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A股第四次“入摩”倒計時:概率多大?影響幾何?關注這些股

6月21日淩晨4:30,A股是否如期納入MSCI(摩根士丹利明昇指數)新興市場指數的“謎底”將會揭曉。

今日市場反應平淡,20日滬市、恒生指數下跌,深成指收漲0.25%,互聯互通機製下,北上資金成交量下降,其中滬股通淨賣出1.42億元,深股通淨買入也環比減少至4.33億元;南下資金放大,流入港股市場13.3億港元。

A股入MSCI概率同比提升

今年3月份,MSCI曾提案隻納入可以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買賣的大盤股,計劃將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從1%降至0.5%。股票也從448隻縮小至169隻,新方案隻包括“互聯互通”標的內的大市值股票,同時還將停牌天數超過50天的股票排除在外。

天元金融策略分析師梁浩榮表示,按照之前MSCI標準,估計這次A股被納入的概率會比之前大,主要是因為目前A股市場整體表現穩定。不過,最終評選結果要看MSCI決定。

從MSCI最新反饋來看,此前主要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觀。比如,深港通開通擴大了市場準入;交易所新的停牌政策也限製了上市公司隨意性停牌。

但是,僅滬港通、深港通機製能否成為配置A股資產的充足渠道?另外,A股停牌率依舊在全球居首;20% QFII 匯出利潤限製沒有改變;MSCI發行相關A股金融產品需獲現行批準的規定,短期內也很難得到解決。

彭博中國經濟學家陳世淵在接受媒體采訪中指出,MSCI認為國內交易所對海外投資者發行A股相關產品的事前審批規定,可能會對MSCI產品投資者構成投資障礙,妨礙目前MSCI指數的運用。不過,目前A股比較穩定,沒有迫切需要引入外資支持股市。這種情況下,目前政策做出調整的可能性較小。

另外,陳世淵指出,對國際投資者來說,目前把A股納入MSCI指數,象征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他表示,在MSCI的新興市場指數和亞洲(除去日本)指數裏,H股等非A股已經占到30%的份額,已經具有一定代表性。討論中的新增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也隻占0.5%。這對國際投資者尋求更高投資收益或分散投資風險,並沒有特別實質意義。

證監會也在上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態,對於A股納入MSCI指數樂見其成,同時強調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前進是不會改變的,改革開放的節奏也不會因為A股是否納入MSCI指數而改變。

A股“入摩”結果影響幾何?

作為美國著名的指數編製公司,MSCI是一家股權、固定資產、對衝基金、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旗下編製了多種指數,也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采用的投資標的。根據最新的P&I排名,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MSCI的客戶。

目前MSCI已經用MSCI中國A股指數、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A50指數、MSCI金龍指數等多個相關指數覆蓋了中國的股票市場。

前海開源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MSCI指數是國際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指數,很多大的指數基金都是盯著MSCI指數來配的,如果把A股納入到MSCI這個指數後,有些指數基金就要被動的來配A股,可以給A股帶來大量的增量資金。

梁浩榮表示,如果納入MSCI,短期的市場反應看得比較保守,也就是說象征意義大於實際作用,對A股的提振空間有限。畢竟如果A股被納入了,市場也預計短期內帶來的增量資金大約在80億美元左右,但對A股目前的資金存量來講影響有限。

此外,近日,民生證券發布的研報從A股成功與不成功兩方麵分析了A股納入MSCI結果的影響:

1、成功:影響正麵

從統計角度來看,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基於國際經驗),股市在一年內上漲的國家多於下跌的國家。

傳導渠道在情緒非資金。首先,新框架下被納入A股占比大幅縮水,短期內增量資金有限。如果A股以5%的比例納入MSCI指數,參照目前新的框架,A股占 MSCI全球指數,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亞洲指數(除日本)的權重較之前有所下降,分別為0.1%(之前0.1%)、0.5%(之前1.1%)和0.6%(之前1.3%)。根據MSCI、eVestment, Morning Star和bloomberg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追蹤MSCI全球市場指數、新興指數和亞洲指數投資規模分別約為 2.7 萬億、1.5 萬億和0.2萬億美元(注亞洲指數投資數據僅更新到2015)。假設以上MSCI指數為業績基準的資產規模按比例配置到A股,所帶來的資金流入較未調整前減少近一半的資金流入(126億美元),僅為114億美元。

其次,納入過程要持續數年,增量效果將被大大稀釋。韓國自首次一定比例計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到全部比例計入,耗時 6 年。可見,一個市場要被納入到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中,一般都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市場逐漸接納和適應國際投資者所必須經曆的過程。

2、不成功:影響有限

市場對A股加入MSCI失敗逐漸適應,對市場衝擊有限。如果MSCI再次延遲把中國 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並且繼續保留在 2017 年審核名單。那麼這也意味著A股將第四次“被拒”。從前三次A股衝擊MSCI失敗當天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場對MSCI的決定消化充分,其衝擊十分有限。2016年6月15日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失敗後,上證綜指、深圳綜指上漲1.6%和3.1%。

A股國際化步伐不會停止。首先,全球投資者無法忽視A股的存在,推進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利益所驅:如果將A股按初始比例5%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麼理論上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配置比例可以從10%上升至20%,並且可以在同樣的風險下,獲得近20個基點的收益提升,這無疑對投資經理有著巨大的誘惑力。所以MSCI納入A股市遲早的事,這是全球投資者增加A股配置渠道、分享中國增長收益的利益所驅。

其次,A股是否被納入MSCI不會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的進程。一方麵,A股自身在持續的製度完善,監管層會持續不斷地在製度改革、改善股市流動性等方麵進行努力。擴大市場開放程度,積極引入海外機構投資者有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和穩定的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麵,內部決策層心態比較平和,考慮到外匯價格還尚未完全出清及境內金融去杠杠尚未完成,資本管製依然趨嚴,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是第一位的,因此為了納入MSCI突然調轉資本管製態度的概率比較低,整體政策考量上,國內強監管與去杠杆優先納入MSCI.

(資料源於民生證券《A股納入MSCI的“三二一” 前瞻框架 ——民生宏觀固收海外跟蹤係列》)

附MSCI潛在成分股:

來源:國金證券研報《A股第四次闖關MSCI,為有源頭活水來》

最後更新:2017-06-20 22:40:30

  上一篇:go 步長製藥:因通州房價上漲 所訂購寫字樓總價款增近2億
  下一篇:go 新黃浦:12億轉讓所持地產公司30%股權 母公司將增加8億稅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