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搜狐
国企领衔企业利润增长 深化改革下一步要管资本
在观察实体经济的重要维度中,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直是最重要的之一。
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47.6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比1~4月放缓1.7个百分点。尽管仍处在年初冲高之后的回落阶段,但是5月单月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经较4月小幅上涨2.7%,达到16.7%。
在引领工业利润复苏的力量中,国有企业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前5个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 10376.3亿元,同比增长 25.5%,高于整体水平。
不过,在受访受访业界专家看来,5月投资收益等非主营活动对利润增速加快影响较大,但进入下半年,整体工业盈利增速或将放缓。尤其,国企投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大中型、上中游的国有企业,这也让6月26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如何进入落实备受关注。
非主营业务利润拉高增速
“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拉动利润增速加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婧表示。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1%,增速比4月加快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47.6亿元,同比增长22.7%。
但从5月主营业务利润的结构看,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增长明显加快,5月分别增长32.5%、34.1%,而4月这两项增速分别为-0.9%、-6.9%。这两项净收入合计拉动利润增速比4月加快3.4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大于业务收益,是否证实经济“脱实向虚”?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时点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因。”他表示,企业投资收益多集中在五六月份到账。现在工业企业的投资收益到了到账节点。因此这单纯是一个时点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趋势问题。
从5月经济情况来看,相比上月利润率同比在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当月同比增长13.5%,增速回升1.4个百分点,累计增速持平在13.5%,整体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的认同。“企业投资收益多集中在五六月份到账,对当期企业盈利的影响比较明显。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2.5%,而4月为下降0.9%,投资收益增加,拉动利润增速比4月份提高2.1个百分点。”他说。
考虑到时机的因素,梁婧指出5月投资收益等非主营活动对利润增速加快影响较大,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弱。尤其进入下半年,前期恢复性高增速的采矿业和高耗能行业盈利增速将有所放缓,并将带动整体工业盈利增速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个减少。具体看主要行业利润情况: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7.7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3.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但同期,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5月利润增速为1.9%;电力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速甚至为-35.9%。
“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大中型、上中游的企业。”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也对记者分析称,本轮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主要集中在上游行业,而上游行业以国企居多。在他看来, 与上、中游行业利润增长较可观形成对比的是,下游行业利润增速仍处于较低位,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上中游通过行政化手段整合,集中度有所提升,令盈利情况改善。而下游行业的去产能进程仍较缓慢,集中度仍较低,下游行业难以向终端消费者传导上中游产品价格抬升带来成本压力。
国企改革欲加速推进
在引领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重新掉头上涨中,国有企业显示出了重要的力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20.4亿元,同比增长53.3%。相较之下,同期集体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8.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4%。
而在国有企业中,相差一天由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前5个月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10376.3亿元,同比增长25.5%。这意味着,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占到了全体国企利润的六成以上,大型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依然较为突出。
“这说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对整个经济起到了稳定器和推动器的作用。” 潘向东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有企业引领利润改善的同时,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依然稳中有升。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其中,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1.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但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为4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同期,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1.9%,同比、环比分别下降0.4、0.2个百分点。
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近期在给媒体的撰文中表示,企业的杠杆率如果进一步上升,势必会给日后的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企业的高杠杆传导或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就会累及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就难以真正避免。
“以管资本为主来管理国有企业还应该包括国企的出资人、国企的监管者有责任保持所拥有、所管理的企业资本充足,也就是有责任维护所掌控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上。”杨凯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引领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进入6月份以来,国企改革不断释放出积极信号:6月2日,国资委表示将加快深度调整央企重组步伐;随后6月15日,发改委表示将加速央企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6月26日深改组通过《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制定公司制改革时间表,会议强调,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尤其是要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权利和责任对等。
“十九大即将召开,预计下半年国企改革也将加速推进,未来关注垄断行业和重点领域混改落地进一步的加速,关注军工混改,油气改革,电信混改和铁路混改的落地。其中,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混改行业: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和6月国资委提及煤电、重型装备制造和钢铁等兼并重组领域行业将有望迈出实质性步伐;与此同时,地方国改方案出台也值得关注。”潘向东表示,“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这是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贯方向。但同时,仍应通过改革降低民间投资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其享有较轻的税负和良好的制度保障,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之所需。”
通过改革增强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在当下的大环境中,正变得愈发重要。
尽管5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7%,增速比4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但月初公布的5月份PMI也与4月持平;同时5月PPI增速进一步从4月的6.4%降至5月的5.5%。
李奇霖对记者分析,“从上述数据来看,同比经济增速在下降。现在来看,企业利润的累计增速和PPI同比都在下降;在支撑经济增长主要动能中,基建在地产和汽车消费的利润表现差强人意;库存方面,5月份的库存情况变化并不能反映长期的库存变动趋势,现在的经济仍处在被动补库存时期。尽管经济增速相比同期放缓,但是仍然在政策底线之上。防风险仍然位于稳增长之前。”
潘向东认为,就短期投资增速而言,未来总体固定资产投资仍将面临一定的下行空间。因为在他看来,4月份以来的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并未远离,工业生产及工业企业利润结构出现分化,补库存周期接近尾声;随着房地产调控紧缩效应的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渐降温,房地产销售也逐步放缓;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金融监管加强,融资资金来源受限或收缩对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传导的滞后效应随之显现,因而未来整体投资增速将可能逐步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并未远离。
“通过一系列改革,做强做好做大那些关系国计民生行业,如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行业的发展。”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对记者表示。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则表示:“传统工业发展动力放缓;而服务业发展较快,将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2%,与1~4月份持平。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最后更新:2017-07-02 11: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