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
搜狐
太熱了!給“漲價概念股”潑盆冷水
夏季最炎熱的時候來了!到處都是熱得冒汗的人,南方的深圳,一大早起來,走來街上就濕熱濕熱的,像極了A股市場上近期的“漲價概念股”:原材料價格暴漲,相關的股票漲不停!這熱度,和深圳這幾天的炎熱真的有得一拚。不過,太熱了,人要消暑,要麼躲進空調房,要麼下水遊泳;股市和經濟也一樣,熱過頭了,也不大好。
正在碼字的這會兒,我的手機上某個APP又發出這麼一條消息:機構人士表示,近日國內分散染料提價2000元/噸至2.4萬元/噸,預計後期仍有漲價空間。要是我的股票這樣漲,我不樂得要到處發紅包了?!而這樣的消息,我的手機各種APP上幾乎每天都可以收到好幾條,一會兒是銅箔、覆銅板漲價了,一會兒是動力煤漲價了,一會兒又是紙張漲價了,真是“聽取漲聲一片”啊!
再來看一組數據:7月21日上午10時,動力煤主力合約1709盤中報609元/噸,較5月11日漲幅已超21%。最新數據顯示,當前秦皇島港口主流貿易商5500大卡動力煤報價已超過630元/噸。而自今年6月中下旬起,煤價就持續處於此前發改委擬定的600元/噸紅色高價位警戒線之上。
生意社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鋁(99.70)市場均價14267.5元/噸,較7月1日均價13717.5元/噸,漲幅為4.01%。而截至7月21日上午10時,滬鋁主力合約1709報14415元/噸,較1月6日漲超12%,較2015年11月的低點已漲近50%。
小金屬的漲價步伐不甘落後!我以前聽都沒聽說過的一個叫做“鈷”的品種,從2016年11月啟動上漲行情至今,已經暴漲87.2%!相比我股票市值的下跌幅度,真的是拉仇恨的節奏啊!
在A股市場,近期“漲價概念股”爭相出場,煤炭、鋼鐵、造紙、有色等行業的個股,牛股頻出。神火股份、陝西煤業、方大特鋼、淩鋼股份、華友鈷業、洛陽鉬業、晨鳴紙業……大宗商品領域的牛股,似乎沒有最高、隻有更高。
這些大宗商品為什麼漲價如此任性?難道真的是供不應求?綜合專家和市場人士的意見,從整體上來說,中國現有的很多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包括小金屬,仍然是供過於求的,這裏麵沒有太多玄奧的理論。比如鋼鐵、煤炭、有色,整體上都是供過於求的,但為什麼漲得這麼厲害呢?
一是因為前幾年跌幅很大,不少大宗商品價格存在超跌反彈的需求;
二是一些地方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比如高鐵、基建等,加大了對上遊原材料的需求。還有一些季節性因素,比如度夏高峰帶來的相關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錯峰生產帶來的供給端的收縮、大型生產商設備檢修帶來的供給減少,等等;
三是環保限產,帶來一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供給收縮,而需求端並未萎縮,由此帶來價格上漲。
其實,這輪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從期貨市場的走勢上來看,不排除投機資金興風作浪,製造市場供不應求或漲價的氣氛,由此帶來現貨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
去產能的主要目的,是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優化結構服務的,絕不意味著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漲價。整體上,很多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仍然是供過於求的。此輪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既有基本麵的合理因素,也有投機炒作的因素。
有鑒於此,更好地理順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機製,防止投機資金興風作浪從而扭曲市場的內在運行機理,就顯得尤為必要。
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帶來的最大負效應,就是企業的成本大大增加。別看二級市場上“漲價概念股”漲勢如虹,投資者一片歡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必然會傳導到下遊的企業,降低企業的利潤,甚至不少企業陷入虧損。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上遊原材料價格暴漲,企業成本增加,但消費端並未明顯起來,企業對生產的產品提價,很容易帶來通貨膨脹;企業不提價,唯一的結果,就是企業業績大幅下滑。眾多原材料涉及到太多的行業和上市公司,這個漲勢持續下去,傷害的是中國的實體經濟,以及A股市場的未來。
實際上,不少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已經反映出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帶來業績下滑的事實了。比如上海天洋(603330)6月16日晚間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下降68%至75%左右,為650萬至850萬元左右。下降的原因為主要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公司主要產品膠粉膠粒的部分主要原料漲幅超過50%,導致公司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毛利率大幅下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二級市場上,上海天洋的股價7月以來下跌21.25%。
“漲價概念股”漲得歡的背後,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投機資金興風作浪不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原材料價格暴漲,會帶來上市公司業績的大幅下滑,這對於A股市場來說,無異於一顆毒藥。
(原標題:太熱了!給“漲價概念股”潑盆冷水)
最後更新:2017-07-22 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