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理財規模縮減將倒逼銀行變革

2017年5月末,我國商業銀行理財規模為28.4萬億元,環比淨下降了1.6萬億元,為近十年來最大單月降幅,同比增速也罕見跌至個位數9%。這些年來,商業銀行理財在豐富金融投資產品,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財富管理需求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異化為規模擴張工具。而理財規模的縮減,將倒逼銀行加快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加速業務變革。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規模縮減的動因,在於外部金融運行環境的突變。全球範圍內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而實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進入退出時間窗口期,而抑製資產價格非理性炒作以維護金融穩定目標的內在需求強烈,導致整體金融監管環境趨嚴,過去一段時間滾動擴張的理財業務增速放緩。特別是同業理財規模明顯縮減,而個人和企業存款增長有限,未來一段時期商業銀行理財規模仍有進一步壓縮空間。此外,就金融降杠杆而言,銀行表內貸款已經有真實資本支持,降杠杆空間極為有限。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既沒有資本支撐,業務範圍又較少約束,且優先劣後結構化隱匿於資產運作之中,導致業務高杠杆運行,蘊含了較大的風險隱患。

商業銀行理財規模縮減,既是金融降杠杆的結果,也將倒逼商業銀行加快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加速業務模式變革。一是流動性風險管理重要性凸顯。過去金融市場流動性整體寬裕,金融機構可隨時通過金融市場滿足時點流動性需求。但隨著金融降杠杆有序推進,金融機構整體富裕資金規模縮減,導致時點流動性管理難度和成本急劇增大,倒逼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同業資金清理首當其衝。二是表內外信用風險管理標準趨向統一。表外理財資產準入門檻低於表內的現實,將隨著理財資產規模縮減逐步成為曆史。應該看到,在理財規模擴張時期,表外資產信用風險往往容易被技術性掩蓋。但資金滾動運作一旦受阻,表外資產信用風險管理重要性將明顯上升,促使表內外資產管理運作標準趨向一致。三是信貸管理模式麵臨變革。理財規模縮減同時也伴隨著金融機構理財業務收入下降,有效控製信用風險的同時做好信貸業務布局,增加業務發展潛力,必將逐步成為銀行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這對長期以來部分銀行信貸管理“重形式、輕實質”的傾向提出巨大挑戰,未來社會融資管理運作的方式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四是加快金融與科技之間的融合將成為新趨勢。隨著科技成果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銀行信用中介功能的重要性將會顯著下降,而信息中介功能將得到較快發展。未雨綢繆,主動迎接金融科技,將是多數大銀行不得不麵對的現實。

綜合來看,當前理財規模縮減還屬於金融機構短期整體的應激反應,隻有少數銀行已經順應新經濟發展在做戰略發展規劃,推進全麵結構性調整。但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特別是數據抓取與分析技術的進步及在銀行體係內的廣泛應用,銀行變革的緊迫性已經迫在眉睫。短短幾年內,餘額寶發展至高達1.4萬億元的資金規模,已經讓任何金融機構不敢小覷金融與科技融合的巨大發展潛力。

(原標題:理財規模縮減將倒逼銀行變革)

最後更新:2017-07-13 07:29:10

  上一篇:go 上半年險企遭罰金近八千萬
  下一篇:go 震蕩行情或將延續 高淨值客戶謹慎看待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