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漲停板”操縱者如何打板出貨?真相原來如此 滿滿的全是套路

據上證報記者統計,2017年以來,證監會公布的市場操縱行政處罰案例已將近15例。操作套路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一是行為人通過拉漲停短線操縱證券價格,二是行為人在尾市階段操縱證券收盤價格,三是行為人操縱期貨市場合約價格,四是證券從業人員搶帽子交易操縱市場。

其中,短線拉漲停操縱股價是頗為常見的手法。由於我國股票市場設有日內10%的漲跌幅限製,投資者通常將漲停解讀為市場對該股的樂觀預期。不法分子利用投資者“追漲”的心理,人為製造“漲停板”,吸引投資者跟風買入推高股價,一旦操縱者獲利出逃,股價就會失去支撐,甚至出現持續暴跌,使追高買入的中小投資者成為“接盤俠”。

以唐某某的漲停板操縱案為例,其在三個交易日內即完成操縱“X”的“建倉-拉抬-出貨”全流程,非法獲利3634萬元。

2015年3月23日,唐某某買入“X”214萬股,成交金額4144萬元,成交均價19.37元,完成建倉。第二天,唐某某從上午10:42開始,以18.91元至漲停價21.32元的價格和100倍於同檔位其他投資者申報總量,在短短31分鍾內將“X”股價拉至漲停,上漲幅度達12.7%。中午收盤前“X”短暫打開漲停,唐某某又以漲停價和超過賣盤55倍的申買量,5分鍾內將股價再次推至漲停。下午開盤後,唐某某繼續以漲停價申報買入2796萬股,形成巨量堆單將股價封死在漲停板上。

3月25日開盤集合競價期間,唐某某以23.45元的價格(高於前收盤價9.77%)申報買入700萬股,接近同期市場申報買入量一半,並在9時19分48秒前全部撤單。按照交易規則,9時20分後將不能撤單,顯然唐某某的目的不是真實成交,而在於誤導其他不知情的投資者以為買盤洶湧而跟進搶籌,推升開盤價格。

果然,當日“X”以22.8元價格開盤,漲幅6.94%。唐某某達到目的,開盤後即反向出貨,陸續以22.8元至21.24元價格賣出前期持股,25日“X”價格一路振蕩下行,以21.21元收盤。開盤時跟進的投資者恐怕隻能望“盤”興歎,而唐某某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活躍在漲停板上的操縱者和正常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有明顯的區別,他們在成功拉升股價後隨即反向賣出,或者大量撤單以避免真實成交,反映出他們的意圖在誘騙其他投資者跟風買入,而沒有真實投資目的。”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稱。

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七十七條禁止單獨或者通過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買賣,或者以其他手段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二百零三條操縱市場的情形,當然難以逃脫證監會的法眼,2014年和2015年唐某某因操縱市場先後被證監會兩次行政處罰,為規避監管,唐某某轉戰香港,通過滬港通繼續操縱A股股票。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2017年證監會再次將唐某某等人繩之以法,前後共開出12億元罰單。

從唐某某上述行為可以看出,漲停板未必“喜大普奔”,也可能深埋騙局。我們不妨算一筆賬,假設投資者A被唐某某的操縱行為誤導,因前一天漲停沒有買到,忍不住於3月25日以22.8元的開盤價買入100萬元的“X”,則當日浮虧就將近7萬元。

“投資者對於價格非理性變化的股票,不要盲目追漲,要全麵考察公司的經營業績、發展前景,關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或者同行業情況,注重公司內在價值是否發生變化。”市場人士認為,如果沒有這些“基本麵”的支撐,股價突然漲停,此中恐有蹊蹺。一旦落入違法者設下的“陷阱”,將遭受嚴重損失。

延伸閱讀

風格真的變了?有人已被“來回踩踏”!告訴你一個市場真相!

對眾望所歸的藍籌股來說,最近三天的行情走得很憋屈。但更憋屈的可能是近幾周剛剛翻多買入藍籌的投資者們,這“來回踩踏”可要不得。

短短不到一周,一個全新的課題就擺在了他們麵前:藍籌股的強勢行情究竟還能延續多久?

“定海神針”褪色

6月15日,A股市場隨著成長股爆發而大漲,不到十一點,創業板指就上漲了1.7%。蟄伏已久的科技股的上漲“助攻”,讓創業板指成功營造了今年以來的最強開局。

與此同時,藍籌股“紮堆”的上證50指數卻是另一片光景。繼創下年內最大跌幅後,上證50指數15日再度下跌0.62%。藍籌龍頭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更是幾乎從開盤跌到收盤。

比單日下跌更要緊的是,藍籌板塊的“人氣”和“市場影響力”正在褪色。

過去幾周一直擔當股市“定海神針”的藍籌板塊,在本周悄然轉換了角色:在幾次指數的關鍵轉換中,藍籌股不僅未建點滴“功勞”,相反幾乎成為市場負累,這點相當出人意料。

本周二,當市場人氣比較散淡的時候,挺身“救起”A股的是新能源汽車板塊,其時上證50指數正在下跌。同樣在周四開盤,是科技股的集體啟動“挽救”了市場人氣,同期藍籌板塊還是在下跌。

過去三天內,A股市場兩度出現單日50家以上漲停的強勢表現。市場熱點精彩紛呈:新能源汽車、科技股、軍工股等昔日成長股的代表公司紛紛上行,甚至連特力A煌上煌等當年的妖股也開始“還魂”。隻有藍籌板塊一直在調整。

外資動手減持藍籌

是誰一手推動中斷了藍籌領銜的“一九現象”呢?有一個身影非常明顯——海外資金。

此前的數據顯示,海外資金(包括QFII、RQFII、滬股通、深股通等渠道)在過去一年內持續流入,直接推動藍籌板塊上漲。尤其是,在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海康威視等藍籌股身上,外資進入的規模之大、持股比例之高,幾近“控盤”。

但它們最近卻似乎出現了“撤退”和“調整”的跡象。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數據,在過去三個交易日(從12日到14日)內,滬股通和深股通各自的十大成交股都明顯的資金流出。

另外,上周四以來的五個交易日,滬股通和港股通資金,對活躍股的交易出現了典型的“極盛而衰”的勢頭。上周四,外資淨買入18.82億元,上周五淨買入7.07億元,本周一賣出3.68億元,周二淨買入2.46億元,周三淨賣出8.93億元。

這個節奏也與上證50指數的走勢一一唿應,可以斷定,未來外資的買賣動向還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藍籌板塊”的動向。

私募公募分歧明顯

外資買入漸漸“青黃不接”,本土機構的重要性似乎開始顯示出來,但從目前看,恰恰是在這點上,機構之間分歧非常嚴重。

風格靈活且追求絕對收益的陽光私募資金開始迅速翻多,並普遍看好藍籌股。

從持股看,私募基金在5月份普遍增持金融服務、綜合、房地產等低估值個股。5月末,私募基金持股的前五大行業也集中在金融服務、醫藥生物食品飲料、機械設備和家用電器上,這一點充分顯示了私募對於藍籌板塊的高度看好。

在一些公開場合上,越來越多的知名私募投資經理開始唱好“藍籌行情”。知名私募基金經理但斌在一次采訪中公開表示,“茅台漲到600元也很便宜”。中歐瑞博的吳偉誌也在日前的一次論壇上表示,“市場估值還沒有修複到位”,“基本麵強勁、業績增速很好的藍籌股,它還會繼續漲,繼續升高。”

但對規模相對更大的公募基金而言,目前的股價位置上,大手筆買入藍籌股的共識遠未達成。

不少資深的內地投資經理似乎更傾向認同,藍籌股投資的“安全低風險”階段已經過去,未來的藍籌行情有可能從“價值投資”走向“價值博弈”。而後者,需要很強的個股鑒別能力和交易技巧。

同時,隨著藍籌上漲,龐大的成長股群體裏,總會有更多的個股開始展示出“基本麵”的優勢。這也會形成另一種的機構資金分流。

總體來看,本輪藍籌股行情的“中止和調整”,似乎可以從資金的角度找到其脈絡所在。一方麵,藍籌板塊的龐大市值以及高斜率的上漲需要大量場外資金持續流入,而這在如今的市場內並不太可能。另一方麵,外資和部分內地機構對於藍籌股估值的警惕,也限製了藍籌股在當下價位持續快速上漲。至於這是否會成為新一輪市場風格切換的契機,尚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原標題:“漲停板”操縱者如何打板出貨?真相原來如此!滿滿的全是套路,有人因此被罰12億!)

最後更新:2017-06-19 00:55:17

  上一篇:go 醫保個人賬戶積累超5000億 專家建議“活化”基金擴大使用範圍
  下一篇:go 今年24家券商領股轉罰單:零處罰好券商正減少 已見兩大最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