“漲停”。這之後,“世界最大互聯網公司”的目標前麵,隻剩一個穀歌。

盡管馬雲從不將亞馬遜視為競爭對手,但給中概股找對標是華爾街的慣例。早些年,阿裏對標的是eBay,但很快eBay不夠看了,亞馬遜又頂替上來。尷尬的是,這個對象也快被pass了。

不是亞馬遜握不住刀了,實在是阿裏太“飄”了。去年7月至今,亞馬遜的股價上浮近40%,期間貝佐斯兩度超越比爾·蓋茨,問鼎世界首富。

但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同樣的時間裏,阿裏的股價從79美元,狂飆到了170美元,而分析師們無一例外給出的建議都是“Buy”和“Strong Buy”。

華爾街的分析師試圖更深入剖析阿裏,美國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主希望搭上這列飛馳的財富列車,但對於大洋彼岸的人而言,全盤理解阿裏,依舊是一件霧裏看花的事情——“美國中小企業論壇”上,不少與會者以為“能不能支付寶?”是中國陌生人之間的問候語。

隻有被阿裏生態全方位包裹的中國市場,才能理解這家企業對於商業環境做出的原子級變革。

2016年度,阿裏承擔了中國線上線下合計零售總額的11%;這一年,全國遞出超過300億個包裹,超過70%與阿裏有關;雙十一當天,阿裏平台的成交額是1207億,覆蓋235個國家和地區,一天物流訂單數6.57億……

這些誇張數字的背後,是阿裏體係與現代商業無所不在的融合。通過手機上的支付寶APP,用戶可以刷遍城市的每個角落,大到4S店,小到紅薯攤,水電煤網的費用,也是一氣搞定;每天,有2億人通過阿裏的移動平台進行購物,平台的另一端,是來自全球的商家,以及更上遊的工廠;購物完畢後,菜鳥網絡將你的包裹送到手上,如果不滿意,隻需要說一聲,貨物便原路返回……

發達如美國,也很難理解其中的每個環節。在底特律,馬雲告訴台下的3000位美國企業主:如果美國是在車輪上的國家,那麼今天的中國就是在互聯網上移動端上的國家。

如果用這個比喻,那阿裏就是互聯網車輪上的軸承——它成了推動新經濟形態向前的“水電煤”等基礎能源。交易平台、支付、物流、雲計算和大數據,這些日益完善的網絡,不僅成就了阿裏,也成了中國現代商業體係中最基礎的設施。

【2】

2年前,華商韜略曾采訪一家垂直電商的佼佼者,其創始人是第一代淘寶店主。閑聊間,被問及如何看待馬雲時,他沉思了一會兒,回答說:你們也知道我們走過的路,雖然現在和天貓算是競爭關係,但我們哪裏有資格評價老馬。

這個回答給我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不得不重新思考“阿裏究竟給中小企業帶來了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

類似這位淘寶店走出的創業者,中國究竟有多少,已經不得而知,而阿裏平台直接催生的就業崗位,則超過3000萬個。

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搭配拉動消費需求——為工廠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幫店主節省運維和租金成本——房東們則氣急敗壞。這條基本的供需鏈之上,是大數據統籌更精準的商業行為;支付係統構築信用與保障體係;阿裏雲讓各行業公司去IOE,大幅削減成本;菜鳥網絡走完最後一公裏……它們共同支撐起了年交易額超過3萬億的零售係統。

這是阿裏無所不在、從底層推動中國經濟於當下的體現,更恐怖的是突破天際並且清晰可見的未來:

新的財季裏,電商核心天貓在體量第一且遙遙領先的的情況下,依舊取得了驚人的49%交易增長率,增速領先全行業;

無人超市、汽車自動販賣機、盒馬鮮生等各種“新零售”的變革持續鋪開,層層分銷、充斥不透明環節的零售與餐飲市場,即將迎來新的紀元;

武漢和杭州正試圖與阿裏一起打造“無現金城市”的標杆,無現金醫院、醫保移動支付等近在眼前;“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高度協同和效率的綜合體也是唿之欲出,為中國其他大型城市提供了未來革新的模板;

伴隨著“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目標的提出,阿裏美國、非洲、東南亞的業務全麵展開。在會見了幾十位國家元首、頻繁被聘為國家級經濟顧問後,馬雲的全球大計水落石出,他和阿裏將讓更多大陸,理解中國生意和中國速度。

這些“阿裏傳統”版圖之外,還有大文娛、大健康板塊,其他已經投資、隱匿於水麵之下的項目更是數都數不過來。

嚴格意義上看,這家企業已經超脫了公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經濟體或是社會平台。

【3】

很難想象,沒有阿裏巴巴,中國的商業環境會是怎樣一副光景。

曆史觀裏有一條基本定理:時勢造英雄。不管是阿裏還是騰訊,都是時代的產物,是中國互聯網需求下的催生品。因此,有觀念認為,即便沒有馬雲,也會有王雲、李雲去完成這樣的事情,締造一家英雄企業。

但從中國短暫的互聯網曆史看,這樣的觀念未必正確。如果eBay吞下了C2C市場,亞馬遜吞下B2C市場,並且一以貫之地搬來美國電商收費與衙門式的模式,中國的電子商務能發展到怎樣的高度,完全是未知數。如果支付寶不下狠心打破壁壘,而是坐等商業銀行左手打右手般開辟線上業務,來回找零的現象是否依舊存在於城市的每個角落……

在沒有支付、沒有物流、沒有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阿裏巴巴創造、整合了這些要素,幫助整個行業開疆拓土。這樣的基石作用,奠定了其當下的統治力,以及持續革新的未來。

關於阿裏的“大包大攬”,財經圈有一個經典話題:為什麼完成這些的總是阿裏?

這個問題的答案經常被歸結於資本的強大。但快速更迭的互聯網並不像傳統行業那樣受製於馬太效應,BAT三座大山之下,依舊誕生了新美大、滴滴、今日頭條等新諸侯。

既然如此,為什麼實現互聯網金融、大物流、新零售業態以及雲計算的,都是阿裏巴巴?

縱觀阿裏18年的曆史,答案不得不回到使命與格局、精神與理想這類看似虛無縹緲的因素上。

18年前,馬雲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離開北京。出租車上,他不停地念叨:我不成功,會有人成功的,但首先一點,我希望中國人早點成功,不要再拖下去了。

那年2月,在湖畔花園的小區裏,馬雲對著其他17個人大談上市公司、網絡社區,高談闊論的最後,他說“我們做得會比美國人好”、“阿裏巴巴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台下所有人一臉茫然。

這句從“黑網吧”裏喊出的天方夜譚似的口號,是阿裏夢想與使命的開端。

於內,迎接夢想和使命的是茫然,於外,則是嘲諷和白眼。那個時候,中國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和模式都能在大洋彼岸找到“母體”,唯獨阿裏巴巴前所未見。

創新帶來的並非誇讚,他們成了被罵最多的一個網站:納斯達克都沒有的模式,你憑什麼做?

拿到融資的初期,馬雲做了一陣子“紅人”。美國電視台的主持人問他:你口號震天,但是你沒有賺錢,實際上你是什麼都沒有做成。馬雲的表情有點尷尬,但在被問到目標時,他依舊不卑不亢地說:“我的目標就是改變世界”。

這句引人發笑的台詞,如今成了阿裏的慣有標簽。過去的18年間,單論對中國商業的影響力,沒有企業能超越阿裏巴巴。

2001年1月,互聯網泡沫破裂,阿裏最困難的時候,馬雲和關明生交給團隊的,依舊是使命和價值觀。創始人之一的戴珊回憶說:“價值觀是什麼,使命是什麼,聽這些形而上的內容對企業有什麼幫助?我當時覺得還不如多接一個客戶電話,可能還能讓公司多活一秒。”

但沒多久,她和其他人便明白了“形而上”的重要性,阿裏隨後的所有發展,都是使命與夢想鋪就的路徑。

會議後,阿裏砍掉了唯一賺錢的大企業業務,完全立足中小企業。期間,馬雲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口號:“我們的使命,就是讓他們沒有難做的生意。”

為了貼近中小企業,阿裏巴巴推出了“中國供應商”,銷售團隊則跑遍了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每個鄉鎮。他們拿著硬殼的公文包擋狗,每天深夜回到宿舍打一壺熱水,一半泡腳,一半泡麵。

這批銷售團隊,幫阿裏掙到了第一筆錢。2002年的一次會議上,馬雲宣布:阿裏巴巴實現盈利,我們不是賺了1塊錢,我們已經賺了50萬!言畢,台下抱成一團。

類似的場景,在此後阿裏的會議上經常出現,不過,他們的數字變成日銷售破千億,年銷售3萬億。這些數字的背後,阿裏幫多少人賺了50萬?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4】

依靠“中國供應商”站穩腳跟後,阿裏幾乎每一年都會遇到夢想與使命的重大挑戰。

2003年非典隔離,在沒有任何調度的情況下,他們在半天時間內完成了從公司到家中辦公的設備“大遷徙”;2003年“淘寶”VS“eBay”,被外界戲謔為螞蟻戰大象,淘寶平台上沒有訂單,隻有店小二不厭其煩地發著笑臉;2004年,在沒有任何一家銀行交易機構願意著手在線支付的情況下,阿裏硬著頭皮親自上陣,推出了支付寶。

支付寶的推出,給阿裏開辟了第二戰場,給中國帶來了互聯網金融,也給這家企業樹立了更明確的使命:做別人不願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這些事情,從解決電子商務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一步步上升到了解決中國商業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阿裏雲,這些為什麼都是阿裏的?這是答案之一。

這些新版塊被認為是吸金利器,但誕生之初,他們無一例外看不到“錢途”。

彼時,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都是同城交易或是遠程匯款,十分麻煩。在線支付雖然便捷,但網購的成交額太小,有的10塊錢一筆,銀行連成本都不夠,自然不願意做。

怎麼辦?阿裏人隻能埋頭做。支付寶初期係統不完善,都是員工手動支付、對賬,一天下來20萬筆交易,每個員工核實的賬單比人都高,隻求不累死,壓根沒指望能掙錢。

這批人的堅持,改變了中國的生意。馬雲曾這樣形容電子商務:你從一個素昧謀麵的人那裏買來了東西,你把包裹交給一個陌生人,一個你從不認識的人將你的包裹送達,淘寶對中國社會最大的改變就是信任。這全關乎信任。

這句話中的信任,更適用於支付寶。愈發複雜的現代交易裏,傳統信用已不夠用,必須有強有力的工具與體係建立約束係統。

買家將錢托付給支付寶,賣家發貨後從支付寶拿錢,過程被強製信任化,這才是切實有效的信用社會。這樣的模式不止於C2C,過去,外向型企業總是遇到很多呆賬少賬,供貨商經常貨走無回,有了支付寶的監管,收錢成了保障,生意才能正向發展,放心做大。

信任是商業行為的根基,阿裏成了根基的基石,支付寶的信用評分,乃至螞蟻花唄的信用評分成了借貸平台的通用考核標準。未來,阿裏還將進一步加強這樣的信任體係,比如菜鳥網絡統籌所有物件,包裹追根溯源,一句話直接原路返回。

【5】

遵循著“沒人做,我們不得不做”以及“讓天下沒有難做生意”的使命,阿裏持續著大動作,並深深影響著中國的整體經濟。

2008年金融危機,大批出口型企業倒下。這期間,阿裏巴巴將“中國供應商”的價格下調了6成,從5萬直降至19800。馬雲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名為“冬天的使命”的郵件,裏麵寫道:今天我們肩負著比以往更大的責任。全世界的中小企業,不能倒下。

中小型企業不僅不能倒下,還得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在這個關口,他們又迎來了阿裏雲。

2009年,在百度、騰訊都對雲計算意興闌珊之際,不懂技術的馬雲預判這對阿裏和中小型企業有巨大幫助作用,隨即一頭紮了進去。

雲計算是巨大投入,緩慢收益,就是否需要阿裏雲,公司內部吵得不可開交,“像快要分家似的”。

馬雲聽不懂雙方在吵什麼,他隻能兩邊安撫,再堅決推進。那之後,阿裏雲相繼推出了去IOE計劃和飛天5K,雲計算開始深入人心。中國企業逐漸擺脫了以IBM為代表的主機、以ORACLE為代表的關係型數據庫,以及以EMC為代表的高端存儲設備,運維成本大幅度縮減。

站在阿裏雲肩上的,不止是數以萬計的中小型企業。每年春運時,12306都得求助阿裏雲,以防止係統崩潰;阿裏海量的訂單和物流背後,站著阿裏雲,精準的大數據和用戶畫像背後,同樣是阿裏雲。

時至當下,從無人超市到智慧城市,再到全球平台,阿裏的行事邏輯始終是“對社會商業體係有沒有幫助”——“如果有幫助,那有沒有人在做”——“如果沒有,那我來”。

這樣的使命與格局,是阿裏不斷開疆拓土、讓華爾街看不到盡頭的根源,也是中國商業體係日新月異的底層推動力。

【6】

阿裏的每一次行動都深深影響著社會,影響力的背後是權利和財富,權利的背後則是服務。

馬雲被認為是中國企業界最有權勢的人,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亞洲首富,似乎隻有他自己不知道。

網絡上流傳著馬雲關於財富的一則經典動態圖:在《開講啦》節目上,他說“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台下的觀眾哄堂大笑,一邊的撒貝寧強忍笑意。

這段話和“悔創阿裏傑克馬”一起,被網民定義為裝X的最高境界。但實際上,和當初引人嘲笑的夢想一樣,外界並不了解馬雲的財富觀。

絕大多數創業團隊的創始人名單上,都隻有老板一個名字,但在百分百掌控阿裏巴巴的最早期,馬雲把所有和他一起創業的人,全列入了創始人名單。

他不希望阿裏巴巴是馬雲的企業,也不希望是他那一批人的企業。2009年10月,阿裏10周年年會上,18位創始人辭去身份,合夥人製度浮出水麵。在這樣的製度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入高層,承擔責任、分享利益。

除了分享阿裏的股份外,馬雲還承諾,他在螞蟻金服的持股比例,不會超過在阿裏的持股比例,且不會以任何形式從股票減持中獲益。

馬雲花錢最“大手大腳”的地方,是各種公益活動。他主導阿裏捐出每年利潤的3%,自己則和蔡崇信一起一口氣捐出了阿裏總股本的2%。他加入了名目繁多的慈善基金會,其中最忠實的是“鄉村教師獎”,他把自己的微博認證改成了鄉村教師代言人,每年跑山村學校比出席政商活動還勤……

捐款可以申請減稅,但馬雲從未申請任何適用的所得稅減稅。2016財年裏,阿裏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一個億,帶動平台納稅至少2000億,依舊是無可爭議的互聯網頭號納稅大戶。

帶著這樣的財富觀和使命感,馬雲和阿裏不斷兌現自己的夢想。“老大”吹完牛,一幫兄弟們轉身埋頭苦幹,將牛皮一一實現。

18年延續間的DNA,注定了阿裏麵對創新和危機的自然反應:他們不安分,永遠敢想敢做,永遠勇於挑戰既定的規則和規律,以好奇心和深耕似的勤奮,不斷改變世界。

這樣的理想主義、價值觀和願景,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名震業界的“阿裏人”。

曆數馬雲和阿裏多年間的夢想,有4條最為宏觀和“聳人聽聞”:

1、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2、做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企業

3、促進開放、透明、分享、責任的新商業文明,為全世界一千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一個生存和發展的平台,為全世界解決一個億的就業機會,為全球十億人提供一個消費的平台

4、建設商業生態係統而不是商業帝國,推動商業社會進步發展,提供未來中國商業健康發展必須的基礎設施

提出夢想後的短短幾年間,阿裏接連實現了1和4,“世界最大”亦是近在咫尺。馬雲的下一個目標,是為全世界解決一個億的就業機會,為全球十億人提供一個消費的平台。

對於全球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這依舊是一個天方夜譚。但放置現在的阿裏,似乎隻是時間的問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來自網絡 ·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就在華商韜略!

最後更新:2017-09-10 21:13:21

  上一篇:go 馬雲回應微信推出零錢通:對餘額寶是好事
  下一篇:go 馬雲年會跳傑克遜舞蹈亮相 馬雲麵具裝騎哈雷舞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