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搜狐
多隻新股加速“開板” “新股不敗”神話漸趨褪色
近期,電連技術、勘設股份等股票上市3個交易日便打開“漲停板”,A股新股正呈現加速“開板”跡象。在業界人士看來,隨著IPO常態化不斷推進,“炒新熱”開始降溫,“新股不敗”神話漸趨褪色;新股次新股分化行情之下,其投資邏輯也正在麵臨調整,投資者應對相關風險予以關注。
多隻新股加速“開板”行情分化
近期,新股上市後快速打開漲停板現象頻現。8月11日,勘設股份在上市第3個交易日打開“漲停板”;8月2日,上市第3個交易日的新股電連技術被巨量賣單砸開漲停板,直到下午才重新封板;7月17日,大元泵業、佩蒂股份、淩霄泵業3隻新股均在上市後的第5個交易日打開漲停板。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新股上市後“連板”數量減少已十分常見。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上市後連續漲停數不超過5個的新股已有超過40隻。而在2016年,漲停板數不超過5個的新股僅約10隻。
部分新股加速“開板”,次新股的炒作也日趨“降溫”。“新股和次新股指數”顯示,次新股板塊行情已連續4個月回調。近期,在沒有明顯利空消息的情況下,華體科技、杭州園林等次新股均出現股價調整。
但同時,一些新股的走勢依然十分強勁。8月9日,備受關注的基因測序上市公司華大基因首次打開“一字漲停板”,但不久後再次封停,迎來了其登陸創業板以來的第19個漲停板,股價同時衝破百元大關,已超過前期各大券商給出的最高目標價。開板後,華大基因股票出現大幅換手,並於11日跌停,股價調整至百元以下。
申萬宏源等券商認為,在次新股板塊迎來理性市場預期的背景下,新股次新股將不斷呈現分化行情,業績成為衡量估值的主要依據。
多重原因致“新股不敗”神話褪色
長期以來,在豐厚的炒新收益刺激下,部分投資者熱衷於“炒新炒小炒差”,也影響了股市健康成長。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隨著IPO常態化不斷推進,供給增加降低了新股的稀缺性,“炒新熱”開始降溫,促使“新股不敗”神話日漸褪色。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227家企業成功IPO。截至目前,今年共有296家公司上市。“IPO擴容從根本上改變了二級市場新股和次新股的供求關係,新股上市連續拉出漲停板的現象也會逐漸減少。”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市場參與交易的資金總體還是偏緊的,在上半年的金融板塊為代表的‘漂亮50’和最近2個月的鋼鐵稀土為代表的資源板塊走勢強勁的背景下,炒作次新股的資金減少,同時影響次新股板塊走勢。”廣州民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廖偉華說。
此外,部分次新股一季報、中報出現業績“變臉”,也受到市場參與各方廣泛關注。如去年登陸創業板的博思軟件一改連續三年盈利的“亮眼表現”,一季度虧損590萬元,同比增長率為-452%。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等專家表示,盈利下降的次新公司中,除了少數上市前進行利潤“包裝”外,大多還是由於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或行業整體狀況不佳所致。特別是新上市公司以中小市值居多,抵禦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相對較弱。
“盲目炒作次新股風險將會加大,特別是在近期監管部門點名次新股炒作後,一些業績差且沒有發展空間的股票不排除有‘閃崩’的可能。”廖偉華說。
推進製度改革 促市場平穩發展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張遠忠等人認為,要真正破除“新股不敗”神話,仍需完善市場化定價機製和交易製度,進一步推進相關改革。
“目前來看,新股上市大多至少有3個漲停板,這表明新股對於投資者仍有很大的吸引力。”董登新表示,逐步改善中國股票市場的對於新股、次新股不理性的投資心態,還要持續改善市場供求關係。
一些專家認為,當前23倍發行市盈率的“隱形紅線”,44%的上市首日漲幅限製,在抑製“三高”發行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炒新熱,新股發行的定價機製和交易製度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在持續推進IPO常態化的同時,還需通過完善並嚴格執行退市製度、把好“出口關”,形成有進有出的“活水”,降低殼資源價值,促進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有效發揮。
(原標題:多隻新股加速“開板” “新股不敗”神話漸趨褪色)
最後更新:2017-08-13 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