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搜狐
虛擬貨幣時代全麵終結?交易平台稱仍在等候相關通知
上周,ICO(首次代幣發行)被全麵叫停,各大交易平台陷入了“退幣”(ICO代幣)、關停交易的大整頓中。8日,比特幣交易在中國全麵停止的消息接連傳出。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多家大型交易平台(包括此前沒有ICO代幣交易、且不在60多家ICO代幣交易平台名單中)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尚未收到通知。
9月8日,有媒體報道稱,監管當局決定關閉中國境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所,並稱從接近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人士處確認了這個消息,並了解到目前該決議已經部署到地方。監管的目的並不限於現在60多家ICO代幣交易平台,也將未從事ICO的若幹家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納入清理範圍內,限時關閉。
該消息如果屬實,那麼未來在中國境內不能存在所謂的虛擬貨幣和法幣之間的交易平台,但並非針對比特幣這個虛擬貨幣本身。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此前從未涉及過ICO代幣交易的平台並未收到ICO監管影響,本周以來持續正常交易。而部分ICO代幣的交易平台中,有的全麵停止了所有幣種的交易,包括ICO代幣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幣種,還有一部分交易平台則僅叫停了部分ICO代幣,並進行退幣和回購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也針對8日的消息詢問多家大型交易所負責人,包括此前從未交易過ICO代幣的平台。“目前我們還沒有接到相關的通知,我們會與監管層保持密切溝通。”比特幣中國交易平台合規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另一家位於北京的、此前並沒有ICO代幣交易的大型交易所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通知,公司仍然在內部培訓。
位於上海的另一家交易所負責人回複記者表示:“的確(8日)上午北京開了會,但我們公司沒有收到全部關停的消息。”
截至記者發稿,上述幾家交易所的比特幣交易仍然正常進行。
然而,也有多位交易所負責人對記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使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被禁止,仍然會存在場外交易的問題,且很難被監管。
今年年初,央行進駐國內多家比特幣平台進行調查,交易所一度停止了提幣業務。當時,在正規平台的監管趨嚴後,場外交易量驟增。
所謂場外交易,就是持有比特幣的人在交易平台之外私下進行的交易,這部分交易的比特幣流向無法追蹤,監管部門也難以監管。購幣流程可能就是到某網站簡單用郵箱進行注冊,且無需實名認證。
“場外交易都是點對點私下交易,很難監管,且場外存在價差,因此可以套利。不過,在國內幾大平台2月份恢複提幣業務後,場外交易量有所下降。”火幣網COO朱嘉偉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有觀點認為,雖然集中、正規的交易場所,實名製和反洗錢做得較好,買賣比特幣的需求集中到大平台,可以減少監管成本,但二級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之高也令比特幣價格飛漲,今年8月起,比特幣從突破30000元大關,這離上次破20000元大關還不到幾個月時間。
今年年初,央行的初步檢查發現,部分大型交易平台也存在超範圍經營、違規開展配資業務、投資者資金未實行第三方存管等問題。其他平台也多少存在類似問題。
有多家大型交易平台從2月對係統進行了升級,用戶信息中增加了職業、住所等,身份證信息會對接到公安係統上,並對提幣客戶需要進行視頻驗證。另外,平台對大額交易、可疑交易模塊係統也進行了升級,風控係統可以識別可疑交易和行為,甄別之後會和用戶進一步核實,要求提供補充材料,並實時和監管部門報告,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反洗錢製度。
具體而言,幾家平台主要針對資金安全、反洗錢方麵做了以下幾方麵工作:
1、用戶身份識別方麵:客戶識別姓名、性別、職業、住所或工作單位地址、身份證號碼、身份證有效期,並且接口驗證。身份證過期後係統自動要求用戶重新補充身份證照片與手持身份證照片的重新收集;
2、加大對於存量用戶身份識別的普及,最終做到所有用戶完全普及;
3、所有提幣用戶必須視頻認證;
4、健全用戶身份重新識別機製;
5、定義與收集並監測異常交易、可疑交易和全方位的運營數據,要求用戶提供補充材料;
6、建立對於可疑交易上報的製度和流程,內容永久存檔可查;
7、建立黑名單製度;
8、建立專門的反洗錢審查製度;
9、專人負責反洗錢法律法規的跟蹤,建立內部定期分享培訓製度。
(原標題:虛擬貨幣時代全麵終結?交易平台稱仍在等候相關通知)
最後更新:2017-09-09 0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