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鹿晗李易峰吳亦凡為什麼總被詬病演技,從《擇天記》看到真相

之前鹿晗主演的《擇天記》在萬眾期待中開播了,然後在眾口聲討中引來了大吐槽。

這是一部號稱投資將近5億,主創陣容集結了幕後製作團隊檸萌影業,劇本由創作過《杜拉拉升職記》《陸貞傳奇》《女醫明妃傳》等劇的編劇張巍擔綱文學總策劃。導演鍾澍佳曾執導《笑看風雲》《蘭陵王》等劇。武術指導元彬係徐克禦用。美術指導雷楚雄,主要作品包括《色戒》《青蛇》,曾獲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獎。特效總監徐飛曾指導《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智取威虎山》等電影的特效製作。特效化妝師肖進是實體特效化妝行業領軍人物,作品有《畫皮》、《鬼吹燈之尋龍訣》。主演鹿晗和古力娜紮流量擔當。主題曲《星辰》由玄幻劇駐唱張傑獨領風騷。

這樣的陣容不可謂不豪華,也讓人在寄予厚望和備受期待中希望通過這一超級IP的魅力,超越之前的《花千骨》《誅仙·青雲誌》《九州天空城》《軒轅劍》《古劍奇譚》,甚至趕超《仙劍奇俠傳》係列。然並卵,即使再好的華服加身,依然被吐槽的體無完膚。

它的開播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劇集宣發模式,網上一片罵聲,但是網絡點擊率卻離奇般地屢屢刷新,被網友戲稱的“女主角”鹿晗扮演的陳長生就是在罵聲中憑借瘦弱的活不過20年的病體一路打怪升級,“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要強求,”最終逆天改命,強行成為天之驕子。

《擇天記》講述了在人妖魔共存的架空世界裏,陳長生為了逆天改命,十四歲的少年孤兒為改變自身命理,求一線生機,懷揣一紙婚約入帝都,結識了一群誌同道合的小夥伴,在國教學院與各方強者周旋成長,打開一片新天地的故事。

但是開局的宏大敘事和網遊的特效,也讓你大跌眼鏡。網友紛紛怒懟:這TM什麼玩意兒!我們可能看了一部假的《擇天記》。

套用電視劇對於主角的描述一樣,“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要強求”——最終隻能是“強求得來白費蠟,不如綜藝裝蠢萌。”

原本30集就能拍完的故事,硬生生注水了一半拉成了52集的劇集。現在拍個電視劇,好像不達到50集+都不好意思拿出來播。

原來不明白一部電視劇明明30集就可以演完,劇情緊湊,演員出色。現在拍個劇為什麼動不動就是50集往上,甚至80、90集的容量,真的有那麼大的戲劇衝突和精彩絕倫嗎?

當你忍痛看了幾集後,你就會發現一個套路接著一個套路:男女偶遇、暗生情愫、出生異象、下山修行、長大尋情、路見不平、斬妖除魔、跌落山崖、自帶光環、高人相助、異能頻發……每一個故事都能夠墨跡兩集,說著一堆莫名其妙的廢話。

相同的套路,仿佛同一個故事背景和小說走向,隻是換了一個劇名和男女主角的名字。

有網友說,以前的片子,那些女主角總感覺是從天上來到了人間,現在的片子全都特麼感覺是天上人間來的。

究其原因,這樣的拉長劇集,一是編劇自己是白癡,就想當然的把觀眾也當成傻子,一個劇情翻來覆去的用不同人來說,深怕觀眾看不懂;二是按集數賣價,集數越多,價格自然越高;三是這些劇集的確是拍給低齡觀眾看的,所以要翻來覆去的解釋,顛三倒四的強硬插入。

造成的結果就是聰明人看了開頭就猜到了結尾,低齡人隻顧看偶像顏值賣腐。感覺不爽就是正常現象。

有網友在該劇評論區直言:都說不好看。看了幾集覺得還可以。比有的人摳圖強多了。起碼看下去了。就是看娜紮的時候有點跳戲。陳數演的很有女王範。

是的,我不反對你喜歡什麼,但這個世界上就有很多人總喜歡睜眼說瞎話。還有在近幾年,爛劇的熏陶下,影視劇出現一種倒退的可怕現象,選擇比對的參照物不是和好的以及更好的比,而是和爛的更爛的比。

然後就生出一種優越感:你看,我雖然比不上《仙劍》,但是我至少沒有摳圖啊!我們的“女主”鹿晗至少在劇組老老實實呆了三個月在拍戲啊!你知道我鹿姐姐有多努力嗎!手擦破點皮都堅持拍戲不去醫院,最後在眾人強行勸阻下才不得已去醫院,當時醫生都說了,幸虧你們送來的及時,不然傷口都要自行愈合了!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雙標。對待爛劇總是拿來和更爛的劇比較,從而刷存在感;對待好劇,總是和最好的劇比較,從而證明此劇也不過如此。

典型的就是拿《羋月傳》和《甄嬛傳》比較,從而否定前者的優點和價值。再就是拿《誅仙·青雲誌》和《孤芳不自發》對比,至少證明前者沒有摳圖,演員雖然也是麵癱,但是勝在都能夠堅守劇組2、3個月一直拍戲啊。

不知道是拍劇人的水準越來越媚俗,爛劇的參照對象越來越低了,還是觀眾的智商被爛劇拉低了好幾個檔次。

本來作為影視行業和影視劇演員職業本職工作和基本操守的按時駐守劇組、不壓戲、背台詞、吊威亞、不串組,現在幾乎成了一種奢侈的稀缺品,如果哪個演員能夠遵守這些基本準則,反倒成了楷模和值得尊敬的人,如果如正午陽光一樣,再做到認真拍戲、做足細節、態度嚴謹,就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這些本該是這個行業的基本操守和職業水準啊。為什麼技術越來越發達、資金越來越雄厚、宣傳越來越便捷的今天,反而再也做不出八、九十年代那種百看不厭的精品影視劇了?!

當經濟不景氣,大部分實體經濟都呈現疲軟乃至在破產邊緣徘徊時,娛樂產業卻越是發達,這就是所謂的“口紅效應”。

“口紅效應”是指因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熱賣的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

在經濟蕭條時期,人們的收入和對未來的預期都會降低,這時候首先削減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費,如買房、買車、出國旅遊等,這樣一來,反而可能會比正常時期有更多的“閑錢”,正好去購買一些“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從而刺激這些廉價奢侈品的消費上升。

在中國國內,“口紅效應”一詞的走紅,源自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場討論。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那時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沉寂趨冷,好萊塢的電影卻乘勢騰飛,熱鬧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給觀眾帶來歡樂和希望,還讓秀蘭·鄧波兒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有人因此認為,中國電影也可借“口紅效應”,找到一次逆境上揚的機會。同時也有學者指出,由電影借“口紅效應”推廣開去,其他文化娛樂產業也可以從“口紅效應”中獲益。

於是,影視劇的“一夜暴富”使其迷失了本性和方向,不是做不出來了,而是沒有人願意去踏踏實實地做笨功夫了。如果靠投機取巧和濫竽充數也能夠賺得盆滿缽滿,又有誰還願意去精雕細琢和發揮“匠人”精神呢!

隨著60後、70後和80後生活壓力的增大和思想意識以及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強,他們不會因為某一事物外表的光鮮亮麗而忽略敗絮其中內在的本質,於是,影視劇的重點就開始集體下移,轉而關注90後和00後的消費群體。這類人群現在的消費能力不是很強,但是他們的消費卻是隨意性很大,根本不考慮成本和能力是否對等。

網絡的迅勐發展和助推也更願意“喂養”和等待這一批觀眾的成長,於是,你會看到很多免費視頻、遊戲、小鮮肉等等快速消費品極力迎合他們,現在免費是為了未來更大的收費。

所以質量、品質、細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就逐漸淡化乃至刻意消失。隻要能夠賺取更多的點擊率,哪怕是造假的點擊,也在所不惜。

在資本裹挾的今天,娛樂產業以及由此應運而生的影視劇便成為“廉價的奢侈品”,影視明星在光鮮亮麗的外表和矯揉造作的表演襯托下,便開始大行其道。手中有“閑錢”的觀眾便不在乎“奢侈品”的質量,因為本身就是“廉價”的,他們更在乎表麵的感官刺激和你儂我儂的劇情中營造的假象,以為那就是現實中自己的愛情,從而生活在一種表象甚至假象中。

小鮮肉和小花也就由此橫空出世,在“盛世美顏”和“磨皮技術”乃至摳圖影像的打造下,成為新一代人的偶像。這一代人雖然沒有掙錢的能力,但是卻在父輩的積攢和庇護中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他們更看重“奢侈品”背後的浮華與虛榮。

當很多人沒有嚐過屎的時候,並不知道它是臭的,隻要給予巨大利益,還是會有很多人去吃的。但是當有人嚐過後覺得很難吃,認為屎是臭的,並且說了出來,這種人就會遭到嫌棄和打擊,因為它阻礙了那部分靠販賣“屎”賺錢的商人,最終不是那個說屎臭的人在打壓下變成啞巴了,而是因為又有太多的屎出現,他沒有了可供選擇的餘地,於是,漸漸地,他也開始捏緊鼻子,覺得屎是香的了。

然後,當有人再站出來說屎是臭的時候,就會遭到群起而攻之:屎明明是香的,你為什麼說它是臭的!你腦子進水了吧!

於是,生產屎就變成了一條工業化的流水線,人人都覺得屎是香的,最後就再也找不到臭的屎了,因為此時,大部分人的鼻子都失靈了,有些是刻意的,有些是無意的。

就這樣,屎就成為了一種珍貴的稀缺品,當有正義的人拿著棍子攪動的時候,就會遭遇圍毆和謾罵:你真是一個攪屎棍,趕緊滾出WC。不要一隻老鼠害了一鍋湯。

劣幣驅逐良幣由此應運而生!

好好的娛樂圈,吃什麼不好,你偏偏要吃屎!

【羿雲天,非著名寫作者,自媒體編輯。紅袖添香、鄭在讀書特約作者。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記錄屬於愛情的故事,分享繽紛世界的精彩,點評時事百態的喜怒。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新浪微博:羿雲天】

最後更新:2017-08-20 16:52:45

  上一篇:go 王源演唱會耳返故障,表示很難受!
  下一篇:go 王俊凱投身韓紅愛心百人援寧公益活動 用善心引領愛心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