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100元一局,《王者榮耀》已經成為陪練和創業者的淘金地

作者 | 王雪琦;編輯 | 劉亞瀾

段位高的明星陪練可定價到100元一局。低段位場次,陪練也會按小時收費。

“我幫你們舉報後羿,你幫我們舉報典韋,怎麼樣?”

“成交!”

交戰雙方一邊大打出手,一邊邀請對手舉報己方隊友的戲碼,在《王者榮耀》的世界裏,每天都在上演。

在此之前,這樣的“恨意”大多被技術差勁、純靠裝備耍威風的人民幣玩家承包。到了《王者榮耀》時代,“豬隊友”才是那個眾矢之的。

“我就是不想跟微信好友打農藥,太蠢了,又是朋友同事,不好當麵說,索性花錢買痛快。”老紀在一家中型互聯網公司擔任總監級別的職務,他負責的項目剛拿了公司的獎,同事們評價他是一個靠譜、認真的人。“但我想贏。”

競技體育是和平年代的戰爭,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王者榮耀》。每一局排位賽,都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戰爭,贏的渴望堪比生存的渴望。

而輸贏之外,《王者榮耀》還是一張社交名片。在這套話語體係下,階層、閱曆、年齡都可以被暫時擱置,段位才是唯一的身份。不管你在其他場合如何唿風喚雨,在這裏,“倔強青銅”就是沒資格跟“榮耀黃金”同場競技。

老紀從朋友那裏聽說了一個辦法,可以解決“想贏、想換隊友”和“沒時間打、沒朋友組隊”的矛盾。

“找陪練啊!”

被抬上珠峰的人

平均每天隻有一小時遊戲時間的玩家通常幾個月也不能從“青銅”升到“鉑金”。但商緒隻用了一個月時間。

他的代價是5000元人民幣。在連試了四個陪練之後,他找到了跟他對味的陪練。商緒並沒有透露他這5000元究竟是怎麼用的,但陪練的收費行情早已不是秘密。

對於用戶來說,按星收費是最有保障的收費方式,能保證段位的提升。鑽石及以下價位相對便宜,普通陪練10元一星,明星陪練則需要40元甚至更高。

按局收費則是對陪練更有保障的收費方式,不論輸贏,打完即可結款。這種模式下價格差別非常大,一些急於收單的陪練甚至會把價位開到5元一局。

在高端場次,段位非常高的明星陪練可以定價到100元一局。在一些壓力較輕的低段位場次,陪練也會按小時收費。目前,提供陪練服務的平台大都采取抽成的方式盈利,抽成標準從10%到30%不等。

而其實,在《王者榮耀》風靡之前,商緒花時間最多的遊戲是《守望先鋒》,國服200強的水平讓他在這款遊戲裏所向披靡。

但在《王者榮耀》裏,“倔強青銅”商緒有時還不如小學生。“我這人忍不了輸,玩別的遊戲有點厲害,在這咣咣被人虐,受不了。”為了擺脫“Defeat”帶來的焦慮,商緒走上了人民幣玩家的道路。

在《征途》開辟道具付費的模式之後,傳統意義上的人民幣玩家指的是通過花錢購買虛擬裝備提升遊戲內戰鬥力的人,這群人有錢沒時間,技術也一般。

不過《王者榮耀》並不是靠花錢買道具就能迅速提升段位的遊戲。“英雄皮膚”是《王者榮耀》最暢銷的道具,僅趙雲的一款皮膚就能賣出1.5億人民幣,但用過的玩家都清楚,皮膚對英雄戰鬥力的加成有限。

陪練需求的興起既是遊戲本身設計的結果,也是玩家典型心理使然。就一款競技遊戲來說,“贏”是最樸實的訴求。

但王者對於道具和操作的削弱導致氪金升級模式失靈,而陪練是在保證遊戲體驗基礎上最有效的升級方式。

而對於那些淡泊輸贏,卻在意社交身份的玩家來說,一目了然的段位讓快速升級成了剛需,同時,過於強化團隊整體效應的遊戲設計,讓其他MOBA遊戲遷移過來的用戶無法順利施展技能,通過陪練來“上分”就變成了最快捷的獲取身份的辦法。

高令已經過了在乎虛擬世界輸贏的年紀,但眼看著社交圈中遊戲水平一般的小姑娘們都已經升到了鑽石段位,他還是感到了尷尬。

作為曾經的LOL玩家,他並不缺MOBA遊戲基本的技術和意識。但《王者榮耀》是款“不太一樣”的MOBA遊戲,為了覆蓋更多受眾,王者在技能層麵做了大量簡化,縮減了很多MOBA迷們熱衷的微操作空間,快速上手之餘也讓原本技術尚佳的玩家“泯然於眾人”。

於是隊友的能力就成了決定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據許多玩家反饋,係統為了維持遊戲平衡性,經常通過匹配坑隊友的方式控製比賽結果,“在高段位贏一局輸一局很常見”。

“碰上豬隊友,就是1打9,這怎麼打?沒法打。” 高令苦笑著說。不僅係統匹配的隊友坑,就算和好友開黑,也難逃被坑的局麵。“就算不坑,朋友打的不好的地方也沒法說。”於是,高令最終還是選擇了通過陪練規避坑隊友,早日升段位。

密集玩下來,一天2、300元的投入並不便宜,但他覺得這錢花得很值,“段位升了,體驗也沒落下”。

事實上,《王者榮耀》通過排位賽的整體輸贏累計把玩家劃分到6個段位,青銅、白銀、黃金、鉑金、鑽石、星耀、王者,每個段位中再設以“星”為標準的細分等級。

玩家隻能以遊客、QQ和微信登陸。在後兩種登陸模式中,親朋友好的段位一目了然。剛被熱度吸引進來的新玩家,幾乎都要麵對在榮耀黃金的環伺中頂著倔強青銅稱號的尷尬。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某陪練平台的收費標準

遊戲代打、陪練的產業鏈已經存在很多年。

在遊戲相關的服務類別,曆史最悠久的是代打,即把賬號交由專門的代打人員,由對方負責完成提升等級或其它日常任務。而陪練則是玩家自己為主角。

“王者的業務,效率高,來錢快”,這是陪練們的一致觀點。《王者榮耀》在今年的爆發式增長給陪練業務帶來巨大的機會,同時,這款遊戲的許多設定也給陪練以發展機會。

“遊戲大神”張晶把《王者榮耀》的陪練稱做“渡劫”,因為排位賽以4個月為周期,新賽季開始時,段位普遍會下降,用戶需要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才能維持住得來不易的段位。

如果時間有限,隻能請陪練幫忙渡過降位的劫難。這和《英雄聯盟》長達1年的賽季周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用戶想上分,陪練想賺錢,兩方一拍即合。但是《王者榮耀》官方對於陪練的態度並不明朗,遊戲對排位賽隊友間的段位差距做出了嚴格到星的規定,杜絕高段位玩家進入低段位排位賽。

作為應對,大部分陪練都有多個不同段位的賬號。沒時間經營太多賬號的袁朵,為了接低段位的單子經常會戰略性輸掉一些比賽,但“一旦輸的太明顯”,就會遭到官方的封號。

在《王者榮耀》的陪練產業中,一端是渴望靠譜陪練的用戶,另一端是需要穩定單量的陪練。當運營方對陪練持曖昧態度時,用戶和陪練隻能通過各種試錯迭代來尋找對接另一端的機會。這也造就了目前陪練產業的不規範性,用戶和陪練的權益都處在真空地帶。

一方麵,野陪練無法監管,用戶遭騙。

由於《王者榮耀》單局遊戲時長較短,陪練所需的成本比較低,許多用戶往往在遊戲內公共頻道看見有人攬活,便出於好奇嚐鮮的心理下單,但這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陪練,服務往往堪憂。

“下單前信誓旦旦地跟我說,哥,保證躺贏,結果一開局就跪,比係統匹配的坑隊友還坑。”嚐鮮被坑之後,孫超再也沒找過陪練。

另一方麵,服務、價格都缺乏統一的標準。

在《王者榮耀》的陪練體係中,最常見的收費方式有三種,按星收費,按局收費,按時長收費。但具體的收費模式和金額都是由陪練和用戶商量決定。

這兩個問題即使是陪練大平台出現之後,仍然沒有得到明顯緩解。作為知名陪玩平台魚泡泡的老客戶,商緒覺得盡管平台名氣很大,但仍然有大量不靠譜的陪練。“他們的遊神(遊戲大神)審核機製太鬆了,連排行榜中都有不少‘水貨’。”

用戶的不信任情緒始終存在,而陪練們也有自己的焦慮。

遊戲主播出身的吳婕,最初隻是通過朋友介紹的方式接陪練單。盡管單量不錯,但深感個體戶經營模式的不穩定,吳婕還是決定掛靠平台。憑借榮耀王者46星(注:目前《王者榮耀》最高級別是榮耀王者50星)的身份,她順利得到了魚泡泡的入駐邀請。

另外一些草根玩家走上陪練道路則是因為在遊戲中發揮不錯,被陪練中介看上,挖到以微信群為基地臨時工作室。孩子剛剛兩歲,在一家生物類私企任職的袁朵,就是典型的草根玩家。

作為《王者榮耀》的早期用戶,段位和能力兼具的她,很快就被陪練中介拉到了臨時工作室。為了更穩定的單量,袁朵也選擇了入駐平台,她在高手電競注冊了教練身份,借助平台獲取單子。

掛靠平台之後,單量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訂單少,陪練多”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所以入行較久的陪練通常都會努力維係一個穩定的客戶群,以保證收入。

作為魚泡泡最早的一批遊神,同時兼顧遊戲主播和陪練的張晶,已經建立了200人左右的穩定粉絲群。

真正的淘金者

一家提供《王者榮耀》陪練服務的平台

連接著用戶和陪練的平台,他們是真正的淘金者,也是整個陪練體係中很難繞過的環節。

據他介紹,目前代練服務大多由淘寶上的工作室提供。但是在價格上比較無序,每家的價錢都不一樣,“隻能一家家問,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與此同時,淘寶的代練工作室也缺乏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如果賬號被打壞了,也沒辦法舉證,因為不是同一個平台。”

為了提供更加標準化的服務,電競幫的團隊通過一一走訪線下工作室,聚集起4000多個專業打手。目前準備篩選出400名左右的優質打手,以此為基礎進入陪練行業。

同樣主打專業路線的還有高手電競(GOGOSU)。創始人壽添曾經是《魔獸爭霸3》和德州撲克的職業選手,在澳大利亞一家知名IT公司做了2年數據分析後回國,跟VG電子競技俱樂部的老板共同成立了高手電競,並在2016年9月上線了自己的APP。憑借創始人在電競領域的人脈積澱,高手電競獲取了第一批教練。

遊戲陪打並不是個新鮮行業,《王者榮耀》帶來的變化是推動產業的細分,形成了讓陪玩和陪練兩種不同的微觀業態。

在遊戲陪打的江湖裏,魚泡泡是當之無愧的盟主。這款從網吧充值占座業務起家的APP,在轉戰遊戲陪打之後,業務和營收迅速增加2016年獲得了1億200萬的營收。

為了應對變化,魚泡泡進行了頁麵改版,把“《王者榮耀》上分”變成一個單獨的業務門類。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平台上現有遊神的“再教育”,杜明江坦承,魚泡泡此前的陪打業務更偏陪玩,陪玩模式對於遊神的約束力比較低。

在新的上分業務中,會有針對遊神的懲罰措施,達不到上分目標,遊神就無法獲得收入。盡管缺乏專業的陪練基因,但杜明江表示魚泡泡在用戶數量、資金儲備和業務種類方麵的優勢足以應付挑戰。

陪練業務專業化給電競幫和高手電競帶來的更多是機遇。最初高手電競就選擇了MOBA遊戲中最為硬核的Dota2作為陪打業務的切入點。“Dota2是我個人比較熟悉的一個板塊,所以先在這一小塊市場做了實驗。”壽添表示。

根據公開數據,今年春節期間,《王者榮耀》的用戶量突破2億,DAU峰值超過8000萬,MAU約為1.6億。與之相伴的還有超高的話題度,《王者榮耀》的百度指數從2016年開始一路高走,遠超其他所有遊戲,並在今年7月下旬的官媒九評之後達到巔峰值。

熱度體現在陪練平台上,是真金白銀的訂單和營收。杜明江說,從2017年4月開始,《王者榮耀》訂單量快速成長,5月增長了1倍,6月增長了70%。雖然目前營業額隻占到平台總營業額的4%、5%,但訂單量已經占到20%。

高手電競今年7月才正式投入資源推廣《王者榮耀》,這項業務一經推出就經曆了爆炸式的數據增長,用戶注冊數量增長了六、七倍,占到業務總量的3、40%。

風口浪尖上的《王者榮耀》一直爭議加身,但在壽添看來,這恰恰是給遊戲帶來社會認可的絕佳時機。“這款遊戲最大的功勞是讓大家看到了什麼是競技。這個話題隻有大家共同討論,才會讓某些人對這個東西改觀,如果根本不討論,封閉思想永遠不會消除。”

步吉是高手電競上的Dota2教練,他遇到的最年輕的用戶是一個8歲的小學生,家長專門為孩子報名了Dota2的課程。“當80後成為家長以後,大家或許會說你孩子玩遊戲好厲害,就像現在的家長討論誰家孩子鋼琴更厲害一樣。”壽添說。

不過,盡管在《王者榮耀》陪練的業務上呈現出同質性,但這幾家平台對於未來的規劃並不相同。

杜明江表示,雖然目前《王者榮耀》陪打業務增長迅速,但魚泡泡基於技能互換的社交平台這個定位並不會改變。“《王者榮耀》是個大風口,能為平台帶來用戶,在基數足夠大的基礎上,哪怕隻有一小部分能轉化為平台的社交用戶,數量也很可觀。”

高手電競的定位是“電競教學”,作為曾經的職業選手,壽添對電子競技有著深入淺出的理解,“就是電子版競爭,它是一種態度,把玩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大家需要練需要認真的去學,最後再來比”。

和其他電競從業者一樣,他也喜歡把電競跟體育類比,在他看來,傳統體育產業內的傳播體係和硬件體係,電競也有,但電競在教學領域卻是一片空白。不同於從職業電競切入教育的從業者,壽添選擇了市場需求更大,變現模式也更明確的陪打行業。

對未來的定位差異,也決定了這些平台現階段對於盈利模式的態度。

陪打行業最成熟的盈利手段是對陪練的收入進行抽成。這個市場最早的試水者是YY頻道中的各色工會,但接近30%的抽成比例和不穩定的運營模式讓用戶和打手都逐漸失去了信心。隨後,魚泡泡依靠10%的低抽成和對大神來說更加友好的運營模式迅速攻占了市場,並進入了穩定盈利的階段。

YY的出局宣告了陪打行業第一場戰役的結束,《王者榮耀》則拉響了第二場戰役的號角,但戰爭的標的不再是陪打業務本身,而是其背後的用戶和流量。

還處在早期融資階段的電競幫並沒有打算跟對手打價格戰,20%的抽成再加上各種活動返利,基本和魚泡泡的抽成標準持平。

據王健介紹,電競幫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戶服務層麵。9月份即將上線的陪練功能,電競幫將采用用戶視角的滴滴模式匹配方式,用戶填好基本信息下單後,係統自動推薦幾位合適的打手,由用戶選擇陪練。

魚泡泡和電競幫都希望靠自帶品牌效應的大神和打手拴住客戶,高手電競更想通過內容完成這件事。“內容業務非常非常重要,誰都可以做一個服務類的軟件,但是真正黏住用戶是要靠內容的。”

在壽添的規劃裏,陪打服務是基礎設施,內容則是引流和留存的重要工具。除了文字版的攻略,高手電競還推出了自己的視頻節目。

和很多執著於內容的創業者一樣,壽添對於變現的態度很審慎。目前高手電競並沒有做任何抽成,據他表示,不抽成模式還將持續一年左右,“抽成是這一類技能互換平台的主要盈利的模式,但不會是我們唯一的盈利模式。在視頻節目的基礎上擴展廣告業務也可以盈利。”

社交化的魚泡泡,電競化的高手電競,服務化的電競幫,三家公司的起點和目標都不盡相同,但卻不約而同地在《王者榮耀》的陪打戰場狹路相逢。

作為中國的第一款全民級遊戲,《王者榮耀》用巨大的流量承載了不同的商業企圖。作為一個淘金之所,它的意義早已超出遊戲本身。

本文由三聲(tosansheng)授權轉載。『三聲』聚焦文娛創業領域的企業、人物、熱點、資本,提供最專業的文娛產業報道。

最後更新:2017-08-23 14:49:40

  上一篇:go 王者榮耀搶先服大更新:白起重做上線,6位英雄、四件裝備調整!
  下一篇:go 王者榮耀:好胸懷王昭君cos 這是在冰雪天學習法術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