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小米精準圍獵旅遊業:孵化“香蕉出行”造出旅遊界的“滴滴”

        7月25日,香蕉出行宣布其開發的“香蕉導遊”APP內測60天,成功聚焦10萬+的用戶,創造100萬+的營收。這個一直隱身於小米身後的神秘團隊在旅遊領域的不俗成績,不免讓人猜想,小米在下一盤什麼棋?


        打造全國首個導遊共享平台
        香蕉出行於2016年12月成立,團隊成員全部來自小米,是小米旗下第78家生態鏈公司。項目還獲得了湖南衛視主持人杜海濤、國際電子商情首席分析師孫昌旭等人的天使投資。
        “香蕉導遊”APP是香蕉出行目前的核心產品,它提供的是一套強大的導遊管理係統,能夠讓景區實時了解導遊的工作狀態、地理位置、帶團軌跡、遊客評價等重要信息,幫助構建互聯網+智慧景區。
        從今年3月正式開始運營,僅憑借在業內口碑的傳播,平台已經累積了大量優質導遊。目前,香蕉出行和全國30家左右的4A和5A級景區達成了合作,不久這一數字將會拓展至100家。
        湖南衛視主持人杜海濤號稱娛樂圈的“投資鬼才”,外表憨厚呆萌的他,在投資領域眼光敏銳、出手快捷,已經實現了積極的投資回報,鮮少失手。
        杜海濤說,“香蕉出行是我非常關注和看好的項目,作為一名資深的旅遊者,我認為導遊才是旅遊改革的關鍵,是連接景區與遊客的重要的橋梁。打造導遊服務平台,將會給未來景區以及全領域的旅遊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

        香蕉出行創始人、CEO鍾雨飛,是小米第21號員工,從金山軟件時期就一路追隨雷軍。鍾雨飛說,他們要做旅遊界的滴滴出行,不同的是,滴滴打的是車,而香蕉出行“打”的是人。目前主要是和景區合作,100家左右的景區將會是香蕉出行在景區導遊上的封頂數字。

        據悉,未來,香蕉出行將不再局限於景區,會將目的地擴展至更廣闊的城市中。目前已有4萬多名導遊向平台提出了申請,香蕉出行將采用邀請製和電話麵試,挑選少部分優質導遊,進行導遊共享試水和新模式探索。
         中青旅質規部總監李廣對品橙旅遊說,導遊在線預訂是遊客在特定場景中的實際需求,通過這種技術來實現,更符合旅遊的特性,能夠為遊客帶來更好的體驗。去年國家旅遊局啟動了導遊自由執業的試點工作,而且有特點對象,但試點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有不少政策性障礙和技術性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試點企業逐步嚐試並進行規範。
         品橙旅遊首席分析師周易水認為,改革往往都是牆內開花牆外香,係統內的會經常性處於自設天花板的自循環狀態,容易束縛產業的想象空間。“早期,一些先知先覺的城市,其出租車係統內其實也在推預訂平台,不過,有的因是配合頂層改革設計帶有應付色彩。北京的電召平台就花了不少人力、財力,收效甚微。後來,外麵的滴滴、快的起來了,才真正發現這是一塊多麼大的藍海。現在流行的共享單車也是,08年奧運那會,北京就強力推過此類服務,就是沒做出聲勢來,後來外來的勢力介入進來了,真正發揮出市場作用,現在共享單車基本集齊了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路顏色。盡管這些共享單車下輪會進行洗牌,但是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了教育市場的功能。”
          “倒是香蕉出行與OTA大佬的關係,還是值得關注的。有的OTA也很重視導遊這一塊,甚至是CEO直帶項目。”周易水如是說。
         作為全國首個提出“共享導遊”概念的平台,香蕉出行集合導遊到底想要搞什麼事情?鍾雨飛坦言道,並不想和攜程、同程等體量大的OTA“分蛋糕”,並且暫時也無意發展除了導遊之外的其它像酒店、機票等業務。就像“香蕉”的同音詞“相交”一樣,香蕉出行真正想要打造的是一個社交平台,以導遊為核心來展開的,可以讓陌生人基於興趣和愛好相識相知的平台。


        乘共享經濟的東風,讓導遊先富起來
        “共享”毋庸置疑是時下的熱詞,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汽車等產品已經走進生活。那麼主打“共享出行”的香蕉出行,借著居高不下的熱度,傳遞了怎樣的價值?
        香蕉出行是導遊資源的集合,在基於人的共享之外,更深層次的則是知識、信息的共享。平台需要的導遊的最終角色一定是旅遊達人,不僅熟知當地“吃、住、行、遊、購、娛”,更要獨辟蹊徑,區別於常規旅遊線路,為遊客帶來當地的深度體驗,感受隻有當地人才懂的民俗風情。
        “共享經濟的核心要落實到盈利的方向上”,鍾雨飛如是說。事實上,外界對於香蕉出行的盈利模式也頗感興趣,猜測之聲四起。但是,鍾雨飛卻認為,比公司盈利更關鍵的是讓導遊先賺到錢,這也是他們當前的主要目標。
        據鍾雨飛介紹,接下來他們會投幾個億的資金專門用於解決平台上導遊的社保問題,提供免費社保服務,和正式員工待遇相同。除此之外,也會給導遊合理收入的保證。在導服費隻占10%到20%的情況下,導遊很難獲得體麵的收入。但在香蕉出行平台上的導遊可以自己規劃線路,並獲得占大頭的線路分成。
        香蕉出行打造的是以導遊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旅遊景區+智能硬件”的生態閉環。導遊隻需專注於自己的業務,並向遊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而服務的價值又是難以衡量的。在此之外的關於渠道、資源、平台等,都交由香蕉出行來打理。
        “第一批試吃螃蟹的導遊一定是贏家”。鍾雨飛強調道,其中的內涵不言而喻。每當談起讓一部分導遊先賺到錢,鍾雨飛的語氣總是非常肯定。
        如果平台上的導遊賺得盆缽滿載了,那麼香蕉出行離盈利還會遠嗎?鍾雨飛對於香蕉出行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批量化生產的智能硬件會是香蕉出行盈利的一個閥門,出行類設備將成為突破口。例如即將在揚州瘦西湖景區首發的“小米情懷”的香蕉藍牙講解器。此外,以人為資源的整合,盈利的潛力不可限量。


        和小米“剪不斷”的關係
        2013年,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小米手機業務取得突破以後,小米希望在未來取得更大的發展,於是啟動了生態鏈計劃。小米生態鏈計劃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了,鏈上的每一環,環環相扣,形成了小米這艘“混合軍艦”。
        根據雷軍此前的說法,“我們的想法是用小米模式切入100個細分領域,帶動整個智能硬件的發展,把小米從一個大船變成整個艦隊。這是在2014年我們過了100億美元時,內部提出的計劃”。
        而據雷軍今年5月在一次演講中透露,過去3年裏,小米已經投資孵化了77家生態鏈企業,2016年小米生態鏈全年的總收入已經達到150億元。
        有了小米的加持,香蕉出行是喜還是憂?
        智能硬件作為香蕉出行盈利的關鍵,如果由香蕉出行自己來生產,不論是在難度上,還是風險上,都必然很大。借助於小米的產品供應鏈及其天然的優勢,則可以讓香蕉出行“輕鬆前行”。
        此外,小米的品牌影響力和粉絲基礎是不可否認的。小米在全球有392個同城會,影響範圍輻射5000萬人。通過建立參與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擁有眾多的忠實“米粉”。而這些都是香蕉出行的潛在用戶。
        對內,小米的文化對這樣一個孵化出來的創業團隊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曾經的小米員工,他們的身上都留下了小米的烙印。“打仗”文化支持著團隊一路走過來,也成為了他們前進的動力。
        目前,香蕉出行還處於埋頭苦幹時期,鮮見他們的宣傳和推廣。鍾雨飛認為營銷固然重要,但是遠不及產品本身和服務。而服務將會一直是香蕉出行追求的核心和落腳點。
        當談起小米,鍾雨飛流露出了複雜的情感。他說,“和小米的這層關係自然是不用多說的,但是我們也想看一下憑借自己的努力,是不是也能做出點新的東西。”
        “踏南天,碎淩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命運能否給予鍾雨飛這類義無反顧的鬥士以饋贈,時間會給出答案。隻是他們自己,依然執著地相信,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查看原文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不代表本人、小米達人先鋒隊及小米社區 


最後更新:2017-08-15 10:46:59

  上一篇:go 這是什麼鬼…
  下一篇:go 應用問題