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
搜狐
中小創魅力再現:國家隊新進60隻 社保基金增持162隻
近期,九陽股份、正海磁材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二季度買入九陽股份286.7萬股,占流通股的0.37%;買入正海磁材392.9萬股,占流通股的0.53%。養老基金入市首選中小創股票的舉動,轉移了投資者青睞大藍籌的目光,中小創股票再次受到投資者的關注,紅了起來。
點擊查看養老金持股名單(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養老金首選中小創股票是因為從估值角度看,通過前期的下跌,有些個股價格已達合理位置。因此,國家隊買入是正常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行業研究員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例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以0.37%的持股比例成為九陽股份新晉第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數286.70萬股。從九陽股份基本麵來看,第二季度收入和淨利潤環比改善明顯;從估值方麵來看,公司上市以來估值中樞在20倍,公司目前的股價對應2017年動態市盈率隻有17倍,安全邊際高。
據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社保基金二季度共重倉持有中小創個股274隻。其中,有58隻中小創個股是二季度新進股票,包括:康得新、東方園林、恒順眾昇、金智科技、陽光電源、洲明科技、龍泉股份、拓維信息、雪迪龍、星普醫科、長盈精密、*ST弘高、康盛股份、*ST三泰、快樂購等個股。
另外,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中小創個股162隻。其中,世聯行、省廣股份、宋城演藝、蘇寧雲商、利歐股份、樂普醫療、捷成股份、海利得、信立泰等9隻個股位列社保基金增持的前10名。增持股票分別達:5541.64萬股、5413.31萬股、4701.92萬股、3698.84萬股、3672.59萬股、3000.46萬股、2783.31萬股、2633.93萬股、2407.84萬股、2381.89萬股。
點擊查看社保持倉 (來源:東方財富網)
值得關注的是,持有省廣股份的社保基金最多,有5家社保基金。分別為:全國社保基金418組合、全國社保基金102組合、全國社保基金107組合、全國社保基金103組合、全國社保基金104組合。
因此,可以看出,國家隊(包括養老基金和社保基金)在今年二季度新進中小創股票60隻。
日前,東方證券研報表示,繼續維持對中小創謹慎樂觀的看法。創業板進入逐步築底階段,雖然周線級別仍未發生趨勢性反轉,但日線級別的反彈有別於兩年以來的走勢,建議積極關注。這是2016年2月份以來首次看多中小創板塊。
主力動態>>>
【險資】險資上半年提前“埋伏”十大公司 四季度投資策略曝光
【外資】北上資金穩步入場 斥資近10億元布局10隻個股
【券商】券商提前潛伏10隻三季度業績翻倍股
【私募】淡水泉隨國家隊圍獵6隻股票 王亞偉仍堅守三聚環保
【延伸閱讀】
安信探秘A股中報:國家隊比例提升 基金社保減持成長
本周特別關注
中報探秘,誰在買什麼?
此前,我們在《觀各路資金齊聚,辨投資行為變遷—A股機構投資者行為專題》中詳細梳理了2010年以來各路機構投資者行為特征及變動(持股市值與大盤走勢關係、行業配置及投資風格等),本文作為A股機構投資者行為專題的第二篇,從2017年中報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觀察各路投資者配置風格最新變動特征。
1.1. A股投資者市場結構:國家隊比例提升
機構投資者和一般法人占比上升,自然人持股占比下滑較大。根據2017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東統計,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中占比最大的為一般法人(52.3%)且占比不斷提升,持股市值占比為A股流通市值的一半,較此前(曆史可比口徑)提升3.2個百分點;自然人占比(36.4%)較高,占比下滑較大,較此前(曆史可比口徑)下滑3.6個百分點;機構投資者占比仍然較低,約為11.3%,相較此前(曆史可比口徑)提升0.4個百分點。另外,從機構投資者內部結構來看,基金(4.19%)持股比例最高,其次為國家隊(2.90%)、保險(1.76%),非金融類上市企業(0.95%)、社保(0.57%)、券商(0.39%)、QFII(0.28%)、陽光私募(0.15%)、信托(0.09%)以及其他(0.02%,銀行、年金、財務公司)占比較低。值得注意的是持倉規模較大的基金、國家隊、保險在機構投資者中占比均有所提升,相較此前(曆史可比口徑)分別提升0.09%、0.42%、0.07%;持倉規模較小的機構變動不大甚至出現下滑,社保、券商、QFII分別下滑0.01%、0.16%、0.01%,陽光私募持平,信托微升0.01%。
1.2. 國家隊:規模大幅提升,券商成加倉主力
國家隊持股市值大幅提升。2017Q2國家隊大幅增持,持股市值為11992.72億元,較一季度提升2.90%,成為除了基金外最大的機構投資者隊伍(國家隊主要包括匯金資管、證金公司、十大中證金融資管計劃、外管局旗下梧桐樹投資及其兩個子公司和五隻國家隊基金、養老保險基金)。其中,證金持股比例大幅增加,由一季度5434.59億元提升至7320.05億元,增幅達35%,證金新增創業板24隻股票,包括三環集團、華策影視、昆侖萬維以及湯臣倍健、同花順等;另外,養老金成為國家隊新成員,二季度增持了首商股份、九陽股份、正海磁材,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分別新進成為正海磁材、九陽股份兩家公司第九大、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期末持股數量分別為392.92萬股、286.7萬股;此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一組合新進成為首商股份第九大流通股股東,期末持股數量為180萬股;國家隊其他成員持股市值總體變動不大,匯金資管、外管局增持76.96億元和18.60億元,五大基金、十大資管計劃減持10.93億元和18.73億元。
國家隊持有創業板的比例仍在下降,銀行和非銀再度加倉。分板塊來看,主板的占比仍在不斷上升,而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持股占比仍在不斷下降之中,2017Q2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分別為92.28%、5.16%、2.56%,較一季度分別提升0.88%、下滑0.86%和下滑0.02%證金公司首次增持創業板公司。國家隊重金融的持倉風格仍在繼續加強,大幅增持銀行和非銀,二季度銀行、非銀占比分別為22.79%、16.38%,其中非銀金融增持較多,較一季度提升了2.18個百分點。其中,證金公司大量增持了券商股,28家券商股中有19家獲得證金公司增持, 7隻券商股接近舉牌線(興業證券、光大證券、東吳證券、西南證券、東方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
1.3. 基金:規模持續擴大,減持成長和中遊
基金持股規模不斷擴大,減持成長和中遊。2017年中報前十大流動股東中基金持股市值為17207.61億元,持股規模不斷擴大,比上期(15862.40億元)提升了8.5%。持股主板占比仍較高,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為65%、22%和13%。持股行業仍以消費和金融為主,且繼續增持重倉行業,前五行業醫藥生物(10%)、電子(9.8%)、非銀金融(8.2%)、銀行(7.1%)、食品飲料(6.2%)占比為41%。其中,醫藥生物變動不大,電子、非銀、銀行、食品飲料、家電持股市值均實現大幅增長,而計算機、通信等成長股和化工、機械等中遊行業遭到基金的減持。
1.4. 保險:規模持續擴大,銀行繼續增倉
保險持股規模持續擴大,銀行繼續增倉。2017年中報前十大流動股東中保險持股市值為7270.35億元,比2017Q1(6775.80億元)大幅提升7.3%。持股仍以主板占比極高,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為93%、5%和2%,創業板仍然難以獲得險資的青睞。持股風格延續集中,前五行業銀行(54%)、房地產(11%)、非銀金融(8%)、醫藥生物(5%)、食品飲料(2%)占比高達80%,金融和消費居於絕對重倉地位,銀行占比繼續過半,重倉行業銀行、房地產、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繼續加倉。
1.5. 社保:規模小幅增加,減持成長和中遊
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小幅增加,減倉成長和中遊。2017年中報前十大流動股東中社保持股市值為2365.41億元,與2017Q1(2321.27億元)小幅增加1.9%。持股仍以主板為主,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為73%、19%和9%。持股風格穩定,行業整體變動不大,重倉銀行和醫藥生物並繼續加倉,前五行業銀行(21%)、醫藥生物(11%)、傳媒(5%)、公用事業(5%)、電子(5%)占比為48%,另外,社保對成長股和中遊製造的減持較為明顯,減持較多的有計算機(22億元)、電子(9億元)、通信(6億元)和汽車(10億元)、化工(6億元)、建築裝飾(7億元)、鋼鐵(7億元)、輕工製造(5億元).
1.6. 券商:規模下滑,減倉消費和中遊
券商持股規模下滑,減倉消費和中遊。2017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中券商持股市值為481.20億元,與2017Q1(520.06億元)下降了7.47%。持股仍以主板為主,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為67%、22%和12%。持股行業配置較為均衡,前五行業醫藥生物(12%)、房地產(7%)、化工(6%)、公用事業(6%)、電子(6%)占比總計僅為37%。其中,券商繼續增大對醫藥生物、房地產的持倉,同時大幅削減對計算機、消費和中遊行業的持倉,減持計算機(16億元)、農林牧漁(8億元)、食品飲料(3億元)、商業貿易(2億元)、化工(8億元)、汽車(8億元)機械設備(8億元)等行業。
1.7. QFII:偏愛銀行和消費,新增科技股
QFII持股規模穩定,風格仍偏向銀行和消費等藍籌白馬,新增科技股。2017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中QFII持股市值為1144.66億元,與2017Q1(1144.40億元)基本持平。持股仍以主板為主,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為73%、22%和5%。持股風格穩定,堅守銀行和消費白馬,前五行業銀行(35%)、食品飲料(18%)、家用電器(12%)、電子(6%)、醫藥生物(5%)占比高達76%。結合A股市場二季度受金融去杠杆影響,流動性偏緊疊加市場風險偏好降低,以銀行、食飲、家電為代表的白馬藍籌股走出“漂亮50”行情,這與QFII作為海外資金價值投資的傾向一致,與一季報相比, QFII的持股市值和對白馬藍籌的持股比例並沒有明顯變動。值得注意的是QFII對一線白馬龍頭的喜愛有所減弱,大幅減持格力電器(6574億元)、青島海爾(4548億元)、上海機場(2662億元)、白雲機場(2602億元)、海康威視(2427億元)等個股,新增了樂普醫藥(4146億元)、棲霞建設(2962億元)、華測檢測(2935億元)、中國長城(2374億元)、葛洲壩(1677億元)等個股,另外,QFII對科技股的喜愛有所增加,中科三環、科大訊飛等進入QFII的新增名單。
1.8. 陽光私募:規模下滑,減倉地產和化工
陽光私募持股規模下降,持股行業仍然較為均衡,減倉地產和化工。2017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陽光私募持股市值為638.19億元,相比2017Q1(682.22億元)下降6.45%,由於其占流通市值比例較低,因而和整個市場的風格變動並無明顯共振。持股板塊變動比例不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為50%、33%和17%。持股行業仍然較為均衡,前五行業分別為醫藥生物(13%)、房地產(11%)、機械設備(11%)、電子(8%)、化工(8%),其中醫藥、機械設備、電子等行業繼續增持,而房地產、化工、汽車、鋼鐵行業持倉下滑較大。
正文
1。產業資本:8月實現淨增持12.13億元
1.1. 板塊角度:8月恢複淨增持,主板持續增持
8月產業資本由前期淨減持轉為淨增持,淨增持金額為12.13億元。8月產業資本在7月短暫的淨減持後重新恢複淨增持,淨增持金額為12.13億元,主要歸於8月產業資本減持規模(89億元)比7月縮減52.97%,盡管增持規模(101億元)與7月相比也有所下降(43.38%)。另一方麵,8月份增持和減持的規模均有所回落,從增減持的頻率上看,8月份增持442次,環比上月下跌31.47%;減持469次,環比上月下跌24.11%。從產業資本股東結構上來看,8月份個人、高管和機構股東三大主體均淨增持,其中高管和機構股東均由7月份的淨減持轉為淨增持,高管淨增持6.07億元為最多,機構股東增持幅度變動最大(8月份淨增持4.85億元,7月份淨減持6.98億元),個人股東連續三個月淨增持(6月1.84億元,7月0.11億元,8月1.21億元)且增持額度小幅回升。
8月主板持續增持,創業板和中小板持續減持,減持額度收窄。8月主板淨增持額度回升,主板淨增持23.48億元,較上月環比上漲8.82%,年內仍未出現單月淨減持;中小板持續淨減持,8月中小板淨減持7.15億元,7月為淨減持14.61億元;創業板持續淨減持但額度縮減,8月創業板淨減持4.20億元,較上月淨減持幅度減少75.95%。主板依舊維持強勢,連續8個月保持淨增持;中小板維持6月以來淨減持的趨勢;創業板連續19個月淨減持;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8月淨減持額度為近19個月內第二低,考慮到9月份蘋果產業鏈的火爆和即將進入消費電子的傳統旺季,中小創短期內有望實現淨增持。
1.2. 行業角度:8月周期轉為增持,有色實現增持
8月產業資本大幅增持消費和周期股,持續減持成長股。8月消費、周期、金融、穩定、成長風格淨增持額分別為22.50億元、9.62億元、-0.47億元、-4.42億元、-21.55億元。其中,周期結束連續三個月淨減持後轉為淨增持,從側麵證明當前階段A股市場核心主線為周期股的邏輯;成長股持續6月以來的大額淨減持;消費連續五個月保持淨增持,但淨增持額較7月小幅回落2.05%;穩定風格由淨增持轉為淨減持,較7月大幅下跌141.70%;金融風格淨增持規模持續縮減,由淨增持轉為淨減持,為去年9月以來第一次淨減持。
8月淨增持金額前三的一級行業為商業貿易(23.51億元)、電氣設備(7.78億元)、有色金屬(4.15億元);後三的一級行業為傳媒(-12.56億元)、采掘(-4.04億元)、食品飲料(-3.36億元).
8月淨增持金額前三的二級行業為一般零售(23.51億元)、電氣自動化設備(5.48億元)、高低壓設備(3.49億元);後三的二級行業為互聯網傳媒(-13.63億元)、專業工程(-4.74億元)、煤炭開采Ⅱ(-4.10億元).
1.3. 個股角度:8月依舊減持高市值板塊
我們將產業資本增減持的公司按市值分為小市值(0-200億)、中小市值(200-500億)、中等市值(500-1000億)、高市值(1000億以上);按估值(PE,TTM)分為低PE(0-30)、中低PE(30-50)、中等PE(50-100)、高PE(100以上)。同時,為了避免分組帶來的基數效應,下文占比計算采用以下公式:分組占比=增減持分組公司數量/全部A股分組公司數量*100%,樣本有進行選擇性篩選和剔除。
本有進行選擇性篩選和剔除。
增持方麵,8月產業資本偏好中小市值和高估值公司。從市值角度,增持更偏向與中小市值公司,中小市值、中等市值占比分別為5.74%、4.49%,明顯高於其他市值(小市值4.18%、高市值4.00%);從市盈率來看,增持偏好高估值公司,高PE的占比最高為5.46%(中低PE4.79%,中等PE4.25%,低PE3.80%).
減持方麵,8月產業資本偏好減持高市值和低估值公司。從市值角度,減持公司在高市值占比為8.00%(7月份為8.33%),依然高於其他市值(中小市值6.79%,中等市值5.62%,小市值5.29%);從市盈率來看,減持偏好低估值公司,低PE的占比6.61%和中低PE的占比6.58%明顯高於中等PE的占比4.80%和高PE的占比4.55%。
2。限售解禁:9月解禁達到三季度頂端
二級市場限售解禁:8月份市場解禁規模持續擴大,三季度解禁壓力再度爬升。從市場角度來看,8月市場解禁壓力延續了7月份擴大的趨勢。自5月底減持新規出台後,市場減持總額不斷增多,8月份市場解禁股數為246.30億股,環比上期大漲58.56%,市場解禁市值為2595.42億元,環比上期增長25.60%。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將達到三季度解禁小高峰的頂端,未來一個月的解禁壓力仍然較大,解禁市值為3104.10億元;此外,8月份產業資本減持與市場解禁市值出現明顯的反向變動,說明三季度解禁小高峰的減持壓力對市場造成的衝擊有所緩解。另一方麵,今年四季度解禁壓力有所緩解,2018年年初解禁壓力將創新高,1月份解禁市值高達6133.75億元,為2016年以來單月解禁規模最高。
9月周期解禁壓力持續兩端分化,成長板塊限售解禁壓力較大。就申萬一級行業來看,8月份限售解禁市值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醫藥生物(614.71億元)、通信(176.54億元)、化工(172.53億元)、電子(166.58億元)和建築裝飾(126.21億元);9月份限售解禁市值前五的行業依次為化工(562.76億元)、電子(229.66億元)、輕工製造(211.32億元)、交通運輸(209.29億元)和醫藥生物(171.10億元)。具體而言,9月份部分周期和成長板塊限售解禁壓力較大,化工限售解禁規模最大,成長板塊中電子和傳媒的解禁規模居前。此外,9月周期行業解禁規模持續兩端分化,采掘、鋼鐵仍無解禁壓力,建材解禁規模也歸零,機械設備(23.16億元)等解禁壓力較小,化工(562.76億元)、輕工(211.32億元)、電氣設備(159.52億元)和房地產(114.49億元)等解禁壓力較大。
3。大宗交易:8月周期風格成交額持續上升
3.1. 大宗交易規模:成交額再度下降,折價和溢價成交額均下跌
8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額再度下降,折價和溢價成交額均下跌。從整個二級市場的角度來看,8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額再度下降,自5月減持新規頒布以來連續第三個月下滑,7月份和8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額分別為282.97億元和242.55億元,環比下降11.12%和14.28%,8月份單月跌幅較前期有所回升。另外,大宗交易結構有所調整,折價成交額比重下滑至21.00%(7月份折價成交額占比23.37%),溢價成交額比重抬升至79.00%(6月份溢價成交額占比76.63%);說明市場投資者重拾部分投資信心,本期溢價成交額為191.60億元,環比上月下降11.64%,折價成交額為50.94億元,環比上月下降22.98%。
3.2. 行業交易動向:周期風格成交額持續上升
8月份周期風格大宗交易成交額持續上升,為所有風格最高,其餘風格仍下降。從各風格來看,8月份周期風格大宗交易活躍度持續上升,交易額為91.45億元,較7月上升10.41%;穩定、消費、金融、成長交易活躍度下降,交易額分別為1.41億元、36.51億元、32.82億元和84.99億元,環比下降86.76%、47.10%、22.01%和9.01%。
8月份傳媒、電氣設備、電子大宗交易成交額較多。分行業來看,8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額前五的行業為傳媒(35.90億元)、電氣設備(28.73億元)、電子(22.36億元)、房地產(21.79億元)和采掘(20.09億元)。成交額後五的行業為鋼鐵(0.39億元)、休閑服務(1.03億元)、商業貿易(1.31億元)、紡織服裝(1.48億元)、綜合(1.96億元).
瑞銀證券:“國家隊”資金不會大舉撤出
本周一,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發表最新A股策略報告,認為上半年A股和H股業績雙雙強勁增長,但預計下半年將放緩;同時“國家隊”在二季度繼續大幅增持金融股,短期內大舉撤出A股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上半年A股和H股業績雙雙強勁增長。瑞銀證券認為,上半年盈利的強勁增長主要得益於去年同期較低的基數以及周期性行業的持續複蘇。報告預計,A股和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全年盈利分別增長11.9%和14%,這一預測隱含著下半年增速將放緩(尤其是非金融部門)的判斷。瑞銀證券認為非金融板塊盈利增長勢頭已在上半年見頂,隨著需求走弱、利潤率收窄以及基數效應的消退,下半年盈利增速也將進一步放緩。金融板塊中,得益於淨息差上升、資產質量壓力減輕以及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銀行和保險上半年雙雙交出了靚麗的答卷(盈利分別同比增長5%和11%)。考慮到良好的基本麵,繼續看好銀行和保險。A股方麵,偏好的板塊包括大型銀行和保險、獨立發電商、醫療保健和食品飲料;H股中,則看好保險、必需消費品和醫療保健,同時低配房地產。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國家隊”持股的市值約為1.2萬億元(一季度末為9500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5.8%,環比、同比分別上升1.0和0.6個百分點。“國家隊”的持股仍以主板個股為主,其大多數增持倉位也來自於主板市場。
“國家隊”持股占銀行以及非銀金融板塊自由流通市值的15.5%、11.1%,高於一季度末的14.1%、9.0%。銀行和非銀金融板塊分別占到二季度末“國家隊”總持倉的23.2%和16.5%。瑞銀證券認為,“國家隊”在二季度的增持旨在維穩市場,短期內“國家隊”大舉撤出A股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市場劇烈波動時,“國家隊”的大量金融股持倉可能有助於維穩市場。(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中小創魅力再現:國家隊二季度新進60隻 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中小創個股162隻)
最後更新:2017-09-09 11: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