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搜狐
小米6上手評測 除了跑分 還有設計
“你覺得小米6怎麼樣”。截止發稿,有不下四個人問了我相似問題,這可能也是不少網友比較關心的話題。講道理擺邏輯這句話可以解構為:小米新旗艦好不好看?好不好用?值不值得買?這幾大類。本著“再苦也不能犧牲睡眠”的原則,我們決定先從最容易的說起——米6好不好看。
外觀:背麵100分、正麵70分飄過
看圖說話,米6足夠漂亮:無論是藍色、黑色、白色、陶瓷、銀色,剔透的熒光玻璃效果配合四曲麵工藝,看起來渾圓舒展。妙還妙在手機不鏽鋼中框無論是從視覺效果還是過渡銜接都和玻璃完美銜接,整體感更強。
這感覺怎麼形容呢?是水滴、似流光、恰如盈盈一彎月光倒影在心頭;反正說米6代表了小米設計史的巔峰,並不為過。不過需要補充,這款手機的背麵對指紋油汙抵抗力很低,並且由於米6的玻璃處理更為剔透,油汙也會更清晰。
正麵為什麼是70分,其實也不難理解。
顯而易見,用戶審美原則從早年間的“左右邊框窄就好看”已經逐步升級到“屏占比高就好看”,顯然這是受了三星,以及小米自己的MIX的影響。如果翻數據——去年米5是5.15寸屏,機身長144.55毫米,今年米6同樣5.15寸屏,機身高度反而增加到145.17毫米。正麵上下更寬,會讓手機顯得有些呆板,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媒體都隻拍了背麵的原因。
進一步說手感和體驗,用玻璃+金屬來做背側麵過渡的手機不算少,但以“顏色和諧”以及“過渡細膩”做指標,米6這次能排行業第一。不過事分兩麵,不鏽鋼材質除了“漂亮”,還給這款手機帶來更多重量;男生拿在手裏可能會認為它有質感,女生則會覺得有些沉。
就外觀而言,米6顏值頗高且單手操作良好。但考慮到背麵玻璃材質是指紋收集器,以及玻璃不耐摔的情況,過半用戶可能還會給它帶個殼。這樣會不會給日常使用的美感打折扣,見仁見智。
消失的耳機:小米也推無線音樂方式
取消耳機接口的意義有幾個,節約機身內部空間是客觀原因;推動無線設備發展,則是一個比較主觀的臆斷。如果拿米5s的機身尺寸來衡量,米6整體調整不大,但是薄了0.7毫米,這當中耳機孔應該貢獻了不少。
關於性能:該跑分的時候不含煳
整體硬件層麵,小米6擁有5.15寸1080P分辨率屏幕,硬件組合為驍龍835+6GB LPDDR4運存+64GB/128GB存儲;擁有廣角加長焦組合這種解決方案的後置雙鏡頭;機身電池容量3350毫安時,支持三大運營商4G+網絡以及2x2雙路WiFi。
所有硬件最核心的當然還是國內首發驍龍835(考慮到S8沒上市,米6可能是首款能買到的835),實測安兔兔跑分17萬+,AndroBench最快讀取速度700MB/S,一個30MB大小的應用幾乎是秒下秒裝;毫無疑問在這近一年的輿論弱勢後小米又祭出了“性能”這麵旗。並且,華為這兩天LPDDR3以及emmc 5.0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給了小米最好的展示機會。不信,可以看現場圖。
後置雙攝已經成了如今手機廠商的標配,但實現方法卻不盡相同。小米6采用與iPhone 7 Plus類似的雙攝方案,廣角加長焦的雙鏡頭組合,支持兩倍光學變焦以及最大10倍數碼變焦。同時雙攝像頭帶來的另一優勢是模擬背景虛化的“人像模式”,這也是如今一大流行功能。
在硬件不能拉開太大差距的時代,外觀成了手機廠商又一個競賽單元。而在這股消費升級大潮裏麵,小米繼黑科技後還給自己貼上了“美”這個標簽。換個理性點的說法,就是專利和設計。
拋開戰略布局,米6確實靠設計以及性能給2499元價位段立了個好標杆,“第一眼很美”以及“性能強大”也符合主流用戶的選擇習慣。雖然比起小米自己多年的定價規律“1999”貴了一點,但相信會比三星S8的定價低很多。
喜歡小米6就大膽去買,值得入手。。
最後更新:2017-06-21 14: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