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搜狐
國務院常務會議都在要求央企降低杠杆 央企負債到底有多高?
8月2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央企深化改革降低杠杆工作,促進企業提質增效。
會議指出,央企是國民經濟的骨幹,在國企改革中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央企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防控債務風險、推進提質增效、提高核心競爭力等方麵取得積極成效,經營狀況顯著改善。今年前7個月央企利潤總額由去年同期的同比下降3.7%轉為同比增長16.4%,資產負債率比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提質增效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成績來之不易。當前要抓住央企效益轉降回升的有利時機,把國企降杠杆作為“去杠杆”的重中之重,做好降低央企負債率工作。
央企的杠杆率到底有多高?財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國有企業負債總額為941293.4億元。《華夏時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自2013年2月的51.85萬億,到今年6月末增長了81.5%。國企負債的增速遠高於同期GDP增速,國企的負債的規模和增長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製約。
中國人民大學在今年一季度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我國的債務總體規模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處於較高水平,但更突出的特點是債務增速非常快,非金融部門債務規模翻一倍僅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占我國非金融部門債務中的絕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債務,對整體非金融部門的債務增長貢獻程度最大,如果加上地方融資平台中已經計入的地方政府債務部分,我國企業部門的債務規模則更為龐大。
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截止到2016年6月底,我國國有企業債務規模約占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規模的70.3%。可見,我國非金融企業中大部分的負債來自於國有企業負債,民營企業的債務規模占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的29.7%,因此去杠杆的主要壓力來自國企。
“從國企的負債結構來看,債務來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麵:銀行傳統信貸、金融市場債務工具發行以及類‘影子銀行’的信用融資。”上述報告稱。
非金融企業部門負債最主要的來源是貸款(占企業負債的80%左右),這與穩投資指導下的高速增長的國有企業信貸擴張有關。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國非金融企業和機關團體的貸款共計74.47萬億元。從國企負債的期限來看,長期負債占比逐步提高,國企長期負債占全部負債的比例從1997年的32.33%上升到2014年的40.4%。
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央企降杠杆提出五點要求:
一要建立嚴格的分行業負債率警戒線管控製度。對高於警戒線的企業在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增加資產負債率的權重,並嚴格把關主業投資、嚴控非主業投資、禁止安排推高負債率的投資項目。
二要建立多渠道降低企業債務的機製。對效益增長較快的企業要督促其在確保正常生產經營前提下利用部分利潤降低債務。對負債率低於警戒線或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鼓勵其主動化解曆史遺留問題,並在當期損益中消化去產能等改革成本。研究出台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國有資產處置有關財務處理辦法,探索建立國有資本補充機製,妥善解決企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所需資本。
三要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督促已簽訂的框架協議抓緊落實。推動發展前景好、有轉股意向的央企創新模式,加快推進債轉股。加大央企兼並重組力度,穩妥實施混合所有製改革。支持債轉股實施機構多渠道籌資。鼓勵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及有條件的央企基金采取各種市場化方式參與債轉股。
四要強化問責,對負債率持續攀升的企業要約談提醒,對造成重大損失或不良影響的嚴肅追責。與地方合作的項目要嚴防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五要在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降杠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完成今年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處置“僵屍企業”和治理特困企業等工作任務。推動火電、電解鋁、建材等行業開展減量減產,嚴控新增產能。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加快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增強發展後勁。
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要求製定進一步積極穩妥推進央企降杠杆減負債的指導意見,推動央企資產負債率總體持續穩中有降,促進高負債企業負債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
(原標題:國務院常務會議都在要求央企降低杠杆,央企負債到底有多高?)
最後更新:2017-08-26 05: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