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44 返回首頁    go 搜狐


馬雲許家印王健林爭首富,他公司若上市必是首富,卻不願意

一個月之內,首富在馬雲、馬化騰、王健林三個人之間輪流轉。有一個人幾乎在富豪榜上找不到他,有人說他身家千億,有人說他身家50億,不過相比他的財富,他創辦的企業更加讓人關心。這個人就是任正非。任正非在中國幾乎已經是家喻戶曉,他創辦的華為,已經是通信設備的巨頭。年收入接近三千億的公司。

如果中國沒有了阿裏巴巴、騰訊和萬達,其他公司分分鍾取而代之。如果中國沒有了華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

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華為17萬的員工比BAT的總和還多。華為每年納稅337億,比BAT總和還多137億。BAT雖然看似中國企業,但是股東都是外國人或外國企業。阿裏巴巴最大受益者是日本的軟銀,騰訊是南非的HIM集團,百度是美國德豐傑公司。這三家公司每年從中國賺到580億元,但是大部分的利潤都屬於外國。華為每年從全世界170多個國家賺取到279億利潤,全部屬於華為的每一個員工。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超過70%來自海外,在外國人身上賺的錢達1.38萬億!

從1987年創立華為開始,直到2011年,任正非才首次入選福布斯,排名中國92名,身家11億美金。任正非本來有機會可以成為馬雲、馬化騰、王健林這樣的富豪,甚至超過他們,但是他多年來一直堅持不上市的策略,將股份全部分給大部分員工。在這樣的條件激勵下,華為的員工每個人都有極強的戰鬥力。

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靠近黃果樹瀑布。任正非的父親是鄉村中學教師,家中還有兄妹6人,雖然家庭困難,但是父母還是堅持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任正非也得以上大學,但是當他快要畢業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家庭發生了巨大的變故,不過任正非還是堅持完成學業。

畢業之後任正非選擇去當兵,一直到1983年,任正非才從部隊轉業,這時候任正非已經39歲了。人到中年,任正非似乎還一事無成,轉業去了石油後期服務基地工作了幾年,但是這幾年工作任正非並不順利。1987年,任正非決定自己去闖闖,他集資21000元,創辦了華為。這是靠著這21000元,任正非創造出年收入數千億的公司。

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擲投入C&C08機的研發。1993年年末,C&C08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其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為華為占領了市場。

任正非注定是屬於商界的,幾年下來,他的華為公司已經成為行業的翹楚。任正非自己事事親躬,創業初期他甚至自己背著產品去大西北跑業務。那個時候他與大家一起出差,十幾個人住一個房間。正是經過了這樣的艱苦創業,才有今天的華為。

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蠔業村工業大廈三樓作為研製程控交換機的場所,五十多名年輕員工跟隨任正非來到這棟破舊的廠房中,開始了他們充滿艱險和未知的創業之路,他們把整層樓分隔為單板、電源、總測、準備四個工段,外加庫房和廚房。人們在機器的高溫下揮汗如雨夜以繼日地作業,設計製作電路板、話務台、焊接的電路板,編寫軟件,調試、修改、再調試。在這樣的情況下,任正非幾乎每天都到現場檢查生產及開發進度,開會研究麵臨的困難,分工協調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在任正非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數字遊戲就能賺進大筆財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幹的人卻隻能賺取微薄的工資,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華為堅持不上市,全員持股,這個在中國幾乎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在全世界營收過百億的公司中,也沒絕無僅有的。

許多人總是在討論華為的市值,其實按照思科以及小米等公司的估值對比,華為的市值絕對不低於2000億美金。這個隻是理性分析的結構,如果算上資本的炒作,華為這樣的企業超過5000億美金市值也是有可能,任正非如果不把股份分給員工,分分鍾可以成為中國首富甚至是世界首富。

華為不僅沒有上市,而且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隻擁有公司1.4%的股權。華為所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大家的,都是合夥人的。分享的是現在的82000多名的合夥人。這些股東除了不能表決、出售、擁有股票之外,股東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並且,每年所賺取的淨利,幾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給股東。

僅僅以2010年為例,華為淨利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人民幣238億,配出了一股人民幣2.98元的股息。那些在華為工作超過10年的老員工,僅僅靠配股就可以分得接近120萬的利息。

華為進軍手機市場僅僅有幾年的時間,但是依靠強大的技術積累,華為幾乎在很少靠營銷的情況下,就超越了那些傳統的廠家,現在的市場份額已經跟三星非常接近。這一切不是靠營銷起家的小米可以相比的。

華為為什麼有這麼強的競爭力,因為華為非常重視技術研發。華為最近十年研發經費已經達到1900億人民幣。因為華為有1萬名博士,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現在的互聯網企業都是想著短平快,靠著融資燒錢搶市場規模。現在做幾輛破單車就可以融資幾億美金,像華為這樣的良心企業才是這樣的業界翹楚。

華為僅2014年的研發經費是400億!也就是說,華為的研發經費,比A股154家化工+166家機械設備+14家機床業+67家醫藥的近400家企業的總和還多幾十億。當時BAT總研發經費是270億,但是想想騰訊的大部分研發費用都是在研發遊戲,就這樣其中的價值所在。

任正非43歲才開始創業,不惑之年始見春,一手把山寨公司變成了震驚世界的科技王國,同時創立了開中國企業先河的企業治理大法。在判斷企業市場時又極具預見性,在企業繁花似錦的時候卻說這很可能是企業的“寒冬”。

最後更新:2017-08-20 11:46:38

  上一篇:go 馬雲無人店展示4天就撤啦!無人便利店真是風口麼?
  下一篇:go 靠醜角起家,周星馳的黃金配角,最後“遺言”希望大家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